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的内涵。实现民族复兴,要有“文明依托”。一、关于“文明依托”纵览世界发展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强盛,不仅是经济繁荣,必有一定的文化、文明为其依托。而宗教文化在构成这种文化、文明依托上,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国的盛唐以儒释道文化、文明为依托。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以伊斯兰文化、文明为依托。近代西方之所以强大,除了经济、政治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文化的原因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在西方的大众文化中往往有一个全民的宗教(基督教)作为其联络民众情感精神的核心。因此,康有为曾主张,中国要…  相似文献   

2.
2021年12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宗教工作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用“九个必须”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宗教兴衰存亡的大事,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进步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世界的先决条件。千百年来,在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历程中,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思想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纵观伊斯兰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伊斯兰教育的主旨就是要缔造和产生出人类最优秀的民族——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伊斯兰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出宗教的信士、道德的卫士、知识的修士、人生的勇士。  相似文献   

4.
徐季良 《法音》2003,(2):37-37
2002年第6期《法音》刊登了学诚法师的《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读来令人振奋,堪称是一篇爱国爱教、见解深邃之作。文章放眼世界,视角宽阔,从民族复兴、世界和平繁荣、文明重建这一大背影来考量中国宗教的历史责任,气魄宏伟。文章提出对世界宗教的“三新”观点(对世界宗教有新的了解,对宗教问题有新的观点,对宗教工作有新的思路。这是涉及对待宗教有关理论、方针政策的根本问题)及必须面对的三个“基本事实”,是对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底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对宗教问题在当今…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宗教工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审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明 《中国宗教》2023,(7):23-26
宗教外事工作是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宗教国际话语权建设,对于助力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展现中国宗教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基督教两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7.
高明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23-26
宗教外事工作是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宗教国际话语权建设,对于助力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展现中国宗教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基督教两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8.
林馨 《福建宗教》2001,(6):23-24
宗教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发挥积极作用。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既是其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中介行业,只要合乎其操作程序并能产生积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都可以为其所用。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文化可转换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基础。如何摆正宗教与旅游业的关系,使之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问题导向破解宗教领域的风险隐患,以改革精神实现宗教工作的创新推进,以制度建设提升宗教治理的能力水平,以文化自信厚植中国宗教的家国情怀,以统战格局构建宗教关系的积极健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  相似文献   

10.
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南传佛教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南传佛教的宗教正能量,发挥南传佛教的文化战略支点作用,依托南传佛教的宗教网络组织,以世界文明之间的平等、宽容理解和交流互鉴为文化合作机制的前提,在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上,打造南传佛教的文化软实力,建立深层次的世界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平等包容的国际对话模式。同时,努力以宗教力的区位优势来持续打造文化区位优势,补充经济区位动力的不足,形成文化与经济区位优势互补的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命题以来.关于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问题成了学术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分歧在于对这一命题的解读。笔者认为.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一个目标和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宗教教义只能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还没有成为现实的力量;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等于我们的社会需要宗教热:我们今天越是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就越要规范宗教活动,革除宗教与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不相适应的陋习。  相似文献   

12.
世界已经进入新的世纪。各种变化和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文明也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时代。今天的世界已成了一个地球村,各个民族和个人都成为了一家人,而世界也浓缩成了一个村落。正如许多学者预测的那样,当我们进入这个新的时代时,各种变化将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如文明的冲突,全球生活方式的出现和宗教的复兴。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我们有必要以客观的眼光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力图展现全球化对穆斯林群体生产的巨大影响。 什么是“全球化” 9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发生了政治巨变。实质上,自二战以来国际…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奋斗。”这给我们指出了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我的理解,就是充分调动宗教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它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22,(7):11-11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15日在京参加省部级干部民族和宗教工作专题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他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意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坚持和而不同 构建和谐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和而不同,构建和谐世界,有着深厚的内蕴和巨大的张力,内容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探索、思考。人类世界,是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构成的世界,和而不同则是引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平、和合、和睦、和谐相处进而“协和万邦”的普世原则。应该认识到,构建和谐世界,要靠全人类共同努力,长期奋斗,应该有各国都能认同,都能遵循的原则。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和为贵”思想理念,不失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与现代文明 姚中秋(北航高研院):文明视野下通识教育体系之构建 本次会议主题是“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当然是指中国文明的复兴.我想讨论的问题是,“文明视野下通识教育体系之构建”.我想回应这样一个主题:在中国文明复兴的历史框架中,大学通识教育教育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里涉及对中国大趋势的判断,那就是文明复兴.我们在当下讨论所有的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都需要置于这样一个框架中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且影响重大的问题。从世界视角考察宗教问题,提炼其中的共性特征,有助于我们认清面临的形势,明确自身的优势,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米规则”到“盐规则”──关于宗教伦理之重要性与统一性的思考何光沪在许多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中,有一条基本的道德原则。它有两种典型的表述方式,一是“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①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发起并协助准备了世界宗教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宗教理论研究者,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与我们关涉的宗教实际相结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从事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探析宗教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复杂关系,看到宗教作为“潜在的精神力量”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到“精神变物质”的意义,从而从促进、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角度来评价宗教的历史及现实作用,引导宗教今后的发展。遵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应该了解宗教的文化意义,把握宗教在人类文化及文明发展中的定位;“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李大钊较早使用了“民族复兴”话语,不过中共党内更多使用的是“民族解放”概念,其间在十年内战中曾激烈地批判国民党的“民族复兴”论,抗战时期则从正面有限地使用了“民族复兴”话语。建国前夕,毛泽东肯定了“复兴”的现实可能。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复兴”话语重新出现,并在中共十六大以后高频使用。习近平将其发展构建为内容丰富的“民族复兴中国梦”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构建既有现实基础和客观需要,也反映着话语构建者的主观意图。“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了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换、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对接、民族话语和人民话语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