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研究以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和自我-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提供反刻板印象信息为干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职业一性别刘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层次不同,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相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内隐效应,女大学生显示极强的内隐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在职业-自我刻板印象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对男大学生的干预作用比对女大学生的大;在内隐水平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只能部分消除刻板印象;设计的[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别平等教育将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SEB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芳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6,29(5):1116-1118,1115
本研究采用SEB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这样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也没有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IAT实验设计,考察高中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IAT方法能检测到高中生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IAT所测量到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不存在性别、学科性质差异;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较稳定,不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聚焦中学生群体探讨其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研究1采用人格词汇学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从外表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印象包含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研究2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中学生完成相容任务(贫困生+消极词)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贫困生+积极词),研究表明:相对于积极印象,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更倾向于消极,即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持有消极内隐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两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考察了60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刻板程度在性别、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在男女职业评价刻板印象上,男大学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刻板印象,女大学生的观念已有所改变。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测量这两种方法测量大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被试的性别变量上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性别刻板印象是在继种族刻板印象之后,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量法来探讨大学生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采用3×2×2的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的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出现了实验分离现象。三个不同的内隐测量组的被试均不同程度认为男女性在学习文科时能力相当,学习理科方面则男性明显优于女性。但在外显测试中被试们却认为两者在学习文理科时无差异。结论:内隐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更倾向于一种自动化加工,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省时省力加工模式。而外显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趋向于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相结合,是一种“自下而上”、“三思而答”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问卷考察高中生被试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高中生被试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未出现实验性结构分离,外显层面和内隐层面均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两层面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内隐联想测验(IAT)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设计内隐联想测验对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测量并设计相应的态度量表进行外显的态度测量,采用2(男\女)*2(文科\理科)的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性别——学科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科的学生之中,并且刻板印象是一个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2)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学科差异非常显著,但性别差异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3)对于与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对应的外显态度,学科与性别差异均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也不显著。(4)性别——学科刻板印象与其相对应的外显态度间相关不显著,二者存在着分离。  相似文献   

9.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6,29(3):710-712
通过对大学生在三种想象条件下性别-职业刻板印象的IAT的结果的对比进行实验。研究表明:反刻板印象想象策略的干预效果明显,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在明显地减弱;即使是大学生,在性别-职业刻板印象上也存在内隐效应,而且没有性别差异;内隐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水平上反刻板印象想象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考察了120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强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对于男性以及男性本身持有的刻板印象符合传统的认知习惯,而对于女性及女性持有的刻板印象则与传统的认知习惯有所不同。用IAT和SEB这两种方法测量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在被试的性别变量上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连淑芳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7,30(4):844-846,829
通过抑制组和控制组之间性别刻板印象的IAT的结果对比进行实验。研究表明:抑制策略的干预效果相当的明显,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在明显地减弱;在性别刻板印象上存在内隐效应,而且没有性别差异;内隐刻板印象是根深蒂固的,在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水平上抑制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我们设计的性别刻板印象的IAT是可行的;要彻底消除刻板印象,改变社会本身、改变文化环境也许是一个最艰苦和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对大学生在观点采择和控制两种条件下,性别-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的对比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观点采择策略的干预效果明显,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在明显地减弱;在性别-职业刻板印象上存在内隐效应,而且没有性别差异,无论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受到观点采择策略的干预,男女被试均表现出同等的情形,说明内隐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水平上观点采择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实验证明研究设计的性别-职业刻板印象的I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的内隐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沛  孙连荣 《心理科学》2007,30(3):540-542,528
尝试采用以图片为实验材料及不同步骤的IAT程序测量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及其操作强度,结果表明:(1)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具有很强的内隐效应;(2)高刻板化程度者具有更强的内隐性别刻板效应;(3)当刺激材料为图片时,不同的IAT程序测得的内隐性别刻板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4.
社会调节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4,27(5):1046-1048
本研究以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IAT纸笔测验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安排不同的主试主持实验。研究表明:男性被试在女性主试条件下比在男性主试条件下,呈现较轻的内隐刻板印象,而女性被试无此现象,说明社会调节作用对男性被试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同主试条件下男女被试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内隐效应;实验证明IAT纸笔测验版本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胡志海 《心理科学》2005,28(5):1122-1125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研究。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B是一种测量内隐刻板印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新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内隐联想测验在对内隐刻板印象、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以及内隐攻击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内隐联想测验本身存在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它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内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沛 《心理学报》2002,34(3):81-85
采用信号检测论和间接测量方法探讨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的刻板印象内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⑴范畴启动可以自动激活有关的刻板印象内容 ,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刻板印象是归类过程的一种必然结果与产物 ;⑵那些在内容上与范畴启动所导致自动的刻板印象激活及其相关内容一致、不一致或相反的建构分别易于出现同化与对比效应 ;⑶在个体水平上 ,通过意识性抑制在短期内很难压制刻板印象的自动激活 ,这表明刻板印象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内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