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代表性构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它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是土木结合的建筑体,更是建筑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脉的直观表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也是人们情感的依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统建筑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兴起,斗拱在建筑结构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在建筑装饰上的应用却逐渐增多。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自信,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理念的改变,斗拱不仅不会消失,还将在未来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客家是我国南方极具特色的一支汉族民系。客家人在南迁的过程中一方面保持了中原汉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逐步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经验。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围屋、土楼、排屋等民居建筑,以其体量巨大、规划严格、功能完善成为我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类型,体现出鲜明的技艺特征。不同地区的客家建筑在形态上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展现出鲜明的人文特征。客家建筑中的技艺与人文特征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形成客家民居建筑形态传承与流变最重要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3.
王俊 《中国宗教》2022,(5):78-79
重庆近代天主教堂在建筑设计上注重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外部形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建筑装饰上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重庆地处西南内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区域建筑文化特色,对重庆地区近代的天主教堂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教堂在设计上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建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主要用象征生命的木材建造房屋,人们仅仅将建筑看作遮风挡雨的工具,而不会把人生之精神、永恒价值寄托于建筑上。同时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反映在建筑上,使建筑呈现出内向性、秩序性、生物性的特征。庭院住宅,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建筑形式。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许能够探寻到"学校文化"的根,从而为教育的创新找到新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其艺术作品生命力的长久与否。毋庸讳言,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关于"传统"的视域正在迅速地扩展,中国传统艺术在时间上不断向前延伸,在内容上更是无限丰富,这为今日艺术创造在对传统内容的选择吸收上带来多种可能性。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汰变形态。相反,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挪用和分解,会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从昨天下午见李进祥同志最后一面,到今日清晨闻听噩耗,看着手机上满屏的悲叹,就这么心痛着泪眼潸然……忘不了进祥那最后的眼神:无限的眷恋,无比的挣扎,无言的诉说……亲爱的进祥好兄弟,我们听见了,听懂了你的肺腑之声!听到了你对这个世界的感谢,听到了你向朋友们的告别。你最后的眼神追随着朋友们的背影,我们的泪水和  相似文献   

7.
宽窄都是路     
有一年,我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奖,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我写一篇文章。写什么呢?我问。写崎岖的道路。那是什么?你的成功史。写你如何达到今日的成功之境。我不能写。因为我的人生中没有崎岖的道路,对我而言,  相似文献   

8.
<正>现存长沙近代基督教堂体现了基督教堂建筑文化在中国的适应性转变:在建筑形式上通常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横向三段式构图;在空间布局上淡化了西方教堂的建筑色彩;在建筑装饰上更多的融合了湖湘地区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9.
塔起源于印度,是伴随佛敬传入我国的。如同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佛教一样,印度佛塔传入后,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和民族风格相结合而创新,建造了造型不同、形式多样的中国佛塔。亭、台、楼、阁为我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寺院、佛塔、石窟是佛教建筑的特殊象征。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汉代以前塔是不见记载的。中国大地上出现塔的建筑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后。今天人们看到的佛塔已不是印度佛塔的原型,而是我国自东汉以来历代建筑家们经过精心设计、艰苦劳动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建筑传统和风格的中国佛塔。在  相似文献   

10.
吴敏 《中国宗教》2023,(9):88-89
<正>浙江近代中国化的基督教堂中,有一些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更多的则是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或者由西方教堂建筑的外部造型搭配浙江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或者在西式教堂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总体上而言,这些教堂建筑进行了中国化的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赵盟 《美与时代》2014,(8):73-7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选址和空间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审美和民俗民风等方面。中国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行为和文化渊源,分析湖南传统民居在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思想、装饰艺术式样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民俗传统、体现生活情趣等方面的装饰审美文化内涵。指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们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8)
<正>汉传佛教寺院教育也称"丛林教育","丛林"的含义一方面指寺院制定清规戒律,使修行生活井然有序,一方面指寺院常居环境清幽的山林之中,远离喧嚣人境。汉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汉化程度非常高,在建筑、服饰、法器等方面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在教育思想上则与儒、道相互融摄。到今日,可以说寺院是中华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寺院得以恢复重建,但大多以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过后,后现代主义式微,但后现代主义所传达的建筑思想仍然延续至今。后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表现公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传统加现代。其中,西方的后现代运动后,建筑的表现公式是西方古典主义加现代主义,而在这个后现代公式里,古典主义当然可以替换成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这样所形成的建筑样式就应该是中国传统建筑加现代主义。基于此,探究中国传统建筑如何影响中国的近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奇珪 《天风》2008,(24):7-9
庆祝圣诞是普世教会的传统,为的是纪念救主的降生。当我们在家里或在教堂布置圣诞装饰、团契排演圣诞节目时,不要忘记耶稣的降生对我们生命的意义,尝试用心来思想他在历史与今日你我生命中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的载体。文章从藻井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了藻井在现代建筑室内装饰中的延伸,探究藻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是中国的马克·吐温译介之滥觞期,虽然其作品的品质、品种无法与今日相提并论,但那的确是一段不容忽视的发展阶段,理应得到比较全面的梳理与概括,只有这样,才能进而使读者对马克·吐温在中国的接受有一个更具整体性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皮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枝,自汉代萌芽始已历经两千余年历史。近代以来,传统皮影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式微,动画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动画"中国学派"中,皮影这一传统元素的融入一度展现出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皮影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陷于困局。然而,有困局也有破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当下的数字时代浪潮中,皮影艺术不仅能"活"起来,更能展现出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大物博,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江南水乡,人杰地灵,而临河而建的水乡建筑更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观。建筑形式与当地人文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而蕴含其中的建筑元素更代表了江南的文化底蕴,苏菜和浙菜都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如何将江南水乡建筑文化融入餐具当中,是当今文化创意设计所探究的方向。通过对江南水乡建筑文化素的分析基础上,对建筑元素在餐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给出具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北坞清真寺     
当你从首都乘车,沿着京沈公路,东行不到一百里,即进入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境内。通过车窗远眺,在横亘于柏油路北侧,远近参差、连绵不断的村落中,倏然有座突兀屹立的深灰建筑,宛若奇蜂突起,跃入你的眼帘。那耸立的高亭式建筑,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