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助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一、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1.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和行为,其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等心理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学校在开展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要针对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时,教师不仅要开展心理教学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还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在教师的引导下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  相似文献   

3.
论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履祥 《心理科学》2000,23(5):603-604
1 前言  安徽师范大学课题组与芜湖市新芜区教委组成联合实验组 ,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本课题以开设系列心理素质教育课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旨在理论上建立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模型 ,在实践上构建以心理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素质教育新模式。2 建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理论模型2 1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心理素质是一个由心理能力素质 (智力因素 )、心理动力素质 (人格因素 )和身心潜能素质三个子系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贫困优秀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秦启庚  王新法 《心理科学》2004,27(6):1509-1511
本文以关注贫困优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以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的贫困优秀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小学团体智力量表、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Y-G人格测验、学习适应性测验四种测查工具,结果发现①贫困优秀学生具有很好的学习潜能,其学习的适应性高、学习的能动性强:②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家庭,贫困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性格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社会、学校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③对贫困优秀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和教育胜于知识的教育,只有一以贯之地予以心理支持方能使其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贯穿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校科技活动在现在教育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过程中,不仅对智育有促进和补充作用,而且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在教育学和美学著作中,讲美育一般都忽视了学校科技活动的美育心理功能。一、学校科技活动的美育心理功用科技活动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学校  相似文献   

6.
孩子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缝全状态。”小学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健康与否,对儿童身体健康、身体发育、精神文明和学习影响极大,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也极大。所以,重视和增进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发展、毕业心理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一件大事,务必引起广大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培养是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自1981年以来,我们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有机结合,在全面系统地评述儿童人格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人格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基本构建出我国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基本框架。本文将具体阐述我们三十多年来对于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研究的成果,系统地阐述儿童青少年人格及重要特质的结构,发展的一般特点,影响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因素,以及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有效模式,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盲儿童的人格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耘 《心理科学》1999,(6):557-558
1前言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已迅速发展起来。特殊教育的发展,为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探讨残疾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特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在盲童的感知觉方面做过不少研究,而对于盲童的人格特征则较少涉足。为此,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调查表试图对盲童人格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比较他们与正常儿童人格方面的异同,以便更好地了解盲童,帮助、教育盲童。2研究方法2.1被试盲童组:广州市盲校11—16岁的全盲儿童52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2人。对照组:52…  相似文献   

9.
解军 《心理科学》2001,24(5):634-635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在对儿童个体发展起作用的遗传、环境、教育等三个方面中,教育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学前时期和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刚刚开始发展,生理机能发育没有定型,外界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影响极大,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极其重大。这两方面教育适当与否就会看到儿童心理健康的状况如何。所以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必须首先从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女护士生性教育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大连某卫校女护士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式问卷对女护士生的性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卫校女生在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方面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健康的,但也有少数女护士生对自身正常的性生理、性心理现象不了解而产生心理困惑和压力,女护士生渴望从学校得到正规的性教育.为了使女护士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必须开展以性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正规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网上心理治疗轻轻松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体验、不断适应、不断调整的过程。时时注意自身的心理锻炼和调适,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比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重要。你需要了解的是,你的心理是否积极、和谐,是否更易获得别人的亲近,是  相似文献   

12.
儿童游戏活动中存在着个别差异,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无疑有着重要价值.因为游戏活动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与儿童身体、情绪、智力、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部有密切关系.研究游戏中的个别差异有助于对游戏活动本身的情况、作用进一步了解;有助于了解各种类型儿童发展中的特点、问题,指导他们的发展;也有助于对心理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的阐明和研究.游戏活动中个别差异的类型是复杂、多样的.迄今为止,心理学家们还不能说对此问题已有透彻的了解,只可说在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画是儿童用感知思维加工来提取和储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识的媒介。儿童绘画是儿童能力培养的直接手段之一,要求从事美术教育的幼儿教师要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幼儿教育,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使其在儿童绘画中获得审美体验并建立完善人格。传统的儿童画教学已经跟不上日益发展的教学需要,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幼儿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儿童画教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文章通过对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教师等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儿童绘画教学的认知情况,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求,探究新的儿童画教学理念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青  夏绪仁 《心理科学》2008,31(6):1406-1408,140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是新时期出现的特殊儿童群体.本文采用Y-G性格测验、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G-TAT)和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方法,对江西玉山县242名农村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的人格发展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并从亲子关系角度尝试分析了导致这些人格特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双亲俱在,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缺父或缺母的家庭,对儿童身心发展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卫生,要了解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能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缺损家庭与父母双全的家庭不同。缺损家庭的儿童同父母双全家庭的儿童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育缺损家庭的儿童,除了用一般的教育方法之外,还应该采用一些特殊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蔡玉硕 《美与时代》2007,(1):123-124
审美素质是指人们开展审美活动以及满足自身审美需求所必须具备的主体素质.个体审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心理事实,任何一个健康人甚至儿童都有其审美发展的潜能和内在需要.审美教育作为一种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到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我们的审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8.
班级心理辅导对学生震后心理复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班级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为期三周的震后心理干预,对象为都江堰大乐学校学生217人,课程主题包括震后情绪调适和生命教育。结果表明:(1)震后42天至58天,学生的PTSR、心理症状整体上出现缓解的趋势,正向情绪表现出下降的趋势;(2)学生反馈辅导后的收获很多,减少了恐惧、学会了感恩、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感觉快乐放松。(3)班级心理干预显著促进了心理症状的缓解,延缓了正向情绪的下降,但对PTSR的缓解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厌学的涵义及危害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对此持一种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并不是特定的学生才有的,而是大多数在校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没有及时对其疏导、矫正,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教育课与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钱含芬  许雍道 《心理科学》1997,20(4):363-364
1前言芜湖市新范区教委与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模型的研究》课题组组成联合实验组,在小学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小学生进行认知策略能力、语文智力、数学智力和人格品质的综合训练,旨在探索一种从心理素质教育入手、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促进学生素质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小学素质教育新模式。本文主要讨论:在小学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对优化小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效果,以及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2方法2.1对象芜湖市狮子山小学三年级学生。以实验前测智商(IQ)值为指标,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设置实验班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