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娄近垣是清代著名正一派道士。他不仅深受雍正帝宠信,名闻朝野,而且对道教理论科仪和组织建设,都有所贡献。因此对其生平思想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仅就其生平作点补充,重点是对其与清正乙派的关系作些探讨。 据《重修龙虎山志》和《枫泾小志》等载,娄近垣,字三臣,号朗斋(或谓字朗斋,号三臣),又号上清外史。浙江枫泾人。幼年出家枫泾仁济道院,师杨纯一。后去江西龙虎山屏上清宫提点周大经为师,从学五雷法及丹经玉决。  相似文献   

2.
正乾隆初年,清高宗封赠署正一真人张昭麟与妙正真人娄近垣,学者引为龙虎山正一道获得清廷礼遇的重要象征。然文献记载既有歧异,学者对其封赠背景更少见讨论,以致相关叙述不一。今排比史料,略作辨析。关于清高宗封赠两位龙虎山真人的时间,娄近垣本人于乾隆五年(1740)编纂完成的《龙虎山志》卷  相似文献   

3.
现存《龙虎山志》有元明善初编、周召续编本,张国祥、张显庸续撰本和娄近垣续修本三个版本。由元本而张本、娄本,山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前后相承的编修历程。三部山志间不是简单的沿袭和增补关系,而是在体例安排和文献辑录上自有取舍,别具面目,各有其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娄近垣(1689~1776)为清代著名的正一派高道,在龙虎山上清宫修缮、香火田购置以及《龙虎山志》编纂等重大道教史事中,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雍正年间,娄近垣自龙虎山来到京师,因为替清世宗(雍正)礼斗驱祟、治疗头疾有验而受到优崇,先授以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后又敕封为"妙正真人"。进入乾隆朝以后,娄近垣的品级再次发生变动。但由于文献记载不同,学界目前的叙述不尽一致。~1爵秩为朝廷恩赐的重要体现,在政治、宗教以及文化上都极具象征意义。以下检索史料,再作考辨。  相似文献   

5.
乾隆初年,清高宗封赠署正一真人张昭麟与妙正真人娄近垣,学者引为龙虎山正一道获得清廷礼遇的重要象征。然文献记载既有歧异,学者对其封赠背景更少见讨论,以致相关叙述不一。今排比史料,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6.
雍正朝的正一教──以法官娄近垣为中心(日)细谷良夫著张泽洪译研究清朝道教教团中与政权保持最密切关系的龙虎山正一教的动向,有助于探讨清朝政权的性质。前稿探讨了有代表性的正一教史料《龙虎山志》的编纂过程,清朝入关前的道教政策,顺治、康熙朝历代真人与政权的...  相似文献   

7.
§14 三才与三极:易道开显的存有格局而《易经》哲学正是以“三如实”的求真态度为出发点的超切主义哲学。《易经》的语言基本上乃是诠释易道的哲学语言。而所谓“易道”,用《系辞传》的术语来说,就是“三才之道”或“三极之道”。“三才”就是“天、地、人”,“三极”就是天极之道,地极之道、人极之道。在中国先秦的哲学里,“才”与“气”都是权能的代名词,而“极”则含有“如实之道“或”真之极致”的意思。“三才”中的“天地”(“天”与“地”的合言)就是权能场有;天地之道也就是权能  相似文献   

8.
邢文 《周易研究》2022,(3):29-35
在中国古代之数的基本体系中,一、三、五、七之数实为易数的不同表现。《乾凿度》所记一、七、九,可藉谢尔宾斯基三角形观其分形数理,见“混沌”为一,“崩裂”为七、为九的“混沌—崩裂”分形之数。九宫数与“三”“五”关联密切,而“文王演《易》”很可能是潜心推演九宫数及其中数“五”。深究“三”“五”之数理,可以定天下之象、见天下之吉凶。复卦“七日来复”、震卦“七日得”、《庄子》“七日”“七窍”之“七”均与“混沌—崩裂”之数直接相关。震作为“七”的分形之数的集合,兼具“混沌—崩裂”之数理与象义。在东西方哲学与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国数理哲学之“历史”,“推动”并“接续—推动”着人类“哲学”与“科学”的“历史”与“自由”。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步入神州大地的道教宫观时,多数宫观内有座“三清殿”,是宫观建筑的中心,殿内供奉着“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那么“三清”在道教中的含义及其流变如何,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三清”就其文义的神学内涵来看,“清”是受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影响,即“清气为天,浊气为地”而来的,“清”在这里实指“天”。至于为什么用“三”来表述“清”,而不是其它数字,仔细分析主要原  相似文献   

10.
学会做三件事。人的一辈子可浓缩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昨天与今天之间有扇后门,今天与明天之间有扇前门。这“三天”中,“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