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乾隆大藏经》又名《清藏》、《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一千七百多年译著之大成。雍正十三年开雕,至乾隆三年完成,雕经版七万九千零三十六块,全藏七百二十四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机字,一千六百六十九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  相似文献   

2.
大型古籍文献——《乾隆大藏经》《乾隆大藏经》又名《清藏》、《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一千七百多年译著之大成。雍正十三年开雕,至乾隆三年完成,雕经版七万九千零三十六块,全藏七百二十四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机字,一千六百六十九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此次出版十六开本,分装一百六十八册,定价两万六千八百元。  相似文献   

3.
《清藏》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趁香港宝莲寺组团来北京迎请中国佛教协会赠送的清刻《大藏经》的因缘,向读者介绍有关达部藏经的一些资料,也许是有意义的吧。从北宋起,中国封建王朝官修《大藏经》的事,不下十余次,它的殿军就是《清藏》了。这部藏经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所以一般又称它为《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设“藏经馆”于北京贤良寺,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画综理馆务,分设校阅官三人、监督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2)
1988年11月24日,木板刷印本《乾隆版大藏经》首批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乾隆版大藏经》刻成于乾隆三年(1738),全书共7240卷,分装724函,约7600多万字,是我  相似文献   

5.
张莉 《法音》2004,(7):49-49
人民日报讯(记者张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重印出版。《大藏经》收佛典1675部,共7240册,若一册一册地摞起来可达40层大厦之高,堪称佛教百科全书。作为宫廷版佛典,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或《清藏》,其雕版工作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三年(1738年)刻完。刻板完成次年即印制了100部,但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完整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的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3)
《高丽大藏经》,亦称《高丽藏》或《丽藏》,系朝鲜高丽王朝显宗二年(1011)以我国宋代蜀版《藏经》为底本开始雕印,至文宗末年(1082)完成(一说是公元1010—1031年间雕印的).全藏共五千九百二十四卷.高丽显宗时代,曾先后三次雕印大藏经,即上述初刻本大藏经与续藏经及再刻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初刻本,迄今仅知日本南禅寺正因庵藏有《佛说佛名经》等七种及南朝鲜所存三卷。现在通  相似文献   

7.
《经律异相》,五十卷。梁天监十五年(516年),庄严寺沙门宝唱等集。载于丽藏“仙”至“傍”函、宋藏“灵”至“启”函、元藏“灵”至“启”函、明南藏“路”至“户”函、明北藏“经”至“相”函、清藏“经”至“相”函、频伽藏“雨”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三卷。  相似文献   

8.
《释迦谱》和《释迦氏谱》是我国佛教学者编撰的两部重要的释迦牟尼传记,代代流传,影响极大。《释迦谱》梁建初寺沙门僧祐撰。载于丽藏“彩”函、宋藏“彩、仙”函、元藏“彩、仙”函、明藏“书”函、清藏“壁”函、频伽藏“致”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其中丽、频伽、大正藏作“五卷”,宋、元、明、清藏作“十卷”。五卷本最初见录于僧祐自著的《出三藏  相似文献   

9.
正自20世纪30年代《金藏》重现于山西省赵城县(今已并入洪洞县)广胜寺后,学界关于该藏雕造地的认识长期以来都较为统一,皆认可民国学者蒋唯心所提"大藏经版会设于解州静林山天宁寺"[1]的观点,即该寺为刻经枢纽所在。张秀民则认为雕印地"天宁寺"在"绛州太平县",却并未说明依据[2]。蒋说遂成为学界日后的主流意见。至21世纪初,随着刻于元大德元年(1297)《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进入研究视野,该碑所  相似文献   

10.
近读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的《法音文库》之二——周叔迦居士所著《法苑谈丛》,涉及佛教殿堂、制度、仪式、文化艺术等,内容至为丰富,得益良多。《漫谈大藏经》一章,所举“汉文大藏经”,单是国内刻本,自宋至今达21种。其中提到《宋安吉州思溪圆觉院大藏经》和《宋思溪资福禅寺大藏经》二种(安吉州即今浙江吴兴),但宋元间同在吴兴所刻的尚有《妙严寺版大藏经》一种未见提及。早年日本《中国佛教史学》第五卷第一号载有小川贯式氏所撰《吴兴妙严寺版藏经杂记》一文,资料虽不全面,然亦可补《法苑谈丛》之缺,因为译载《法音》。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智化寺藏四卷元延祐年间刊印的孤本官版大藏经的考察,发现:(一)《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是由两部经误粘接为一部经;(二)延祐本之经文及版式、字体之特点均同金藏本,只是修改了千字文函号而已。由此得出新的结论,《延祐藏》是一部使用了《金藏》经板并进行重新编排刊印的大藏经。同时揭示了《金藏》流传后期已鲜为人知的史实,从而为大藏经雕印史及元代佛教史的研究提供了新史料。  相似文献   

13.
五代宋初,大藏经处于从写本藏经到刊本藏经的过渡期,《开宝藏》的刊刻标志着刊本大藏经的诞生。然而,与刊本藏经同时并起,北宋初期江南地区还写造了一批写本藏经。前人对宋代藏经的研究,多侧重于刻本藏经,这些写本藏经,仅《金粟山藏经》稍有研究。除此之外,《法喜寺藏经》《崇明寺藏经》《海惠院藏经》《景德寺藏经》等宋代写本藏经尚乏专门研究,本文搜辑了目前所知几种宋代写本藏经的零本,希望为大藏经研究提供一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汇。我国是世界上收藏大藏经最宏富的国家,拥有汉、藏、傣、蒙、满等多种文本。80年代以后,我国的大藏经出版事业进入了近代以来最活跃、最有建设性的时期,核勘、整理、出版有汉、藏文大藏经多种,包括《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房山石经)、《乾隆版大藏经》、《丹珠尔》等。这些藏经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佛教文化事业正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同时,除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之外,这几部藏经也是我们接触较多的藏经。兹依次介绍如下。一、《中华大藏经》简称《中华藏》,由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辑,中…  相似文献   

15.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汇。我国是世界上收藏大藏经最为宏富的国家,拥有汉、藏、傣、蒙、满等多种文本。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藏经出版事业进入了近代以来最为活跃、最富建设性的时期,校勘、整理、出版了汉、藏文大藏经多种,包括《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房山石经》、《乾隆版大藏经》、《丹珠尔》、《南传大藏经》等。这些藏经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佛教文化事业正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兹依次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欣闻“《乾隆版大藏经》捐赠仪式”即将在京举行,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并以我本人的名义,表示热烈的祝贺!《乾隆版大藏经》是我们大家早已熟知的藏经版本,它有另一个更有名的名字叫《龙藏》,这是康乾盛世所修的盛大典藏,既是我们佛教的至宝,又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和《四库全书》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一次强盛时代的成果和见证,体现了我们民族、我们祖国在盛世的巨大凝聚力和文化连续性。当然,再后来,这二百多年来,这部大藏经散佚和毁损的历史,也就是和我们祖国国力衰微、我们民族命运苦难的历史相伴随的。每念及此,令人痛心。今…  相似文献   

17.
重印本《满文大藏经》于2002年11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满文大藏经》是以汉文《大藏经》为底本,翻译、刊刻而成的佛教典籍总汇,代表着清代雕版印刷及装潢的最高水平。原印本《满文大藏经》共108函(夹),收佛教经典699种,计2535卷,刻版48211块,96422页,约1780万满文字。贝叶夹装,双面朱印,每页长73、宽24.5厘米。当时共印12部。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存世的《满文大藏经》仅有二部。一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76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32函);另一部存于西藏布达拉宫(107函)。清代满文印刷品中工程最大的是《满文大藏经》,始译刻于乾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史上福建的佛教,以宋代最为隆盛。当时同在福州的两个寺院,就先后刻了两部大藏经。一是东禅等觉院的《崇宁万寿大藏》,一是开元寺的《毗卢大藏》,两藏同被称为福州本或闽本。但是历时将近千年,这两部大藏的遗物,在我国久已无存(闻太原崇善寺藏有若干《毗卢大藏》残卷)。只有日本还保存数藏,都已成为国宝。我国佛教学者对此的研究似不多见,甚至连它的名称也少有所闻。六十年前,日本佛教学者常磐大定博士来华,考察佛教史迹到福州时,在踏查东禅、开元二寺之后,毫无所得。他曾感慨地说:表现福州佛教文化的是雕造两部大藏经的事。一部是东禅等觉院刻的,一部是开元寺刻的,两者同称为福州本。福州本是按照蜀本五千四十八卷,增加新译经论和此方撰述。这个大业,完成于民间之手,而且刻了两部,这是文化史上一大事业,可说是福州莫大的光荣。但关于这个大业,却没有什么资料可得,《福建通志》、《福州府志》等都没有什么记录。甚至当地也没有口碑流传下来。现在只有开元寺某条街名,被称为经院巷,约略可以推察是从前藏过大藏经版之处而已。余闽人也,早知福州除鼓山、雪峰等名刹外,市区还有东禅寺、西禅寺、开元寺、法海寺、庆城寺等许多寺院;但于东禅、开元两寺在宋代曾刻大藏经的事迹,一向并未留意。最近偶然看到1958年日本《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六巷第二号、第七卷第一号),先后载有小川贯式氏的《福州崇宁万寿大藏的雕造》和《福州毗卢大藏经的雕印》二文,引证繁博;虽然时隔三十年;对我仍有启发,因而翻译,分两次发表,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9.
《大明三藏法数》,又名《三藏法数》五十卷。明永乐十七年(1419),杭州上天竺讲寺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藏本载于明北藏“昆”至“石”函(南藏缺)、清藏“兹”至“淑”函(上二藏均作四十卷,内总目二卷)、频伽藏“露”帙;铅印的单行本由无锡丁福保重校、黄中编辑  相似文献   

20.
范敏 《法音》2001,(4):38-40
(一)  佛法东渐以来,四川是禅宗最兴盛的地区之一,素有“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不可不知蜀”之誉。巴蜀佛教人才辈出,法宝文物蕴积甚富。《洪武南藏》即是一颗尘封600余年的法宝明珠。  《洪武南藏》又名《初刻南藏》,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偃武修文”,于洪武五年(1372)诏集季潭宗泐等名僧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蒋山寺点校开刻,历时27年刻成。全藏收经1600余部,共7000余卷,分作678函,是宋以后历朝官刻的七部大藏经之一。明朝共刻印了三部大藏经,即《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其中永乐二藏流传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