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天风》2004,(2)
普世教会领袖发表圣诞文告:呼吁基督徒成为公义和平的使者,见证上帝的恩典与真理圣诞前夕,世基联即将卸任的总干事康拉德·雷泽尔、世界信义宗联盟主席汉森、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分别发表圣诞文告,与众教会分享圣诞佳音,并呼吁基督徒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成为上帝公义、和平的使者。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3,(11):78-78
<正> 普世教会领袖呼吁全球经贸发展须根植于灵性、道德与伦理 据信义宗联盟消息: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9月第五届坎昆部长会议(Ministerial Meeting)期间,世界主要的普世教会组织领袖于9月10日聚集在瑞士日内瓦,针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议题举行研讨会。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总干事雷泽尔(Konrad Raiser)、世界信义宗联盟(LWF)总干事诺可(Ishmael Noko)、世界归正教会联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3,(11)
普世教会领袖呼吁全球经贸发展须根植于灵性、道德与伦理 据信义宗联盟消息: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9月第五届坎昆部长会议(Ministerial Meeting)期间,世界主要的普世教会组织领袖于9月10日聚集在瑞士日内瓦,针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议题举行研讨会。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总干事雷泽尔(Konrad Raiser)、世界信义宗联盟(LWF)总干事诺可(Ishmael Noko)、世界归正教会联  相似文献   

4.
我们翻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详细阅读,就会发现王个目标:适应时代、教制改革、合一运动(普世教会),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都与适应社会有关。在耶稣传播福音时,就做到了与社会相适应,他来是为了拯救普世,教会就是他拯救普世的圣事和工具。就大公性而言,因为他的使命和性质,是不受文化、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教会牧职宪章》中说:“教会的使命和性质是传播福音,分施救恩。”教会就应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在宗徒时代,保禄宗徒就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典范,在《格林多前书》第九章第十九至二十二节说:‘俄原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  相似文献   

5.
五百年前发生在欧洲的宗教改革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引发宗教改革的因素包括宗教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等等,这些因素迅速地改变着当时的欧洲。但宗教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神学上的。改教家们明确地将神学作为他们对抗罗马天主教会的基础加以使用:维护恩典的教义或维护耶稣基督的福音。作为最重要的改教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一方面批评当时盛行的经院主义恩典观念,其将恩典看为人的灵魂性质上的改善,这种改善是神圣的恩典及人与上帝恩典的合作而促成的。另一方面,路德抵制唯名论和人文主义的"现代"观念,其强调人的意志有自由去主动地与上帝拯救的恩典建立连结。路德认为,这两种在中世纪后期被广为接受的恩典模式不过是人的"自义"两种不同的表述。与此不同,接受使徒保罗和奥古斯丁的教导,路德强调恩典教义的三个维度。(1)首先,人被不信和自我中心的罪所奴役,以致他/她不能自由地成为悔改的人,不能够自由地寻求上帝和上帝的救恩。罪人没有能力靠自己成为悔改的人,并改变他/她的心意,从不信转向信心。只有上帝"先存的恩典",即圣灵有效的行动,能够触摸人内在的存有,使他/她悔改,认识到自己需要基督,需要上帝的饶恕。只有上帝的灵能够使人皈依,相信并确信基督、基督的十字架及其复活。只有上帝的灵,能够将罪人和救赎主联结起来。(2)第二,称义(也就是成为上帝所接纳的)包含两个因素。一方面,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和代赎,有罪的人被上帝宣称为无罪。在十字架上,耶稣基督站在罪人的地位受到罪的刑罚,而罪人的罪现在则被赦免了。罪人的罪被归于基督,而耶稣基督藉十字架上的牺牲所成就的救赎和公义则归于罪人,并因此使他/她为上帝所接纳。另一方面,称义同时也意味着恩赐、赦罪、给予者,即基督自己进入人的里面,与人联合。基督不是仅仅从远处将他的礼物送给人,而是亲自进入罪人里面,与人联合。因此,基督本身的公义和圣洁也就作为礼物赐给了罪人。在基督和罪人之间发生了"一种幸福的交换":基督的属性一他的公义、圣洁和不朽的生命一.被归于罪人,而罪人的所有一他/她的罪愆、污秽和软弱一被归于基督。称义意味着基督藉圣灵居住在罪人里面,而基督内住的结果就是罪人与基督进入一种紧密的位格的联合(unio cum Christo)。事实上,这也意味着蒙饶恕的罪人成为"神圣三一上帝的殿",因为基督的灵同时就是父上帝的灵。因此,蒙救赎的信徒现在分享有神圣的生命及其特质,而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神圣的爱。路德的称义概念有这两个方面的含义:赦罪的法律的或法庭的维度,以及蒙救赎的人与基督亲密联合的维度。(3)路德恩典教义的第三个维度是强调在圣父和圣子的圣灵中的新生命:在圣灵中复活的基督开始在被称义的人里面活出他复活的新生命。作为一个与基督联合的"新生"的人,信徒分享有耶稣基督复活的生命。这种分享使人进入一个改变的进程中:因着内住的圣灵的大能,他/她被纳入一个毕生的医治和圣化的运动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老"肉体"与在被称义的罪人里面的新灵之间会有一个长期不断的冲突;但是,信徒越被上帝的灵充满和引导,他/她就越深入地分享有神圣的爱,就会在他/她自己的生命中越愿意爱上帝和爱邻舍,成全上帝的旨意。这不是称义的一个要求或条件,而是称义的结果和产物,是通过圣灵的影响而有的纯粹的神圣恩典的礼物。在这种神圣之爱中的成长使基督徒能够越来越无私地去爱和服侍上帝、教会、及世界上所有的人。成圣意味着逐渐成为"像基督一样"。被称义的罪人逐渐被改变的程度将不会对他/她永恒的救恩产生任何的影响;救恩单单靠赖十字架的礼物和耶稣基督的"义"。在作为当代普世教会运动中最重要教义文献之一的《关于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中,恩典教义的这三个维度是可以被辨识出来的。这个"联合声明"最初是由信义宗世界联盟和罗马天主教会于1999年制定并签署的。"联合声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消除了信义宗与罗马天主教之间有关称义教义的相互谴责。稍后,世界卫理公会联合会(World Methodist Council)于2006年也签署了这个声明;最近,改革宗教会世界同盟(World Communion of Reformed Churches)于2017年7月签署了这个联合声明。许多其它教会,例如安立甘教会,也正在考虑签署这个联合声明。我个人确信,马丁·路德恩典教义的这三个维度(其也包含在"联合声明"中),在中国基督教会进一步的神学建设中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义因素。接受宗教改革这个根本的、源自圣经的教义将会以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强化中国基督教会的后宗派身份。这个教义现在也正在成为普世教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5,(4):56-56
·普世教会举行神学和解放的世界论坛 1月21日至1月2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80位神学家在巴西的愉港(Porto Alegre)举行了关于神学和解放的世 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论坛的主题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此 次世界社会论坛由世基联和几个拉丁美洲的普世组织合办,为明年的世基联大会作准备。明年2月世基联大会 的主题是"神啊,在你的恩典下改变世界"(God,in your grace,transform the world)。巴西圣公会的Or lando Santos de Oliveira牧师说:所指的另一个世界,不是超出现在的,而是现在我们存在的世界,他强调 要把神学应用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我们要在处身社会中,使新宗教和社会运动对话。"古巴的基督改革宗长 老会总干事Ofelia Ortega牧师强调在改变中,人需负的责任。她说:"我们的任务是完成神的爱,而神的爱是基 于恩典和改变世界的正义。"她把世基联的主题略作改变来表达她的看法,变成为"神啊,在你的恩典下,帮助 我们顺从你的呼召,成为改变这世界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姜诚 《天风》2022,(2):32-33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1.如何切实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福音本是好消息2,如何让福音实实在在成为中国人的好消息?本文主要基于《使徒行传》15章的经文记载,浅探...  相似文献   

8.
<正>导论:今年是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500周年。尽管引发宗教改革的因素包括宗教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等等,但宗教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神学上的。为了对抗罗马天主教会,改教家们明确地维护唯靠恩典的教义或维护耶稣基督的福音。"因信称义"是路德恩典教义的核心内容。作为一位重要的改教家,马丁·路德总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他要反对天主教的官方立场及以伊拉斯谟为代表的天主教人文主义者,另一方面,他又要反对改教阵营中的激进改教派。可以说,路  相似文献   

9.
蔡建伟 《天风》2023,(2):25-26
<正>《利马礼仪》是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产物,它的出现是要把普世教会的合一理念寓于崇拜礼仪之中,借着共融祭礼让普世教会拆毁藩篱,打破宗派的围墙,在圣礼中走向合一。建基于普世教会合一的初衷,围绕着互相接纳、彼此相爱的圣经明训,《利马礼仪》最大限度地吸纳各宗派原有的崇拜传统与要素,融汇成四叠框架的崇拜程序,与普世教会绝大部分主流宗派的崇拜结构认同,分简化版和原初版,以适应教会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以及不同节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包智敏 《天风》1995,(10):15-17
在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中,朝鲜族位列第10,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有着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人们喜欢用“勤劳、爱整洁、能歌善舞”来描述他们。今天, 神的恩典也临到这个民族,朝鲜族人口中接受福音的比例远远高于汉族人口。据悉,在东北,凡是朝鲜族集聚较多的城乡,都已有了自己的教会。朝鲜族弟兄姊妹爱主、爱教会的心火热、真挚,彼此间团结、相爱,他们的美好见证也为人们所传颂。今年7月。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1,(4):36-36
世基联工作报告中呼吁合一与对话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简称世基联)总干事Rev.Dr Olav Fykse Tveit在2011年2月16日的中央会议上发表年度工作报告,发出教会合一的呼召,不但指在信仰上的合一,还有在行动上谋求公义、和平及众人的尊严而合一。总干事形容世基联是一个普世、合一、互相帮助的教会团契,是一个让不同的教会携手合作的组织。在他的报告中还特别提及不同宗教关系及对话等工作……他亦强调在不同教会之间形成共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一)近日拜读了张永庆同志的《改革为了适应,适应必须改革——浅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宗教改革》1一文(以下简称《宗教改革》),文中仅“宗教改革”及有关宗教方面的“改革”出现了近50次之多。对其他宗教,笔者不甚了了,但就基督教而言,“宗教改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使用的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即指16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宗教改革运动(theReforma-tion),由是产生了脱离天主教教会的新教教会(即中国所称的基督教)。此后,基督教内部虽然有过种种探索或突破,变革或更新,但均不再被称为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在中央19号文件2中…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0,(11)
普世教会领袖对宗教界世界和平峰会的评价 最近德国著名的神学家、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总干事雷泽尔博士评论了在纽约举行的宗教领袖千年和平大会。  相似文献   

14.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茨文利主义是另一种以国家教会形式出现的新教教派。茨文利主义因瑞士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布道师、神学家和爱国主义政治家茨文利而得名。茨文利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路德的工作,但和路德主义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因而引起福音运动中的分歧。茨文利发动了瑞士的宗教改革,成为加尔文以日内瓦为中心的教改运动的先声。他是十六世纪瑞士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团结的瑞士,且以军事行动捍卫自己的事业。茨文利的宗教信条为瑞士富裕城市的资产阶级新偏爱。一.茨文利在苏黎世的宗教改革乌尔利希·茨文利(1484——1531) 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不是神学家。虽然他主要学习古典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06,(23)
世基联第二任总干事尤金·卡森·布莱克100周年诞辰2006年11月7日是世基联第二任总干事尤金·卡森·布莱克100周年诞辰纪念日。人们怀念这位总干事,是因为他生前致力于推动普世运动、促进社会进步,尤其是调和种族关系。他曾任美国长老会的牧师,1951年当选为所在教会的领袖,1948年参加了世基联首次大会,曾是世基联中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成员,1966年选任为世基联总干事。美国多宗教致力于共同制止暴力行为2006年11月13至15日,在纽约罗切斯特举办题为“暴力危机中潜在的思想因素”的多宗教论坛。论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中国教会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的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处境中更好地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  相似文献   

17.
耶稣的复活是普世基督教会自始至终所传扬福音的核心所在,对当时的门徒来说,这使他们信心大增,影响深远;对今日的教会来说,同样是教会健康发展、信徒生命坚固的重要力量泉源。耶稣复活显明的真理至少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冯献民 《天风》1995,(11):22-23
感谢主,福音在我们中国大地兴旺起来,主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我们(徒2:47),特别是农村教会,很多聚会点都在建造礼拜堂,这是福音兴旺的见证。然而,在建堂中许多教会忽视了另一个问题——连于元首基督,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结果堂建成后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使神的名不能得荣耀。  相似文献   

19.
教会的会计工作是一项敬虔侍奉工作。教会财务与社会上的会计工作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些不同的面。财物是信徒奉献,是神的恩典,及时数算神的恩典和保管好信徒热心爱主的奉献,是我们会计的责任。须有对神忠心,对信徒负责的工作态度。会计应把教会财物管好、用好、增收节支、杜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基督教新教福音派信众人数的大幅增长在传统天主教国家巴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福音派教会除了在宗教与文化领域带来改变外,还以新的方式积极参与巴西的制度化政治,在政治选举中推选教会官方候选人。福音派教会希望通过参与政治来巩固其制度化基础,在与天主教教会及本教派内众多教会的竞争中不断壮大;同时,福音派中政治参与最积极的五旬节运动教会也拥有有效的组织结构进行政治动员。由于福音派教会的广大信众基础及其参政意愿,他们越来越成为巴西党派政治竞争中重点拉拢的对象。他们在近年来加入并促成了右翼保守主义浪潮的兴盛,同时有可能导致政治庇护主义的滋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