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我国的回民报刊甚多,河南也有10多种。《回声月刊》在民国时期河南回民报刊中占有重要地位,依据该刊原版资料信息及相关历史文献,以及走访调查的结果,藉以呈现其背景、宗旨、特点、内容等。  相似文献   

2.
1927—1937年间的"山东复兴"运动是美南浸信会在华传教史上的重要事件。该运动兴起于山东烟台,很快蔓延到鲁东、鲁中、鲁西、东北等美南浸信会华北差会的所有教会,影响远至多个省份和周边多国,最终演化为"中国复兴"运动。初登历史舞台的职业奋兴布道家是"山东复兴"运动持续扩大影响的重要动力,包括孟慕贞、祈理平、宋尚节在内的中外传道人四处带领奋兴会,掀起了多次复兴高潮。在复兴运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本土布道人员和普通基督徒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对基督教中国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俗学的研究视角经历着一个由"向后看"到"关注当下"的转变,而民俗的概念也逐渐由"传统落后的"转向"生活世界"。民俗学关注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农村,也包括城市,且城市生活日益成为主流。民俗学研究不再是对民俗资料的研究,而是通过民俗实践去感受和理解人的生存状态、理解社会的一种方法论。民俗学的担当就是利用自己关注传统、立足现在的优势,去理解人们的生存变化及状态,且在尊重地方人生活的基础上为明天的美好生活进行有意识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陆西星是明代著名的内丹学家,同时其所著《南华真经副墨》也是明代庄学研究无法回避的一笔,萧天石先生称其为金元明庄学研究中"最著者也"。(《道藏精华》第12集之一《南华真经》)在整个《庄子》评点研究过程之中,陆氏的《南华真经副墨》更是有着时代性的意义和多元思想交互融合的个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河南"回民秧歌"其实就是南顿"回民秧歌".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唯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南顿位于项城市,现称南顿镇,旧称南顿集.至今,在南顿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  相似文献   

6.
清代回民暨清真寺教领主要由主持寺务的三掌教、教授经学的阿訇以及门宦教主构成。雍乾时期,清王朝在回民基层保甲组织中委用教领担负社会治安即所谓"稽查约束"之责。然而随着甘肃新教阿訇苏四十三、田五等组织发起反清斗争,促使清政府对回民教领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身份、角色及其权限重加调整,使雍正以来进入保甲组织的教领重新回归到传统的回民社区即教坊。咸同时期,西北及云南各地回民开展反清运动,教领在组织与领导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清朝政府因之在相关善后中,竭力限制和削弱回民教领在基层社会即教坊中的权力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回族人在民间习惯上被称为回民。民间有句俗语:回民礼儿多。讲礼数、重规矩是回族民风的一大特色。没有礼儿、没有规矩、没有面子对于回民来说是非常的一件事,会被乡里乡亲笑话。过去,回民家庭非常重视"老礼儿"的传承,老礼儿的培养,从娃娃抓起。从刚懂事时开始,大人们便开始向孩子们传授回民的规矩。孩子们人生的第一课就是孝敬父母。从说话开始:称呼大人,不能说"你",必须说  相似文献   

8.
在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历史背景下,出于更加深广地发扬本土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需要,上海涌现了大量研究艺术的组织即美术社团。上海美专作为当时新美术教育的新兴之地,为许多美术社团的成立与发展提供了思想和人员基础,不仅上海美专的教学人员和社团人员是互动的,其学术思想和美术思潮也是互相影响的。民国时期影响力较大,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社团"天马会"正是由上海美专的教务人员成立的,所以文章以"天马会"美术社团为例,通过分析其成立背景和主要的美术活动等,来探讨上海美专与民国时期美术社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民国时期民俗文化传播生态的两个重要元素 民俗文化涵盖的领域极广,从生产劳作到衣食住行,从人生礼仪到信仰禁忌,从岁时节日到民间戏曲,无不渗透着民俗文化.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新旧大交替和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民国风俗同样呈现出积极的变革和改良态势,民俗特色表现明显.考察这个时期民俗文化的生存、发展、生长、变迁等情况,探索其时代特征,以民俗文化历史横断面的具体体现来综观民国时期民俗文化传播行为发生的整体系统环境,对于中国民俗学的理论研究是颇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庄子>集解.该书成于南宋末年,内忧外患的时代处境,理学勃兴的哲学思潮,"六经注我"的学术氛围·使得<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独具特色,在庄学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六经注我"的学风,也给<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先生是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著作《谈美》中"无所为而为"的思想一经提出,很快就得到了时人的响应,引发深刻的影响,给予广大青少年忙碌、枯燥的生活以明确的指引,帮助人们深度认识艺术与人生。  相似文献   

12.
“回民之毋”反复渡,英雄事迹堪邻祀,感动人心泪救簌,永垂不朽典范存。焉母高龄近古稀,威胁利豁不为动,正气凛烈敌心惊,英风亮节屁堆鱿。日寇侵占我华北,我党领导来杭战,民族存亡在旦夕,全国人民齐奋起。尽忠殉国为人足,男儿不洒英雄泪,生的津大死犹荣,足踏血迹向前进‘回民粗撒游击队,本斋同志任队长,典击敌寇迭胜利了奋不顾身杭顽敌。“回民之母”讀后感@马成~~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认识和定义自我的框架之一。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心理时间旅行对任务自信的影响。实验1采用自由回忆或想象过去、未来事件的操纵,结果发现:事件情绪效价影响任务自信,时间方向以事件情绪效价为中介间接影响任务自信,想象的未来事件比回忆的过去事件更积极,进而引发更高任务自信。实验2采用平衡回忆或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的操纵,使效价与时间方向的作用相分离,结果发现:时间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对任务自信的作用受到时间方向的调节。回忆过去事件时,效价不影响任务自信;而想象未来事件时,事件效价越积极,任务自信越高。对于时间旅行中的积极事件,时间旅行的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而对于消极事件,想象未来所引发的任务自信低于回忆过去。结论:时间旅行的方向与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共同作用于任务自信。  相似文献   

14.
《紫晶》是民国时期一份很有影响的基督教文艺期刊,该期刊由刘廷芳于1930年发起创办,主要用于交流灵修经验。本文主要从《紫晶》创办者刘延芳,当时中国教会的外部背景和内部背景,以及《紫晶》的创作群体四个方面来探讨《紫晶》的创办背景。  相似文献   

15.
陈伟 《现代哲学》2012,(3):75-83
"动机引发"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起源于胡塞尔对传统用法的继承和发展。从叔本华那里,胡塞尔接受了动机引发可直观性的观念,但是反对他对因果性做心理物理学的解释;从布伦塔诺那里胡塞尔接受了动机引发包含着论证和经验两个指向的观念,但是进一步扩大了动机引发的适用范围;胡塞尔批评了迈农的动机引发不可感知的观点,捍卫了布伦塔诺的观点。在对传统继承的同时,胡塞尔将动机引发的研究扩展到事物感知领域中,在此基础上,动机引发问题对于超越论哲学的基本意图的重要意义就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文青     
正《一个文青》(古彩):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女子形象感兴趣,她们身上的那种气质,总能渗透出中国传统的味道,古朴、庄重且文艺。  相似文献   

17.
在美术史研究的方法中有许多很有影响的方法,这其中法国史学家、批评家丹纳提出的文艺社会学方法对美术史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在文艺社会学方法中,丹纳提出了著名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动因公式,这个公式很好地阐述了中西美术史上一些风格流派的形成原因。文章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南宋山水画的演变原因,来进一步解释这种研究方法对美术史的影响,并获得对南宋山水画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8.
汪汉忠 《学海》2002,4(5):130-137
自然矛盾与社会矛盾彼此影响 ,天灾人祸交相肆虐是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本文搜集了民国时期有关灾害研究历史资料 ,着重对孙中山、张謇、李仪祉、竺可桢、邓云特 (邓拓 )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灾害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 0世纪灾害研究的一个重大根本转折 ,就是灾害研究的荒政模式转变为灾害研究的科学模式 ,而这一转折是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的。这就是民国时期灾害研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中国的回民穆斯林群体创办了许多的报刊,其实,早在清末就有丁宝臣创办的《正宗爱国报》,迟至1949年,还有庞士谦主编的《回民大众》,此段时间内,全国各地所创办的各种报刊,内容丰富,既有教理讨论,也有文艺创作、时政评论、科学普及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过去涉及到教义与抗日战争关系的论述很少,本文试图以报刊为中心,论述时人如何从经典与教义出发,理解抗战,支持抗战以及试图推进个人与宗教进步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探测词和事件分割范式探讨了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分离的情况下, 空间转换在记叙文情境模型建构中的作用。实验1a重复前人研究, 探讨空间转换对阅读时间和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并验证在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的合理性。实验1b探讨在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条件下, 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实验2a探讨空间转换对事件分割的影响, 并验证在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事件分割范式的合理性; 实验2b探讨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条件下, 空间转换对事件分割的影响, 从而验证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时, 不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 事件单元是建构记叙文心理表征的核心单元, 空间转换只有在标识事件转换的情况下, 才能引发读者更新情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