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献可证唐五代京兆府和河南府的24处宫观存有壁画,有具名画家18人,这些壁画主要创制于唐代前期。其中,京兆府道观壁画大部分都密集地分布于长安城内;河南府的道观壁画在洛阳城内,以及城外的北邙山、王屋山、嵩山等都有分布,而洛阳城外的则代表了道教洞天福地的壁画,颇具地方特色。两京道观壁画的画家有三类,即著名画家、高道大德和无名画工,而京兆府壁绘的诸多著名画家来自外州。道观壁画中,名家手笔荟萃,这一点尤以唐前期长安城内突出。壁画题材主要有老君等道教偶像及其经变类,此类占比六成多;还有以唐前期帝王为主的世俗人物形象及其故事类,该类占比一成多;另外,也有唐前期道士形象类,以及云、山水、鹤等自然类,这两类占比均不足一成。  相似文献   

2.
佛教最早的壁画是阿旃多、悉耆利耶等石窟所绘之壁画,系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遗存。我国最早的壁画是东晋明帝于太宁元年(323)大内乐贤堂所绘的释迦佛像。我国现存最古的壁画是敦煌出土的净土变相壁画。  相似文献   

3.
作为目前所发现的瑶族地区面积最大的古代地面建筑壁画,水龙祠壁画中有大量值得解读的内容。在2016年8月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上的《湖南江永勾蓝瑶寨水龙祠壁画释读》一文中,我们对水龙祠壁画进行了初步解读。经过一年多的文献梳理和田野考察,我们对水龙祠壁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水龙祠壁画进行再次释读:其一,从水龙祠壁画的高度程式化入手,来释读民瑶文化的发展程度;其二,从壁画中的折扇入手,来释读瑶族宗教仪式与戏曲表演之间的关系;其三,从壁画中的神灵形象及兵马仪仗入手,来释读水龙祠壁画的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4.
正一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是专门用来祭祀道教神仙纯阳子吕洞宾的神宫,所以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不但作为道教全真派的祖庭而闻名于世,更因为宫观中绘有恢弘的道教壁画而著称。永乐宫壁画的绘制时间,几乎贯穿于整个元代,时间长达100多年。现存的永乐宫的壁画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不但形象众多,堪称中国道教壁画的代表作,而且沿袭了以吴道子  相似文献   

5.
金延林 《世界宗教文化》2015,(2):148-150,2,159
观音像在我国佛教造像中的所占比重极大,而且多为寺院壁画。现存的中国古代观音壁画绝大多数是以勾勒精细、赋彩浓丽的表现形式出现。水墨这一绘画形式,作为唐代以后文入画的惯常绘画手法极少出现在寺观壁画中。丛林寺二十四幅水墨观音壁画,无论在表现题材、形式和手法还是在画面结构等方面,都大异于传统的寺院壁画。作者突破此类壁画常规的表现手法,使用了纯水墨勾勒、点、染;在题材选择和画面布局上也是匠心独运,从技法到图式无不表现出典型的文人画特点。  相似文献   

6.
"自然"既是老庄玄学的基本范畴,同时也是牛头禅的重要思想要素之一。本文通过考察牛头禅的"自然"观念与老庄玄学的关联以及《绝观论》6种敦煌写本中对"自然"的叙述,指出牛头禅法既主动吸收老庄玄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老庄玄学色彩,又以佛教基本理论为基础、原则,在融合老庄玄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独立的佛教精神品格。牛头禅在早期对老庄玄学的态度更倾向于对话、融合,随后则更多地表现出试图脱离老庄玄学的、更为独立自主的精神气度。  相似文献   

7.
岳全 《佛教文化》2023,(1):90-93
我国的传统壁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其中寺观壁画这一艺术形式主要是以佛寺、道观等宗教殿宇为载体,其内容也多为与宗教相关的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现存的寺观壁画主要为明清时期,多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极少。香严寺壁画因其寺院的地理位置、壁画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的独特性,从而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代壁画墓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座重要墓葬遗迹,此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豪华,墓室内主要绘制有200多平方米的彩色壁画和墨色壁画,堪称我国汉代绘画艺术的最美地下博物馆,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墓壁画是有具体创作年代考证的宝贵考古资料,有助于各个学科研究唐代社会和风俗史料。壁画是唐代艺术成就中发展最完善的一种,唐时期中国壁画传统人物题材绘画达到巅峰。以唐代墓室壁画中章怀太子墓《托盆景仕女图》为例,浅析了墓室壁画的临摹意义及综合临摹技法,希望借助临本能够使得壁画充分发挥出历史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壁画作为一种美术形式,已有了上千年历史,在新时代下,壁画发挥着服务、启迪、美化等作用,将其运用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建立精神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壁画艺术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展开阐述,确保壁画创作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现存唐代佛寺壁画虽已不多,但它在我国绘画艺术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五台山佛光寺的唐代壁画就是现存唐代佛寺壁画中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城市装饰中还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不难发现壁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公共场所,这不仅是艺术的传承,还是艺术形式的丰富。壁画的艺术形式也从以往的象征性壁画,例如佛教壁画等等,转变为一种大众审美式的壁画。文章探讨了壁画中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探索了城市公共空间中壁画的人文表达。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两幅弥足珍贵的景教壁画,存于高昌古城城墙东北角景教教堂遗址内。根据画中人物的服饰及其他考古信息推新,这两幅壁画可能是5世纪左右景教传入高昌地区的历史见证。画面左侧,站立着一位高大魁伟的男人,黑色卷发,具有希腊人特征。他身穿一件直达脚面的绿色长衫,上身着一件有  相似文献   

14.
壁画即人们直接画于墙壁上的艺术,它的存在主要是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并且有一定的装饰和美化功能。寺院壁画主要表现的是佛教的故事,用壁画庄严佛堂。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结果,试对泰云寺壁画的年代、壁画题材、绘画风格和技法以及相关佛教史内容等进行初步研究。泰云寺壁画对研究唐代壁画题材和相关佛教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物保护作为保存历史信息、文化遗产和艺术的重要工作,吸引着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壁画,更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我国的壁画,主要用于装饰寺庙和宫殿,其中寺庙壁画居多。如山西繁峙县公主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壁画堪称水陆壁画的代表之一。对其进行解剖分析,把握其现状、特征和价值,不仅可洞察壁画背后蕴藏的社会历史信息,而且可对壁画这一文物的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龟兹地区的石窟壁画绘制于4世纪至8世纪,壁画的样式基本是统一的龟兹风格。然而龟兹地区的库木吐喇石窟却是特例,它有大量的汉风壁画的遗迹,呈现出中原的绘画风格。由此,文章对7-8世纪的库木吐喇石窟汉风壁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代画像石墓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座重要墓葬遗迹,此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豪华,墓室内主要雕刻有300多平方米的石刻壁画,壁画雕刻精美,内容丰富,对研究我国汉代雕刻艺术、绘画艺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0,(8):I0001-I0004
约于公元六十七年东汉时,佛法传入我国,即获皇族护持,寺院随之崇兴,佛菩萨塑像及壁画艺术亦随之茁壮蓬勃。南方寺庙以壁画为主,北方则以石窟造像居多。  相似文献   

19.
<正>牛头禅是唐代禅宗的一个重要派别。在牛头禅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很特殊的润州僧团现象,“这一僧群,基本上由润州人组成,可以称为润州僧群……他们的恋土观念异常浓厚,在一般僧侣群体中,十分扎眼。”通过《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书中载录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从出生地来看,牛头六祖中无一例外都是润州人。旁出的法系分布稍广,但籍贯仍以润州及周边地区为主;从个人行迹来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壁画是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其最为壮观,水平最高,它的造型艺术、色彩结构都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高度,至今仍然可以作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技法的典范。所以,文章主要对永乐宫壁画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壁画的造型艺术和线性艺术,还有它精美绝伦的色彩特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