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境遇里, 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 (参见Welsch) 的质变, 它包涵双向运动的过程: 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 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 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 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 (Aura), 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 即“审美日常生活化”。与此同时, 美学也在面临当代文化与前卫艺术的双重挑战。美与日常生活关联的问题, 被再度凸显了出来。一、美与当代文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 (Featherstone,p. 65-72), 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 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圆悟克勤的禅学与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时期,禅僧走向士大夫化,从而也使禅宗思想不断向艺术化、审美化方向发展.圆悟克勤开悟的著名公案,这一宗教实践,几乎成了士大夫艺术审美实践.而克勤所论述的人生的自由、解脱与超越的禅学理论,也正是深浸着宗教色彩的审美超越理论.克勤<碧岩录>在体例上,不仅创造了中国传统经学阐释学传统中所没有的一些方法,而且在其性质上体现出体验美学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活动、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三个方面及后现代包装设计产生的社会情境来看,“包装审美化的强烈趋势”是其产生的社会必然性和革命性变化。这一趋势顺应了后现代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化的大潮。  相似文献   

4.
禅悟方法一般分为渐悟与顿悟,其目的都是悟得佛性,成就涅槃正果,最终在空灵之美的境界中使个体人生艺术化、审美化。在禅悟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态度,自性自渡的途径,明心见性的妙悟,既是重要的法门,也构成中国美学的独特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实际上意味着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的同化,也就是它自身的普泛化。把中产阶级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体来研究,不仅是因为目前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是以中产阶级的价值理想为基础的,而且在可见的将来,中产阶级价值观念的普泛化也是一个难以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话题来自西方,有其独有的语境与特征。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还不具备充分的普遍性但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这是一种实践的文化,使美从高高在上的圣坛地位走下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大多数人都能够体验的文化,缓解了当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也促进了消费,改善了中国大部分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针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探讨炙手可热。这其中,电影服饰审美涉及了艺术与生活的两个维度,恰恰成为了其范畴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它不仅隶属于电影美术,具有电影艺术的特征,而且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日常生活审美化,完美诠释了审美与生活之间的秘密构建。  相似文献   

8.
随着晚明社会消费文化的兴起,晚明士人通过"身-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审美感觉型塑着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晚明士人无论是饮食生活以个性化、联觉化、本色化为美的审美追求,还是服饰生活以艳丽化、复古化、新奇化为美的审美特征,抑或是家居生活既致力于营构一种极具文人品味的意境之美,又以其身体愉悦感为基础所形成的趣味时尚,皆是其精致的唯美文化的表征。士为风俗先的表率作用,导致此种唯美文化不断播散,进而掀起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其正可以与晚近西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潮相互对话。在此意义上,探寻晚明中国唯美文化不仅意在展示晚明中国"人与文"觉醒的历程以及"何为美好生活"的实践可能、重视中国审美文化史;更是以"中国眼光,为人类目的",回应世界范围内因工具理性的宰制而兴起的生活审美化的主潮,以特殊性的中国审美文化资源来寻绎超克全球现代性的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9.
诗意地栖居——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这句诗因海德格尔的阐发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对于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来说,诗意栖居的渴望是无法泯灭的。诗意栖居体现着生活的终极意义,也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精神内在要求。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精英群体。坚守神圣使命的压力和生之多艰的困扰常令他们在追求现实人生的同时又渴望拥有艺术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禅宗通过禅悦体验使人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达到精神的解放和自由的境界。禅宗休闲的方法,有生活禅、茶道禅、居静禅、饮食禅、武术禅、书画禅、文学禅等。从休闲文化角度看,禅宗休闲方式与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存在相通的地方。禅宗休闲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方式。禅宗休闲具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没有对应用写作的美感要求作本质上的研究,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用写作教学与实践枯燥乏味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说明,好的应用文章,也可以形象生动,趣味盎然。实现应用写作教学与实践的审美化,应努力提高个人的语言文学基础能力和经验、学养、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对工作、生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应用写作的审美化也不能强求一律,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芙蓉出水"美感的源头可上溯至先秦儒家的情性说,而在魏晋时期得到了强调与高扬。《世说新语》中对人的审美的基本评判标准与"芙蓉出水"的"自然"密不可分,展现出的人物品评标准可以分为人生艺术化与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强调人物品藻中将人的审美要求与对自然的认知融合起来,以达到人生艺术化的效果。而艺术人生化则是《世说新语》一书中出现的部分道具怎样外化人之情感,与人生相谐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产生了很多的争论,尤其是在艺术界和美学界,将对艺术和美学的研究方向逐渐向生活化靠近。对我国而言,中国传统的美学本身就是生活化的美学,从我国近三十年的艺术发展情况上看,我国的艺术从现实主义到现在主义再到当代主义,其艺术理念逐渐从欧美的艺术观念下回归本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蔓延和消费时代的来临,"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逐渐成为文艺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拓展了艺术领域研究的新空间,同时也丰富了社会学的研究瓴域.  相似文献   

15.
人生艺术化思想是一种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美学思想。白居易的"人生艺术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女性诗、饮酒诗和闲适诗中。白居易通过诗歌创作和审美来获得人格的完满和人生境界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16.
消费时代的来临促进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个人形象设计将艺术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使人的现世生存最终成为一种美的生存方式,它的迅猛发展体现了人们处于现代社会消费时代的特殊背景下对生活艺术化的极致追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西文化源头的两位杰出代表,孔子与柏拉图在相似的时代环境与人生经历下,呈现出思想上的诸多巧合,而在诗歌问题上,态度则迥然相异,孔子主张学诗,柏拉图驱逐诗人。二人不同的诗学态度有着来自历史背景、思维路径、自然地理方面的影响因素,折射出中西方传统文化在情理关系与艺术传达上的显著差异。表面来看,诗学态度迥异,实则作为道德教化与宗教神化的外部手段,本质上皆归于统一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必然带来人们在对待金钱问题上的观念的变化。这样就使正确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个人幸福的关系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钱是货币的日常生活通俗用语,它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财富的一般代表物和象征。所谓个人幸福是指在个体的人生活动中,人们通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扩张,美学研究在纯美学之外开辟了一个关于大众审美的新领域,即狭义的现代语境中的"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往往没有传统美学中严格的哲学思考和神性追求,它满足于人们日常的审美需求.这也就决定了"审美文化"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对其理解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文化则是在当代语境下的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独特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20.
境界与境遇——析冯友兰境界说的言说方式与人生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界与境遇——析冯友兰境界说的言说方式与人生指向任剑涛本文拟围绕四个方面讨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对冯友兰人生境界实践的评价导出的问题,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言说方式及其内涵的方法抉择,分析人生境界说的生成机制与它的人生指向,及这种指向在现实人生境遇中的实际导向能力。一、在批评与辩护之间冯友兰的哲学是构造性的,因而是体系化的。冯友兰的人生是职业化的,是一位职业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的生活氛围是中国化的,个人学术建构的价值取向也是传统的,但祈求传统的现代生机。这种背景,导致人们在论衡冯友兰哲学与冯友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