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焦金波 《学海》2002,(6):101-103
罗尔斯《正义论》可以说是其道德哲学方法论的成就。他用实质性理论的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正义问题 ,摆脱了纯形式主义的元伦理学的研究方式 ;用抽象的、思辨的契约论的方法来论证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正义性 ,抛弃西方近代传统的功利主义的论证方式 ;他的独特的“反思的平衡”的思维方法在当代道德与政治哲学中成为一种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的基本意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倡导“代内正义”是环境伦理学用于激发人们的“生态良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代内正义”究竟是谁之正义?这是环境伦理学所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认为,任何以个体为出发点或仅仅局限于族类存亡意义上的正义观都不应当成为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的基本构成要素,而“全球性正义”或许正是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法的价值目标或者说价值定位是法律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从立法上看,法的价值目标设置具有多元性、多维度和多层次结构特征.但问题在于,究竟哪一个才是法的首要价值目标,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或价值位阶如何安排?当法的价值目标发生冲突时,我们样样兼顾或相机选择其一,其后果又是什么,何种合理性?这是任何一部法律制度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中,都不得不需要回答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法的诸价值之中,正义是法的首要价值,是衡量法律之善的首要尺度,故具优先性.当法的诸价值目标之间或与正义价值发生冲突时,就必须要为正义让路.  相似文献   

4.
正义与美德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观念,从更广的视域看,二者也构成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逻辑基础。质言之,正义与美德各自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意义形式和逻辑面向,标示了两种截然不同、有时竟相互抵牾的道德规范模式。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规范伦理学在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注重法制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的迅速发展,有两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规范伦理学由于过度追求自身形式的精密化而逐渐减蚀其合理性内核和基础;再者,美德伦理学因过度诉求善良意志的纯粹性而拒绝随社会实践的发展将自身现实化或曰显像化,从而造成正义与美德体用殊绝,亦即二者结构的严重失衡及其内在逻辑张力的断裂。道德主体行动判断力和价值观的减弱亦可在这一背景下解释。  相似文献   

5.
陈真 《哲学动态》2003,57(12):28-32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 ,应用伦理学研究都方兴未艾。在讨论应用伦理学问题和日常的道德问题时 ,人们往往各执一辞 ,互不相让。那么 ,究竟有没有某种相对客观的标准来解决人们之间的分歧 ,从而避免无谓、无效的争论呢 ?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方法论至关重要。在这里我将根据自己教学研究的初步体会 ,谈谈研究应用伦理学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其中包括怎样评价各种道德理论和学术观点的优劣及其标准。1 关于道德论证的特点研究应用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将人们的道德行为建立在理性 ,尤其是实践理性的基础上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我认为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义概念一直是政治理论家最为关注的重要概念之一.自柏拉图起就是如此.在当代,正义理论依然是当代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主流话语,具有极强的学术号召力.其鲜明例证便是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政治学和规范伦理学的空前繁荣.但在西方的一些学者眼里,"柏拉图的正义概念是令人关注的,但基本上是错误的,罗尔斯的正义概念让人着迷并令人钦佩,但它不合时宜而且抽象深奥,只有卡尔·马克思才是最易于理解的理论家,他追求概念的清晰明了"(《马克思与正义理论》,第326页).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所具有的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特殊魅力,中国学者在进行伦理学和政治学研究时,更是不能不到马克思那里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7.
1900年以来的西方伦理学主要有三大学派。以G.E.穆尔的《伦理学原理》为开端,在许多讲英语国度里居于支配地位的分析伦理学,深受M.舍勒尔和F.布伦坦诺影响的大陆和拉丁美洲的思辨伦理学,以及作为直到晚近的许多美国人的思想起点的J.杜威或L.B.塔里的实用主义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界,通常又按照自然主义与非自  相似文献   

8.
应用伦理学的出现,既发端于伦理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又导源于现代社会道德问题“井喷式”爆发的客观需要。在生活世界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应用伦理学的谱系在不断延伸拓展,但是其内在和外在张力都已经显现,即谱系之内的不同支脉各自孤立,相互隔膜;谱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裂隙也在增大,更多地是在追随式地“防御”而失去了价值前瞻和引导的功能。这种状况预示着应用伦理学调整、转向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它必须面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告诉人们应如何去行动.就此而言,真正的伦理学研究必然是"应用的",不会是纯粹知性的探究,否则就会丧失其实践哲学的品格.故而,可以说,伦理学必然是应用伦理学.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专门提出"应用伦理学"这一概念呢?这是否是个多余的概念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澄清究竟什么是应用伦理学?一般而言,伦理学被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分支,即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以及应用伦理学.简单说来,规范伦理学被看作是旨在提出一些理论以解答什么是正当的行动这一问题,并为该理论提供有说服力的辩护.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科伦理学》(以下简称《伦理学》)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幸福观:涵盖论(inclusive notion)认为幸福是各种德性与外部善的复合体,理智论(intellectualist notion)将幸福完全等同于思辨。已有大量的笔墨用于辩论亚里士多德究竟同意哪种观念以及这两种观念是否和怎样能够调和起来。相关的一个争论是《伦理学》是否以及如何是一个统一的、延续的作品。因为许多注释家支持这种观点: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第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