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韵生动"的提出成为传统绘画评判的重要准则之一,也是绘画要表达的重要方面。在中国绘画的不同时代都把其看做是重要的创作准则。随着没骨画的出现与发展,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在色彩、形式等多方面的表现具有多元化的趋势是中西结合的一方面,是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彰显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就绘画理论"气韵生动"在现代没骨画中的表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宇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宏观、整体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在上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空间表现形式.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虚实空间观念,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视觉节奏来表达画面空间.虚实空白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表现的一个主要特征,潘天寿说:"画事,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数字绘画大有取代传统绘画之势。同时,数字化图像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它为绘画艺术提供的信息资源相当丰富,令数字绘画能够逐渐稳步走入市场,弥补传统绘画在艺术创作上的不足。对比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分析二者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绘画的发展优势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印象派艺术合二为一,西为中用,开创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特别是其突出中西融合、提倡创新自由、强调民族气节、强调全面修养的绘画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绘画美学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音乐节奏和画面节奏之间的适当的音画合-和戏剧上的适度,要比音乐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音乐若是将注意力吸引到它本身而忽略了影片显然是不恰当的,最好的电影音乐应当是"听不见"的,音乐是为影片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绘画之所以能够实现现代性的转换,其实是由中国绘画的特质所决定的.唐代张璨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主张表明了绘画是画家审美意象的结晶,是心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绘画理论中,"形"和"神"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达到形神兼备的和谐状态,是中国传统绘画欣赏美学所提出的最高审美准则.古代美学家所倡导的由"写形"到"传神",进而又上升到"体道"的精神世界,就是从对象再现到主体表现再深入到生命体验的一个不断接近艺术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传神写照"作为六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理论,是一个与"观看"有关的命题.绘画艺术是要通过视觉来感知的,通过"传神写照"这一理论来探析六朝绘画的观看方式,是探析"传神写照"审美意蕴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顾工 《美与时代》2011,(3):64-69
龚贤是绘画史上独辟蹊径的一位山水画家。他的独特画风缘于他对大自然和绘画传统的独特体悟,缘于他自成体系的绘画思想。而龚贤绘画思想的形成,是与他的身世、性格紧密相关的。具体言之,龚贤的学画师承、人生际遇、孤傲个性共同造就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和画风,使他成为清初画坛与"四王"、"四僧"并驾齐驱又特立独行的一位大家。  相似文献   

10.
"有法"与"无法"论就是<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很重要的一对概念,并且贯穿于石涛一生绘画美学思想的始终.石涛认为绘画有规律、法则,但并没有绝对不变的规律、法则.规律和法则都是不变与变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有与无的统一、大与小的统一."无法而法"论来自哲学变化论,是变化论在绘画法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学生活泼喜动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本文旨在阐明节奏游戏的种类及其在音乐教学中作为重要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节奏游戏让具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快速地走进音乐、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生活当中也可以巧用节奏等音乐元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红 《心理科学》1992,(5):60-62
一、问题绘画有三方面特征,形式特征(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笔触、表现手法等)、意义特征(通过形式特征所描绘的内容)、情感特征(通过形式和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绘画欣赏是个体对绘画所传达的三方面信息的认知活动,包括三个维度:形式特征分析、意义特征理解和情感特征识别。绘画欣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方面,是近年来兴起的美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关于绘画欣赏的实验研究并不多见,故我们对影响个体绘画欣赏的因素的了解极少。场依存性变量是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重要变量。有些研究表明,场依存性变量与绘画欣赏也有密切关系。J·J·Tobacyk 等(1981)发现场依存性变量与绘画喜爱有密切关系,J·L·Binnie-Dawson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品中空间的创造,始终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一环.比较而言,传统古典写实绘画追求和展现的是客观空间,而当代绘画主要展示的是主观空间."绘画中主观空间的构建是根据画家的创作意图而进行的,由于绘画风格、创作方法、创作意图的不同,故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样式".现代绘画有其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主观空间"导致了一种双向变化的现象,即一方面可以使赋予自我的意义随着它与环境关系的更迭而改变,另一方面,又使空间随着对我们的感情意义的改变而构成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石涛是清代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新认识石涛的绘画思想对当代美术理论研究.美术创作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绘画艺术治疗将绘画创作应用到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它回避了人类的言语机制,将潜意识心理意象投射在绘画作品中.近年来,计算机评价系统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绘画艺术治疗方法的生理、心理机制认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潜意识心理的客观化.通过绘画艺术创作的形式,挖掘深层次的心理内容并实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抽象主义绘画中,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是两个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执著于表现内在的冲动,而蒙德里安痴迷于理智的思考,结果导致了两种面貌迥然不同的抽象绘画-热抽象和冷抽象.表面上看,二人艺术发展的生命线似乎背道而驰,但是事实上,两人却能够始终共同引领抽象主义绘画向前发展而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7.
塞尚、梵高、高更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处在绘画历史最辉煌的地位,他们受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作了开创20世纪绘画先河的作品,更重要是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在绘画中体现出自身对生命的呼唤,挖掘绘画的本质意义,达到人、画合一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宋朝的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首先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苏轼在谈到绘画的欣赏品评与创作时,虽然站在否定"形似"的角度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主张,但研究表明,苏轼并非一味地否定"形似"强调"传神",而是注重作品的两个方面.苏轼的"形"、"神"、"理"的观念,对我们当前绘画的实践与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中国绘画就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要在中国美术史学中探寻女性画家的传记很难,许多杰出的女性画家和女性绘画都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在时空里.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舞蹈的生命,舞蹈从它第一天诞生就和节奏同时存在。节奏也是舞蹈和音乐结合的纽带,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创造着直观可感、有声有色、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