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学理论也如同物质过程一样有它的历史。苏维埃时期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历史,就是确定它作为辩证法理论规律的历史,研究它的内容、揭示它的方法论作用的历史。虽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有它自身的遭遇,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排除在哲学发展的整个列宁阶段的范围之外。苏维埃时期最先研究辩证法理论的是列宁。列宁的《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成了决定辩证法的发展和拟定研究它的各种问题的基本方针的纲领。广泛开展研究唯物辩证法运动的成果之一是,  相似文献   

2.
论否定美学     
论否定美学颜翔林理性的沉思在某些称为“后现代”的社会仍不是一种精神的奢侈和不合生存境域的现象。恰恰相反,理性的沉思作为一种共时性的精神张力驱使历史存在走向合乎真理和价值的可能。与此相关,理性的沉思也将启导人类的审美本能与本质及其美学建构走向一个合乎规...  相似文献   

3.
“否定(negative)”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范畴。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再次兴起热潮,这方面的文献涉及逻辑、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领域。本文试图从逻辑与哲学的角度,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否定”概念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一番分析。1.传统逻辑的否定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逻辑作为二值逻辑,是以排中律的普适性为特征的。它断定某个命题或思想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真与假构成一对否定概念,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对“真”的否定得到的是“假”,对“假”的否定得到的是“真”。在传统逻辑的公理系统中,否定是一个逻辑常项…  相似文献   

4.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之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今天,否认这一点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作为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确切的特定的基本内容,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理解,为了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一些探讨,首先说明一下辩证法各个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界都认为:肯定概念和与之相对的否定概念其外延之和等于其论域的外延。这一看法,在具体的论述中,却有两家不同的观点。一家认为:A和(?)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用图表示:  相似文献   

6.
高志华  鲁忠义  马红霞 《心理学报》2011,43(12):1380-1387
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方法, 从体验认知的角度探索了汉语简单否定句的动态理解过程。以具有对立谓词的汉语陈述性的肯定句和否定句为实验句, 以与否定句的两种状态相对应的图片为实验图片, 并构成句子-图片匹配/不匹配两种匹配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1在以250 ms为间隔时间的条件下,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有显著的匹配效应; 实验2以750 ms为间隔时间, 则未表现出匹配效应, 而实验3以1500 ms为间隔时间,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又表现出显著的匹配效应。实验结果证明, 具有对立谓词的简单的汉语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 并不像两步模拟假设所设想的那样遵循着先模拟被否定状态再模拟实际状态的顺序, 而是在理解的初期就完成了对事件的实际状态的模拟。  相似文献   

7.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临床中的应用海南省工人疗养院(海口570005)何爱萍,王祖朝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医生对复杂疾病的诊断思维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最初印象、初步诊断和最后确诊。最初印象是在接触病人...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时间概念的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谈谈汉语中有关时间的一些常见表达方法。汉语在叙述时,一般是先提出某个时间词语,然后再接着提出在这个时间词语所表示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目前流行的逻辑教本,在讲解负概念时,通常用“非团员”、“非共产党员”等语词作例证。讲到直接推理的换质法时,也常常出现“他不是非团员”,“他是非共产党员”这样的句型。因为这些语句在日常用语里,不如肯定语句多,且念起来又有点拗口,于是常常被认为脱离生活实际。其实,这是误会。思维虽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不是语言。我们要讲清楚思维的逻辑结构,有时就不能不超越“日常用语”的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同概念相当的术语是“名”。“名”这个字,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名大体相当于语词和概念。人们对事物有了一定认识,形成一个思想,用语词把它概括、巩固、表达出来,就是概念。在人们的认识和交际领域,概念和语词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整体。“名”这个汉字就表示语词和概念的统一体。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名”作为独立的概念和范畴进行探讨。他把名、言、事联系起来,考察了三者之  相似文献   

11.
论概念     
1.知识分为(a)普遍承认的概念(太阳、月亮、智慧、灵魂)和(b)有待证明的概念(例如确证宇宙是由包含在另一球体中的球面组成的;或者是在时间中被创造的)。每个概念都必定有一个更普遍的概念在它之前存在着。但是,那个概念的最终建立却无需和在它之先的概念相关联。必然的存在和可能的存在就是这样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无需人们去构想一个包含着它们的东西,它们本身就是清楚、明白的自明概  相似文献   

12.
不准离婚判决是我国婚姻家庭案件审理活动中常见的判决种类,然而,这一判决不仅存在着违法性的特质,而且也有违既判力之诉讼法理和法律逻辑。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在立法上取消不准离婚判决制度,并采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和裁定暂时中止诉讼等形式来进行替换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
取消家庭,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点。虽然康有为仍然认为现实社会中的家族制度非常重要,但在他总体的理论体系中,家庭都不是必须存在的,当时中国之所以还需要家庭,仅仅是因为尚未进入太平世。本文从"人为天生"的哲学观和"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观入手,着重讨论了康有为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上持有的观点,认为这样一种思想体系与传统儒学大异其趣,但却代表着现代汇通中西思想最重要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4.
否定判断的换质和矛盾概念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讲授<形式逻辑>的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中提出了他在讲授换质法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按照换质法的规则对某些否定判断进行换质时,会从真前提得出假结论。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换质法是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判断的质,并把它的谓项换成与之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而得出结论的。在换质法推理中,前提的谓项和结论的谓项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简称矛盾概念),这就不能不涉及矛盾概念的论域问题。我们知道,所谓两个概念“P”和“非P”具有矛盾关系,就是指这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最小共同属概念(有的书  相似文献   

15.
冯川 《学海》2014,(2):97-102
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都主张绝对的、纯粹的自由。本文通过对康德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和黑格尔的自由概念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三个共同的特征,即自由作为精神的独立性、普遍性和超越性;自由是对于感性和欲望的反动;自由是对必然性的服从。从这三个特征出发,本文试图说明,对必然性的服从意味着对自由的内在规定,而这种规定性即否定了自由的自主和选择的本质。对感性和欲望的反动意味着消极性,而精神的独立性要素则表征了仍然未能得到统一的精神物质二元分裂。由此,康德黑格尔的自由概念都走向了自由的否定,自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6.
<正>伊斯兰神秘主义多指苏非的功修,包括苏非行知两个方面,其实这是东方宗教中普遍带有的一种特点,并非苏非所独有,只是人们多数情况下用于伊斯兰教研究和评论,故而形成伊斯兰教专有的印象;而且这种知行观并不神秘,只是不同于普通的知行论而已。因此,在使用此类概念或词汇时,既要注意概念的原意,又要体会汉语文化语境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17.
按照传统的语法学的观点,汉语中的虚词类指的是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五类虚词。在逻辑界,一般都认为虚词是不表达概念的,而实词是表达概念的。所以在通行的逻辑教材中,在其它逻辑著作中,一般都没有论述虚词表达概念的情况。只有金岳霖先生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对虚词表达概念的情况做了某些论述和肯定。这本书中写道:“一般说来,虚词是不表达概念的。  相似文献   

18.
汉语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的方法,研究了汉语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汉语常用颜色词的语义空间具有按原型分布的特点。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3个维度:1.彩色/非彩色;2.暖色/冷色;3.颜色的互补和对比。整个研究表明,颜色认知既受光波的物理属性和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又受语言和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2)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时间的维度中展开的,而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则有着时间协调的问题。人们越是需要借助于集体行动去承担各项任务,就越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在工业社会中,效率成了人的几乎所有社会活动的目标,而在效率的概念中,我们所看到的是时间构成了效率的基本内涵。正是人的效率追求,改变了时间的属性,把自然时间转化为社会时间,并通过社会时间的开发和利用去达成效率目标。从自然时间向社会时间转化的过程也是时间资源化的过程,社会时间其实就是人的生产和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赖以开展的资源。对时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促成了效率目标,也引发了时间资源稀缺化的后果。在未来,如果人的效率追求还会持续地展开的话,那么,在面对时间资源遭遇进一步开发的瓶颈时,就需要改变时间资源开发的思路,即从时间结构方面去寻求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医学和生物科技的进步以生物医学研究为基础。生物医学研究必然涉及人体受试者。保护研究中的受试者是研究伦理的核心问题之一。除了通过知情同意保护所有受试者,研究伦理还需对特别脆弱的受试者提供特别保护。如何确定脆弱者以及对脆弱者应当承担何种道德义务,都以明晰脆弱性概念为前提。标签进路在不界定脆弱性的前提下,通过指派脆弱群体来识别脆弱者;分析进路则试图定义脆弱性,并找出判定脆弱群体的标准。标签进路本身值得质疑:特定群体因何被称为脆弱群体。此外,标签进路中的脆弱群体范围模糊。分析进路中的各种脆弱性定义都存在问题,面临不同困难和挑战。通过分析已有的脆弱性定义,可以发现在生物医学研究伦理中仍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概念。修正现有的脆弱性概念或提供一个更好的概念,将是生物医学研究伦理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