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18,(8):65-65
<正>威尔斯比牧师是美国著名作家、牧者、圣经学者、信徒培灵节目主持人。他曾牧养三间教会,担任"回到圣经去"广播会总干事及圣经教师、大瀑布城浸信会神学院讲道学教授。现为密歇根州大瀑布城房角石学院驻校作家。威尔斯比牧师毕生致力于著书,至今著作超过百本。福音派美国基督教出版社联会于2002年给他颁发终身成就奖,表彰其过往40年之忠勤侍奉。  相似文献   

2.
正作者从基督教福音派牧师转变为坚定的无神论者,被认为比很多基督徒和无神论者能更好地理解《圣经》。上帝的形象是怎样的?仁慈,公正,宽容?本书通过圣经《旧约》和《新约》的文本考察,却详细论证了:他妒忌(jealous)、不公正(urimjust)、残忍(malevolent)……并没有多少令人羡慕的品格。在英美,一些人信仰基督教多年却并未读过圣经,读过此书,认为:基督徒应该自己阅读圣经,更应该阅读此书,  相似文献   

3.
海外消息     
《天风》2017,(4)
<正>→路德宗教授"草根"翻译圣经新译本近日,一批路德宗领袖与学者正致力于翻译新版圣经译本。该项目被称为福音派传承版(Evangelical Heritage Version,简称EHV),由来自威斯康星州路德神学院的荣誉教授约翰·布鲁格(John Brug)进行监督。布鲁格将这项工作称为"草根翻译"——这意味着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广泛使用教会牧师和信徒的编辑和评估"。他们希望能让圣经更贴近教会,寻求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平衡,并让教会参与到对翻译的评估和改进中,更全面地表达教会所传达给信徒的圣经文本。  相似文献   

4.
正《旧约》是《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约神学更是学习神学必不可少的功课。传道人想要传讲整全的福音信息,离不开对《旧约》的神学和灵命信息的深入挖掘和深切体认。注重《旧约》与《新约》信息的内在统一关系,教会建立健全合宜的圣经观,正确理解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和基督教中国化,对每一个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健康、均衡整全的成长至关重要。"圣经神学又分为旧约神学、新约神学。它是近两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的新兴学科。不少基督徒认为有了《圣经》,  相似文献   

5.
<正>我每次读丁主教文章均有不同的体会,其中有的文章读过三四遍后,所得的启发与帮助由浅入深,令我感慨万千。下面浅谈我读《丁光训文集》中"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后的感想与收获:丁主教是世界基督教界的知名人士,被公认为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的神学思考与发言素材都是从福音处境化的角度展开的,在"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中,丁主教主要站在中国教会曾面临二次历史考验的平台上,根据弟兄姊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4,(9):22-22
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我觉得很荣幸,能再次来到香港,并且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开幕式,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让更多海内外朋友真实了解中国教会,进而真实了解中国。为此,我们共同预祝《圣经》展圆满成功。 中国基督徒大都拥有自己心爱的《圣经》。中国基督徒是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圣经》在中国基督徒的心灵和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圣经》和其他书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上帝要我们做什么。上帝要帮助人理解上帝的教训,努力地追求认识上帝、理解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7.
基督徒在研读圣经的时候,通常试图从中寻找伦理上的教导,而且传统上认为经文在伦理上对信徒的塑造和影响是有益的,并且基督徒对圣经经文的态度首先应该是相信和信任的。然而,妇女神学家们对圣经的态度并非如此。他们首先是怀疑,他们认为圣经的经文首先是父权制的和男性中心的,因此是潜在地伤害女性的,读者不应该无批判性地开放自己让圣经的故事影响自己,而应该揭示其中一些故事是压迫性和有害的,从而让妇女以一种解放性的心态去读经。笔者从福音派的信仰立场,结合妇女释经的方法和进路,试图在传统与妇女神学之间展开一个对话,希望一个创新性的福音派妇女释经的进路能够产生。  相似文献   

8.
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积极向上,吉祥喜庆,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有些基督徒盲目地认为龙就是魔鬼。如何正确地理解《圣经》中"龙"的问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圣经观出发,详细阐述了使用文本考证、原文字义、历史背景的方法解释《圣经》的重要性,以消除中国基督徒对龙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圣经>记载的上帝最初为人类安排的食物和洪水之后的食物,犹太教数位先知的言行,早期著名基督徒保罗、德尔图良、克莱门等人的教诲,参考了当代圣经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犹太教艾塞尼派经典的引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早期的基督徒都是素食者.  相似文献   

10.
圣经的权威性是麦格拉思福音派神学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福音派始终坚持的神学立场。但是圣经在面对世俗文化、理性主义、教会传统和圣经批判的冲击时,其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挑战。麦格拉思从福音派神学的立场出发为圣经的权威性进行了辩护。  相似文献   

11.
海外消息     
《天风》2016,(4)
正2016全球基督徒状况发布:基督徒人口24亿哥顿康韦尔神学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每年春天会发布该年度的"全球基督教状况",今年2月,该机构再度发布201 6年情况.整体数据显示:在全球74亿人口中,基督徒为24.6亿,占全球人口33%,仍旧是全球最多的宗教人口;在各大洲的比较中,非洲基督徒人数增幅仍旧继续领跑各大洲;全世界福音未及之民达21.6亿,和去年相比增加了1.05%.  相似文献   

12.
海外消息     
《天风》2015,(8)
<正>全球上百位基督宗教领袖呼吁基督徒关注气候变化继天主教教宗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指出人类是气候恶化的元凶,发布通谕《愿你受赞颂》并呼吁全人类保护上帝所创造的万物之后,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总干事戴维德牧师(Rev Dr Olav Fykse Tveit)于2015年6月23日也发布信息,呼吁基督徒必须抓住教宗方济各就环境发布的新通谕创造的这一"独一无二的大公契机"。与此同时,美国近100位福音派立场的  相似文献   

13.
贺永花 《天风》2006,(19):32-35
圣经的各卷在阐述和睦时都各具特色,但“和睦”观在《马太福音》中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直接。《马太福音》着重突出“福音是全人类的福音、和好的福音”之信息,可以说,无论对于以色列人还是对于外邦人而言,《马太福音》的出现无疑是开始了历史上新的、光明的一页。本文试从《马太福音》入手,对基督教的“和睦观”作一探讨。思考如何把基督的信仰体现在基督徒的生活实践中,使基督徒的神学思考不是闭门造车,使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企瑞 《天风》2016,(1):44-45
正圣经是上帝启示的真理之道,是生命的灵粮,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因此,读经成了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基督徒热爱圣经,勤于读经,却难在对圣经的解释和应用上。研修本《圣经·新约》(下文作"研修本")是一本专门为中国基督徒"量身定制"的圣经解读本,它不仅注重圣经原文及经文背景的解释,也非常强调中国教会的处境与中国基督徒的阅读习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16.
苏以葆 《天风》2012,(8):48-48
中文圣经的历史纵然不算悠久,却充满上帝的恩典。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至今,中文圣经出现了近两个世纪,其间虽然经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然而上帝的话语一直是基督徒在风浪中的指南针。第一部在中国境内译成的新旧约圣经,首推《神天圣书》。十九世纪初,马礼逊牧师(Rev Robert Morrison)远渡重洋,到中国传扬上帝的福音。英国圣经公会遂委任马礼逊在中国把圣经翻译为中文。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     
《天风》2017,(2)
正《绿色基督徒》主编:单渭祥圣经不仅是"红色"(宣讲基督舍己之救恩)的,圣经也是"绿色"(宣告上帝美好的创造)的。本书收集了各地同工讨论生态问题的文章及其见证,可以说是中国教会第一本专门论及基督徒与生态保护的书籍,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召唤,旨在唤醒今日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以便更好地作光作盐、荣神益人。《与神对话》作者:张远来一年365天,天天与神对话。每天清晨,你知道如何与神对话吗?本书每一篇祷文都是对圣经经文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文化基督徒"在欧洲原指信奉基督教并受洗入教,专一向文化界、知识界传播福音,注重高品位文化学养的一些基督徒。不意近来港台教会学者竟把中国大陆高校及社会科学界的基督教学者简称为"文化基督徒",以讹传讹,谬以千里。有些人竟至离开实  相似文献   

19.
傅先伟 《天风》2005,(1):54-5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基督徒开展了三自爱国运动,一方面改变了"洋教"对基督教产生的消极负面影响,摘掉"洋教"的帽子,与人民相认同;另一方面,积极阐释基督教福音真理,包括爱的福音信息,投身于社会服务和建设。五十多年来,中国基督教有了崭新的面貌,福音事工蓬勃开展,教会日益兴旺。就以上海来讲,现有信徒18.7万多,有教堂162座,教牧同工362位,还有一所神学院,妇女事工组、青年事工组等各项事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天人 《天风》2006,(22):34-35
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不错,“生老病死”确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人生由“摇篮”到“坟墓”难以避免的过程。圣经说是上帝的“定命”(参来9:27),可是孔子却说:“未知生,焉知死?”看来这位誉为圣贤的学者对生死等问题似乎亦感茫然!但这对基督徒来说则不十分困惑,因为有基督福音的光照。所以孔子也说:“早闻道,夕死可矣!”因为孔子时代他无缘得听基督的福音。而今天的基督徒就可以圣经的启导解读“生老病死”了,从而能明白“生老病死”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