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大多数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来说,他们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认识,是从阅读P.温奇的论著(《社会科学的观念》一书及其后的一些文章)开始的。研究温奇的人似乎大多都这样指出,既然他和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大概就是他们在著作中所表述的那些话,那么,他们不仅是错误的,并且也是荒唐的。如果他们似乎要为崇信巫术辩护,或者否认太阳系的日心说,那么,他们就是要求我们放弃所信守的正确理性信念。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表明:上述荒谬论断并不是维特根斯坦和温奇所主张的,也不是他们力促我们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具有某种深度的独创思想不仅应作为最稀有的事物之一,而且也是最难以吸收的。在事先就可以断定,一篇短短的介绍只能把这个思想泄漏一下而已。所以,我们的工作事先就已注定了是要失败的,不过我们又不得不试一试,因为要不然一个人的思想又怎么能传播呢?事实上,一个人很可能只为了不甘自居于无知而希望泛泛地知道一个盛名所意味的东西:但是如果这篇论文给读者尝到的小小的滋味——譬如装在瓶子里、散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哲学国际学会(L’Academie internationale de Philosophie des Sciences)曾于1963处9月2—4日在端士弗莱堡大学举行它的年度讨论会。讨论会的题目是“现象学与自然科学”。发言者有,P.Bernays,“现象学〔原则〕的各种不同的概念”;S.Strasser,“自然哲学与自然经验”;A.Kochelmans,“自然科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A.J.肯尼把维特根斯坦称作“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G.H.冯·赖特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J.N.芬德雷虽然反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但也把他说成是一位“有重大影响和独创见解的思想家……思想深奥……才华横溢”。类似的说法在论述维特根斯坦的文献中比比皆是。 任何一个人读到这类高度评价,自然都会以为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实际并非如此。为说明这一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指出:在维特根斯坦生前和死后,除了他的少数学生所做的工作外,哲学界的大部分活动恰恰是维特根斯坦著作所贬斥的东西,也就是说,哲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正是那些他所说的在人们充分注意语言之后就会消失的“哲学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当代分析哲学家根本不同意这种主张。实践表明,他们完全没有接受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弗雷格和罗素的哲学遗产对他们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他的影响。因为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们仍然属于维特根斯坦力图否定的哲学传统主流。这对了解维特根斯坦在当代哲学中所占的地位是件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前面各章已经看到,他对哲学传统的否定就表现在他对该传统所指定和界定的哲学问题的否定上。除了他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继1986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柏拉图哲学讨论会后,第二届国际柏拉图哲学讨论会于1989年9月1日至9月6日在意大利中部风景优美、典雅古朴的佩鲁吉亚(Pelugia)城召开。来自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二十五个国家的近一百名柏拉图哲学研究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不少人是此领域内久负盛名的学者。大会由佩鲁吉亚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勒维奥·洛塞蒂(Livio Rosse tti)教授主持。这次会议是本世纪以来关于柏拉图哲学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苗力田教授专程从北京前往赴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从钟爱者到爱智者(From Erastes to philosophos)》。正在意大利访问的杭州大学陈村富教授和笔者本人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的命运与维特根斯坦哲学江怡酉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古希腊,哲学曾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当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置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以后,哲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哲学问题的合理性等问题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经过近代皙学的洗礼,现代皙学家大都举起了反传统形而上学的旗帜,但他们并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思辩哲学的特征。即使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宣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但他也没有宣布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的终结。因此,海德格尔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哲学本身面临的生存危机。在当代酉方,只有维特根斯坦真正触及到了哲学的危机。因为在维氏看来,哲学不再具有传统思辨哲学的特征,所剩下的只是哲学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绝不是传统哲学所确定的那种认识方法,而是指导人们如何从事语言游戏,如何正确地遵守语言游戏规则的活动,因此,从事哲学活动井不是目的,相反,语言游戏一旦达到了目的,哲学本身也就可以被人们摒弃了。维特根斯坦的工作不是为了提出一种哲学理论,而只是为哲学的发展指出一条出路。他是以非哲学的方式,即以语言游戏和活动摧毁哲学的方式来谈哲学。在他那里,哲学的作用是破坏性的,而维氏所追求的是“另一种文化”(后哲学文化),是一种“后哲学”。但  相似文献   

7.
1988年4月1日至5日,关于德国哲学中人的问题国际哲学讨论会在武汉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和《德国哲学》编辑部主办的,近百名学者与会。来自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法国、美国、瑞士、日本的九位教授和十位中国教授、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逻辑”、“语言游戏规则”和“世界图式”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 ,揭示了批判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思想归宿上的保守性 ,意在引发我们对传统反思性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的思考 ,以探索一种更加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创造性”精神的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9.
从洛克、贝克莱和休谟对知识和理念问题所提出的典型的英国经验主义学说,到康德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再到社会研究的释义唯心主义同宣布哲学终结的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唯物主义之间的分歧点,这一历史的转变过程,同20世纪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分析哲学活动和科学哲学的某些主要哲学思潮的发展,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分析哲学活动发端于本世纪初罗素和穆尔对英国黑格尔主义的抨击以及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的发展。罗素融合了两种思潮:沿着休谟、边沁和穆勒而延续下来的英国经验主义,和因弗雷格而复兴的19世纪的形式逻辑。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经验主义的,逻辑实证主义则把它加以发展,使经验上的可证实性成为意义的标准。维特根斯坦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种逻辑学和逻辑哲学的学说。根据这一学  相似文献   

10.
"哲学语法"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一直以来,这个概念都让人困惑.本文通过对语法任意性、语言自治性、规则、语词用法等概念的分析,澄清"哲学语法"概念的内容,指出它在哪些方面优于"逻辑",哪些方面又有所误导.  相似文献   

11.
1989年6月27日至30日,波兰华沙大学哲学研究所为祝贺慕尼黑大学赖因哈德·劳特教授70岁生日,在克拉科夫举行了以“先验哲学与辩证法”为主题的国际讨论会。来自10个国家的32位哲学家向会议提交了22篇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为会议的参加者现将所见所闻扼要报导如下。第一,关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自然界的辨证过程的看法民主德国科学院胡·霍尔斯特曼(H.Horstmann)教授在他的“发展总是只能设想为向上的过程吗?”的报告中指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唯心辩证法时,往往只注意这个发展理论所讲的从下到上、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而几乎毫无例外地忽视了它所讲的从上到下、由完善到不完善的过程,这是极其片面的。他考察了莱布尼茨、康德与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后哲学,也就是元哲学(metaphilosophy),是指超越于哲学之上对哲学的一种理解。依我之见,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难点就在于其独特的哲学观,也就是其对“哲学”概念的元理解(即后哲学)。导致我们对维氏哲学认识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在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理解时,时常凭籍以往形式的某种哲学观,而大多忽略了哲学家本人的“哲学”概念的特殊理解。  相似文献   

13.
1.主旨、特点和结构1·1《逻辑哲学论》的主旨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划界。事实上,维特根斯坦本人在序言中就明确宣称:“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个界限,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想的表达划定一个界限”。这一界限同时也是语言、逻辑和世界的界限。但是,界限(limit)在此是一种隐喻,它不是隔离空间领域的围墙,因为它不是世界、思想、语言和逻辑的组成部分。对此,我们不能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加以界定:首先选择两个区域,然后确定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或者反之。界限甚至不能逻辑地思考和言说,而只能显示:说清楚那些能够说清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国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3年安斯康波(G.E.M.Anscombe)和里斯(R.Rhess)出版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德英对照版(1958年第2版)以来,国外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和专著问世,随着《哲学评论》(1965,里斯编)、《哲学语法》(1969,里斯编)、《蓝皮和棕皮书》(1969,里斯编)等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大量演讲集和著作的发表,对他后期哲学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目前为止,国外的研究大致可以以70年代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朱彦明 《哲学动态》2005,(12):59-60
从2005年3月份起,一系列纪念萨特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在全世界展开了.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主办的"萨特与当代法国哲学"国际讨论会于9月4~6日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轮会议通知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中山大学哲学系将于2015年11月14—15日在广州举办一次维特根斯坦国际学术研讨会。届时,我们将邀请国际和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相关哲学问题。欢迎您参加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代表团一行5人,应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的邀请,于1992年6月22日至7月7日对该所进行了学术访问,以“世纪之交的哲学”为题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在此期间,我方代表团还访同了《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圣彼得堡(原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就有关问题与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会晤和座谈。下面,仅就双方学术讨论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和看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日本哲学学会主办的日本哲学学术研讨会于今年8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该会的主要议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和“纪念日本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户坂润逝世五十周年”。现将会议的讨论简述如下。 会议首先就战后日本,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事实,试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以及产生这些谬论的原因、条件和历史教训等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追溯日本历史和战后情况,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在历史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特别与日本近代以来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日本哲学学会1987年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8月22—25日在北京举行。日本学者岩崎允胤(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吉田杰俊(法政大学教授)、吉田千秋((?)阜大学副教授)、碓井敏正(橘女子大学副教授)、渡边浩(东京大学教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