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由、平等问题的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都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可以相互会通、参照的空间。该文主要以19世纪法国自由主义理论为例,对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与近代自由主义做一平行的初步考察,旨在说明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但往往被人忽视的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体系本身也包含着明显的自由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El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降,在西方学界对宗教与政治关联性的研究中,有三种理论形态特别值得关注,即世俗化理论、宗教决定论和理性选择论。本文旨在述评这三种理论形态研究政教关系问题的方法及其诠释路径,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政治与宗教互动的根由。  相似文献   

7.
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是新时期宗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要求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对人民群众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对宗教界人士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界坚持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加强宗教问题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疆在治理宗教问题时严格执行政教分离(包括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依法依规规范管理宗教事务,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住了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文件,采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驻村管寺"服务信教群众等措施,保护了合法宗教活动,净化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信教群众的法治意识,为反恐、去极端化斗争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宗观在新疆实践创新与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马克主义宗教观与新疆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9.
马丁·路德通常被视为政治保守的象征,在西方政治思想上备受争议。实际上路德针对中世纪晚期的政教乱象有着清晰的思考,并在实践中重建了宗教改革时代的政教关系。路德的国家观深深扎根于基督教的传统之内,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以"两个王国"与"两种治理"理论为基础,在政教关系上做出了对国家更有利的权力划分。路德认为世俗政府应该维护基督教信仰,教会应该专注于属灵事务,同时反对宗教战争,由此进一步划清了属世治理与属灵治理的界限,有利于近代国家世俗化的发展,奠定了近代政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为了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其主要政策措施为:一方面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处理好国家与教会、国民教育同宗教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对宗教有神论的无神论宣传教育。这些政策为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提供了教益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世界观、辩证观、实践观、价值观等富有意义的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宗教思想与政策实践是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宗教思想的直接继承,同时借鉴了巴黎公社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它产生于俄国特定的政教关系与社会语境、对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切关注以及革命实践的迫切需要,是在俄国这一特定时空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列宁在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宗教这一重大问题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系列光辉鲜明而又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思想,如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政教分离、要把政治分野放在首位、做好统战联盟工作、从革命大局处理党员信教问题、要善于宣传无神论,避免加剧宗教狂热,特别是要与改造现实、提倡科学相结合,并把改造现实的革命任务放于主要位置等,并付诸于实践,值得我们今天大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新疆宗教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多、情况更复杂,宗教工作应坚持如下立场和原则:一是宗教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二是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坚决遏制"泛清真化现象";三是必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四是正确理解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坚决打击宗教极端;五是必须坚持无神论的立场;六是必须认清"宗教不是科学世界观";七是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八是必须适时引领伊斯兰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将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如此。如何解决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没有作过全面论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缺乏成功的经验。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新中国50多年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宗教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有必要将其细化为学校教育中应当遵循的规范性要求。宗教教义宣传不得进入校园,应是其中一项基本要求。为了应对当前一些高校出现的文化宣教现象,明确提出宗教教义宣传不得进校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讨与此相关的教育与宗教的关系以及教育、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宗教观相比较,它注重宗教发展规律、宗教工作规律、宗教价值导向;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宗教观相比较,它注重坚持与时俱进、构建和谐政教关系、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与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宗教观相比较,它注重中国国情、党情和宗教教情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在引进、吸收、消化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宗教论著研究为主回溯这段历史。在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引进、学习、借鉴、应用和发展苏联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为特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宗教学更多地注重引进、学习西方的理论成果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曾经经历过弱化、淡化甚至缺位的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新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宗教论著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卓新平著,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探究》全书共315千字,319页。该书是作者近10年来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论述而完成的一部力作,正文部分共五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定位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表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当代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回应""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理解与科学发展"。该书追本溯源,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理论体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思想和思路,以指导、启迪我们今天对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宗教问题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需要。经过几次修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宗教法规已经不同程度地进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教材。但进入教材不等于进入课堂和学生头脑,教师对宗教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决定着他们是否及如何讲授宗教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效进行宗教问题教育,需要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对教材内容查遗补缺,重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思考国法与教法教规的关系时,应当高度重视党和政府与宗教的关系、社会与宗教的关系、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的关系。中世纪伊斯兰帝国的"国法"实际上就是绝对的封建王权,伊斯兰教法的政治意涵就是为封建王权辩护。近代以来,伊斯兰世界政治形势的变迁及由此而引起的伊斯兰教的回应,是影响伊斯兰国家政教关系、国家法治和宗教思想走向的主导因素。结合境外宗教极端主义来思考国法与教法教规的关系问题,必须对外来的宗教极端思想在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适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