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曹圣洁 《天风》2004,(3):F002-F002
为纪念三八妇女节,配合2004年世界公祷日,本刊特请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就本次世界公祷日的内容与广大弟兄姊妹分享,同时刊登一组以往各地教会举行公祷日活动的照片。世界公祷日活动由各国基督教妇女设计主题及崇拜程序,以促进彼此了解,中国教会妇女亦积极参与。2004年世界公祷日的主题是“妇女在信仰中构筑未来”。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1,(4)
2001年3月2日,上海各教会的姊妹们在沐恩堂举行世界公祷日崇拜。由于精心组织及更多的姊妹对世界公祷的重视,参加这次公祷崇拜的人数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仅姊妹踊跃参加,有不少弟兄也支持参与。教堂内座无虚席,达1千多人,这确是可喜的现象。世界公祷日是一个普世性的运动,也是一个促进教会合一的  相似文献   

3.
王家荣 《天风》2004,(7):14-1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教会、了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及当代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增加与中国教会弟兄姊妹的亲密情谊,在肢体间彼此相顾、彼此代祷、彼此支持。应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邀请,美国三藩市华人基督教联会于今年3月11至3月23日赴中国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7,(7)
妇女世界公祷日,呼吁全球为团结、和平及合一祷告由妇女发起的世界祷告日,从2007年3月2日开始,在全球各地陆续举行。世界公祷日的开始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美国和加拿大的妇女们组织起来,积极提供让妇女参与支持宣教的工作。其后该组织在各国开始发起祷告日或祷告周,联合起来,定于每年3月的首个星期五为世界公祷日。这次祷告的主题为“在上帝的帐幕下”,以帐幕象征上帝对人们保护的爱。  相似文献   

5.
蔡建伟 《天风》2023,(2):25-26
<正>《利马礼仪》是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产物,它的出现是要把普世教会的合一理念寓于崇拜礼仪之中,借着共融祭礼让普世教会拆毁藩篱,打破宗派的围墙,在圣礼中走向合一。建基于普世教会合一的初衷,围绕着互相接纳、彼此相爱的圣经明训,《利马礼仪》最大限度地吸纳各宗派原有的崇拜传统与要素,融汇成四叠框架的崇拜程序,与普世教会绝大部分主流宗派的崇拜结构认同,分简化版和原初版,以适应教会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以及不同节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得启 《天风》1997,(11):27-28
教会是爱的团体,教会弟兄姊妹只有彼此相爱,“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教会才能兴旺。主耶稣离世前最长的一篇祷文中,五次提到“合而为一”,恳求天父保守我们合而为一。可见,只有合而为一才能合乎神的心意。但是目前农村教会中,确实存有嫉妒现象,它如恶性毒瘤,如不割除。  相似文献   

7.
得启 《天风》1997,(11)
教会是爱的团体,教会弟兄姊妹只有彼此相爱,“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教会才能兴旺。主耶稣离世前最长的一篇祷文中,五次提到“合而为一”,恳求天父保守我们合而为一。可见,只有合而为一才能合乎神的心意。但是目前农村教会中,确实存有嫉妒现象,它如恶性毒瘤,如不割除,任其滋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2)
正"合一"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美好灵魂的温柔相遇。只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许多的操练,直至我们的心在保持独立的同时,也可以基于上帝的旨意,恰如其分地去感知他人的存在、冷暖、孤独与否,触摸到彼此的柔软。原来合一,我们并不是彼此的中心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我是典型  相似文献   

9.
港基督徒合一祈祷周 同心同行作合一见证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在1月8日至12日举行特区教会同心同行的教牧营及信徒聚会。各堂160余位教牧同工在最后的聚会中同心颂读牧函,愿在这时代中,同心合一,彼此接纳,互相守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主教》2008,(2):49-49
【天亚社&#183;泰国三帕兰讯】泰国天主教徒及基督教徒学生,以分享信仰经验为基督徒合一周拉开序幕。他们大多数是修生及神学院学生的青年,期望彼此能够建立更密切关系。175名来自不同教会、宗派及学院的青年,参加1月18至20日在曼谷总教区牧民训练中心举行的基督徒合一研讨会。全球各地在1月18至25日庆祝基督徒合一祈祷周。训练中心位于首都曼谷以西的三帕兰。  相似文献   

11.
刘行 《天风》2007,(5):28-29
弟兄姐妹亲密契合,在主耶稣基督里,用他的爱结连起来的深厚、恒久和稳固的关系——随着教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健全和拓展,越来越多的教会成立各种不同形式的信徒团契。彼此相爱,是团契生活的精髓,是与神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秘诀所在,是今天教会在团契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彼此”不是单方面的,是双方面或与整体都有关系。可以说如果彼此关系不和,必将直接影响整个教会团契生活的和谐与合一,健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们谈到教牧同工的祷告与看望工作。 弟兄姊妹非常渴慕教牧同工为他们祷告,他们时常有多种多样的事需要工人代祷,其中有为灵命方面长进的代祷,也有为身体疾病的代祷,有除去撒但拦阻的代祷,也有家中遭遇各种难处的代祷,或是个人所受到的精神打击所需要的代祷。其地方面如儿女的问题,事业的问题,工作的问题,甚至出差路上的问题等等。他们心灵当中都想得着工人的代祷。  相似文献   

13.
晓望 《天风》2010,(4):20-21
<正>2010年上海基督教世界妇女公祷日崇拜,于3月5日在修缮一新的沐恩堂举行,约有500位姊妹参加。崇拜由徐玉兰牧师主持,胡秋秋牧师读经,张爱理牧师证道,姜茜莉牧师祝福。在4位女牧师的带领下,与会的姊妹们在唱诗、祈祷、聆听中,同心赞美耶和华,同心祈祷世界和平,仰望在基督里的普世合一。  相似文献   

14.
林培泉  吴新望 《天风》2014,(5):14-15
经文:《哥林多前书》1章10节至18节"合一"是教会兴旺发展的重要因素。若教会内缺乏合一、充满纷争,必然会衰退败落。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保罗清晰表明他了解的纷争现状,并指出了解决之道:高举十架基督,一心一意彼此团结。一、教会纷争。  相似文献   

15.
《天风》1998,(5)
各地教会姊妹响应98公祷 全国两会发出参与1998年公祷活动的通知后,各地教会热烈响应。3月6日公祷崇拜中,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教会请妇联同志就“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作专题讲座;有的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有的教会则针对今年“谁是邻舍”的公祷主题,发挥信徒特长,会后上街为群  相似文献   

16.
梁朴 《天风》2002,(4):18-19
代祷(intercession)一词源于拉丁文inter(意指“之间”)及cedere(意指“前去”),所以代祷就是“去到破口之间或站在破口之内”之意。代祷与祷告,二者是何关系呢?祷告就是“向神说话”,而代祷是为了另一个人的益处而来到神面前求告。更准确地说“代祷是由一个在神眼光中看为有此权利的人去为另一个有需要的人向神恳求,使他能得着神恩惠的举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4,(4):54-55
妇女世界公祷日消息——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于2004年3月5日在基督教沐恩堂举行妇女世界公祷日礼拜,全市163个堂点近干位姊妹参加了公祷礼拜,全国两会、上海市基督教两会部分同工也一同参与,共同为世界和平、公义向上主祈求。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基督教会于2004年3月5日举行妇女世界公祷日祈祷。  相似文献   

18.
彼此接纳     
<正>教会合一是上帝的旨意,是所有上帝的儿女当努力的方向。然而现实中,合一却是艰难的。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人类的常态是相互排斥、彼此分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一般人相处的模式。教会必须打破这种模式。无论是"爱仇敌",还是"爱邻舍",必然不是以"类聚"或"群分"的模式相处。罗马教会至少有两类不同的人,保罗称之为"坚强的人"和"不坚强的人"。保罗说:"我们坚强的人应该分担不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世界公祷日     
高英 《天风》1995,(2):44-44
世界公祷日是美国妇女基督徒发起,已在世界170个国家普遍开展的一项代祷运动,并于每年3月的第一个礼拜五(今年是3月3日)举行公祷日纪念活动。 19世纪下叶,很多新移民涌入欧美大陆。出于对新移民困境的关怀,美国长老会教会妇女于1887年发出举行全国公祷日的倡议。来自其他宗派的妇女们,也迅速投入到这个祷告的运动中。  相似文献   

20.
3月5日是基督教世界妇女公祷日,全国各地基督教堂、神学院校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公祷活动,许多女性基督教徒参与其中。世界妇女公祷日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有着相同的关注点,都是要唤起世人对女性的关注,关心妇女和儿童,呼吁社会的公平和公义,呼吁世界和平;关注女性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