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谷期 《天风》1996,(12):24-26
探访工作历来就是教会牧养工作的重点。 事实上,牧养工作乃由真理和爱心两者组成。讲道是真理的牧养。探访是爱心的牧养,缺一不可。 针对各地教会今天普遍缺乏传道人的特点,探访工作除了传道人重视之外,还应发动组织信徒,有条不紊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牧耕 《天风》2011,(8):12-14
从圣经启示和教会传统来看,宣讲十字架真理(Kerygma)与效法基督躬身侍奉(Diakonia),始终是历代教会在属世社会做出美好见证的两大圣工。从理解的层面来看,教会的所有的事工只要可以彰显出基督之爱,都是应该倡导的,因此,不存在孰重孰轻,或孰先孰后。讲道诉诸言说,服侍见证心灵。中国教会蒙受圣灵的眷顾和引领,亦是孜孜以求于教会的各项事工。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跟一位牧师交通,他很难过地告诉我:现在教会情况不很妙,有好多异端出现,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的“东方闪电”,已把我们的教会拉去一半……听到这些情况,我心里十分难受,心里不免又产生莫大的困惑和疑问:教会不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吗(参提前3:15)?异端不是违背圣经真理的邪魔歪道吗?为什么常常听到有异端泛滥的呐喊?为什么教会竟被“东方  相似文献   

4.
王保富 《天风》2001,(11):23
如果说讲台布道是撒网的工作,探访则是补网的工作,在整个教会发展的过程中,探访是必不可少的,探访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决定着一间教会的兴衰。教会只有熟悉信徒的光景,才能及时给予喂养,按时分粮给他们。教会唯有做好探访工作,才能了解每一位信徒的光景,并针对性地给予帮  相似文献   

5.
晓望 《天风》2011,(6):36-36
世界合一机构总干事细说合一的挑战 德国信义会(EKD)领袖前往瑞士探访位于日内瓦的合一中心,2011年4月8日,他们与世界合一机构的总干事们讨论合一面临的挑战。来自ACT Alliance(教会行动)的John Nduna表示:"合一最急切要面对的挑战是宗教不宽容。"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世界信义宗联会)的Martin Junge牧师表示:"大家需要克服互相怀疑,这不仅是指基督教内教会与教会或其传统之间的猜疑。"  相似文献   

6.
计文 《天风》2013,(10):1-1
随着教会的发展,一些新社会阶层人士(主要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职业知识分子)受洗归入基督,他们的加入日渐改变了教会原来"三多"的信徒结构,影响了普通民众对基督教的观感,增强了教会的自养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新社会阶层的基督徒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有相当程度的见识和知识,为教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生机和活力。正因为他们所发挥的作用明显、贡献突出,不久就在原本人才相对匮乏的教会中脱颖而出。于是,一些热心的基督徒企业家很快成了教会的实际(也许名义上并不是)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知然 《天风》2022,(6):64-64
[问]前不久,我们教会的负责同工邀请我参加探访事工服侍,我很愿意参与,但不太清楚教会为什么需要探访事工?请给予解答为盼. 梁晓玉姊妹 [答]梁姊妹,你好!作为信徒,在被教会牧养关怀的同时,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关怀他人,这是值得鼓励的.探访关怀事工是教会的基础性事工之一,有时也被称为探望事工;集体聚会礼拜是信徒来到教会接受真道的装备,而探访关怀则是教会进到信徒实际生活中的供应.如此双向的聚散过程,可使得"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相似文献   

8.
廖润华 《天风》2009,(4):59-59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这里的经文特别提到“道路”、“真理”和“生命”,这是基督徒灵陛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9.
高英 《天风》2010,(9):16-18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下称“世基联”)自194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宣告成立以来,在推动基督教三大宗派(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东方正教会/“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的普世合一运动中,已走过“花甲”之年,结出了令人欣慰的合一硕果。“世基联”下属专委会之~“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下称“信教会”),是早在1927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跨宗/教派组织,注重从信仰传统和各宗/教派教会体制(教制)层面上,探讨和推动教会合一。  相似文献   

10.
李仁友 《天风》2003,(7):18-19
为进一步做好教会工作,避免异端邪说乘虚而入,确保羊群不受豺狼的扰乱、侵袭和破坏,探访工作可以说是目前教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就有关怎样做好探访工作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刊发表有关重视教会探访工作的文章以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响应我们的讨论,以下选登几篇。探访工作是教会工作重要的方面,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目前不少教会在这方面显得薄弱,希望能够参考有益经验,尽快跟上。  相似文献   

12.
看了《天风》刊登的做好探访工作的系列文章,对我们工作启发很大。王锡安的文章中提到探访是教会圣工重要组成部分,联想到我们教会这些年来的探访侍奉,前辈信徒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不仅时常到信徒家中看患病和软弱的信徒,还为他  相似文献   

13.
张远来 《天风》2010,(8):11-14
目前,有些教会出现追求"灵恩"的现象,令负责同工感到困惑,为此,本期每月话题中,我们约请一些同工,从"灵恩运动"产生及现状等多个向度来讨论这一话题,旨在引导大家全面正确地认识圣经真理,使教会能在信仰上不偏左右。文中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的思想,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些教会出现追求"灵恩"的现象,令负责同工感到困惑,为此,本期每月话题中,我们约请一些同工,从"灵恩运动"产生及现状等多个向度来讨论这一话题,旨在引导大家全面正确地认识圣经真理,使教会能在信仰上不偏左右。文中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的思想,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紫晶 《天风》2007,(18):20-21
不管你所在的教堂人数有多少,健全教会组织对教会事工将来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教会至少要设立教务(敬拜、教导、布道、团契、探访、圣乐等)、总务(后勤、卫生等)、财务等部门,每个部门进入堂务委员会,从堂务委员中产生堂务常委,设立堂务常委会。  相似文献   

16.
赵秋芬 《天风》2018,(9):21-22
借"崇拜""探访"和"小组"把人带到神面前,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在互动关系中,生命得以成长,关系得以再生。一位刚去加拿大留学的朋友跟笔者聊起,中国有些教会在与新人或会友建立关系方面做得不够,如留新人电话、帮助新人安排小组团契、回访会众等。中国人对群体关系有强烈的依附感,"关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关系的程度决定了人们彼此互动的方式,笔者试从"关系"的角度探讨教会牧养模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青年,有朝气、有实干精神。在福建古田县,有一支活跃在城乡之间的青年事工探访组。他们热爱教会,热心主工,荣神益人。众人以为美的事就努力去做,为福音广传、报制异端、伸张正义,为传扬圣经真理、领人归主,作了一件件善工,给人们留下一幕幕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友好交往     
《天风》2011,(1):33-34
福建省厦门市基督教两会主要负责人一行6人,于2010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赴台湾教会进行了为期8天的探访。与台湾教会肢体就海峡两岸教会事工的经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沟通与对话。  相似文献   

19.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0.
向圣若翰学习——“圣若翰蒙难”纪念刘恩佑圣教会在8月29日纪念“圣若翰蒙难”。这位主耶稣生与死的前驱,为真理和正义而致命。“他以舍身殉道,为自己对主所作的见证盖了印。”(圣伯达语)我们纪念圣人,就是要学习圣人的一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以坚贞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