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一,恩格斯在什么意义上提出“劳动创造人”的思想? 长期以来,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思想,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根据。因此,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讨论首先从对恩格斯这一思想的不同理解开始。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如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思想,是从解决人类起源问题这个意义上提出的,这一论断能够而且已经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的起源问题。这种观点主要反映在以前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结晶。尽管巫术是艺术的起源之一,然而艺术产生的基本源泉是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审美意识的结果。艺术的发生虽与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在人类最原始的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世纪前,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著名文章,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命题。后来,人们普遍承认,“劳动说”解决了古猿向人转变的机制问题。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不断有人提出:现代科学否定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人”的命题没有说明古猿向人的转变。事实果真如此吗?否。事实是“劳动创造人”的学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科学洗礼,它得到了深化,却并没有被证伪。我们的确…  相似文献   

4.
一、作为一种文化体存在的人类社会人类是在对身外自然和自身自然的双重改造中成长起来的。在此过程中,人创造了文化,这一结果不仅使人同自然界相区别,而且使人的社会性本质得到实现。历史本身就是“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正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联结,个人成为“社会存在物”,“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  相似文献   

5.
地球人的地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伦理的意义1、对于人及人以外事物的“人之道”伦理学通常可以说是关于人类和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有关道德的学问.它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发展、本质、规范等等.伦理学这个名词,在日本是由哲学家井上哲次郎(1855—1944)开始采用,作为ethics一词的翻译.如果伦理是关于道德的学说,此道德即“人应行之道”,伦理学和道德学从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是关于“人之道”的学说.所谓“道”不只是“人应行之道”,不但指人类走向何处,还要使所走的道路成为最容易、最方便和最有秩序的和行得通的道.“道”在现实生活中,以“任何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道”表现为最普通的义务性概念.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在网络聊天过程中,网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呵呵”便是其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话语含义最丰富的应答词之一。以网络聊天拟声应答词“呵呵”为考察对象,追溯它的历史起源,分析它的语用功能,以期提高人们对网络时尚话语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与价值     
在人类起源的最初阶段,人只是作为一个生物种而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那时的人所具有的少得可怜的几个特征,使之有别于其他种类的动物。在这个阶段,人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个动物,它受大自然力量的限制,证明是几乎没有受到“现代人”的社会关系的影响。那时,人只不过是人这个生物种的标本。从这点看,人应该指的就是个人。所以,“个人”乃是社会生物学的名词和术语。在人类起源的进程中,由于劳动过程以及种种复杂的、社会的互相作用而产生了新的、越来越复杂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一个越来越分明的人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从而开始了能够认识人自身结构的发展阶段。确切地说,正是从我们能够谈及人比较稳定的精神特征时,我们才能给人这个结构体以“个性”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霍布斯在其巨著《利维坦》中,首先提出了只有人类才有宗教,“这特别是由于人类的本性……人人都爱对自身祸福的起因寻根究底。”文艺复兴首先是对文明起源的一种探索。在文艺复兴之前,人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人类中心论,某些原始部落或种族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中心。其成员均采用“人”这个属名,而把包括别的部落或种族在内的外部世界统统看成多少含有敌意的环境(按照现代说法)。在这以后,随着人类一体化观念的出现,人类中心论的含义就延伸了。人们相信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尽管这不是专门为了人类,但至少和人类有直接的关系。各种传统思想把这些观点奉为金科玉律,有的仅限于一个选定的民族范围,有的则推广到全人类,并以各种形式说明人类为神所创造。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伊甸园神话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学义理。通过构想人的起源、原罪和惩罚等情节 ,以神话形式依次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一人学总题中的三个基本分题 ,即人的由来、本质和命运是什么。故事表明 ,人是由神创造的特殊生物 ;由于人类先祖亚当夏娃违犯神诫摘食智慧之果 ,使人类改变了伊甸园时代的自然本质 ,成为以意识、智慧为本质的精神生命体 ;人的智慧本质特别是矛盾观念 ,使人陷入不能自拔 (甚至神也爱莫能助 )的苦难命运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抽象艺术潮流,以其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艺术特征,引发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变革,崭新的观念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景观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无不受其影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能反映现代人的观念,适合现代人生活口味的、新兴的现代景观艺术。 一、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抽象”一词通常指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抽象艺术即是把事物的共性抽出来上升到理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虽在早期表现在物质的绘画作品上,但对后来的影响,却表现在精神观念上。抽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有效性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不一致。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性的态度是谨慎的,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也有自己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道德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这是伦理思想史上,一直有争论的问题。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道德是“神的意志决定的”,是神把“善的理念”放人人的灵魂的结果,由于人的灵魂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等级的德性。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在旧约时代,耶和华上帝在西乃山上亲自把“十戒”授予  相似文献   

14.
二、关于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的原理洛克认为要了解观念的起源和各种观念所由构成的步骤及其本性,首先就必须分析出最原始最基本的观念,找出人类认识大厦的砖石,然后就可通过这些基本材料的不同组合,来说明一切观念的起源及其本性。因此,洛克提出了“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的原理。这个原理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方面表现在:洛克在这里企图对一切观念的起源给以经验主义的解释以反对唯心主义。他根据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的原理,用细  相似文献   

15.
(1)实用主义围绕着“劳动的人”这一概念旋转,其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在于对人类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可能性的强烈兴趣尽管实用主义是在一个复杂的工业时代成熟的,但是可以把它看作思想史中伟大的哲学主题之一的登峰造极的表现。它同进化的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几乎每个方面在一起,围绕着合勒(Max Scheler)追随柏格森而制定的所谓“劳动的人”(homo faber)这样一个关于人的概念而旋转。这个概念把人的活动概括为:(1)制作记号的动物(ein Zeichentier),(2)使用工具的动物(ein Werkzeugstier),(3)“有脑子的”动物(ein Gehirnwesen)(《人类与历史》,载《新展望》,1926年,第420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有一个没有道德和不知道德为何物的时期。那么,人类最早用什么作为维护其群体关系的准则呢?在人类最初的社会生活中,是否在各方面都毫无限制,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呢?苏联谢苗诺夫所著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对原始人类的社会生活作了全面而具体的描绘,其中以大量的事实,论述了禁忌这个人类最早产生的社会意识。根据该书所提供的材料,可以认为,禁忌就是人类最初维护其群体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什么是禁忌,它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与后来的道德相比有什么不同,无疑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本文谨根据谢苗诺夫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拉法格的《思想起源论》、罗伯特·路威的《文明与野蛮》等著作中的材料,试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7.
诚如奎恩所言,任何哲学体系皆有其“本体论承诺”。人类的哲学追求正始于对世界的“本体”的追问。本体论以追寻世界的基础和本根为其目标,这种追寻典型地表现了哲学所特有的“寻根意识”。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上,人必须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人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将宗教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返童症”还是将上帝视为人类“夸张的父亲”,弗洛伊德都没有为宗教或有神论本身的存在提供科学依据,他的工作是从心理分析方面解释宗教的起源和上帝观念的形成,其结果自然是证明了宗教的非理性特征。既然其起源和本质都是非理性的,当然未来人类也不会以理性的方式去维护宗教,他确信人类文明终究会鄙弃宗教。他的这个结论在本质上仍然属于19世纪就开始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评判传统”,所以,我们仍然将他视为当代无神论的启蒙主义者。同样,弗洛伊德自己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人类启蒙思想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几种关于人之由来的说法出发,从科学角度回答“人不是神造的”这一问题。考察了近百年来人类化石发现过程,以及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分析,并以现代生物学对人体器官进化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人是进化的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人类意识的起源是自然发展史中的一次伟大事件。它是一个具有重大哲学意义的课题。 人类意识是由猿猴意识进化而来的。从猿猴意识到人类意识,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产生这个飞跃的动力是什么,这是意识起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又颇多争论的问题。正确闸明这个问题,对于克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影响,对于深入揭开意识起源这个“宇宙之谜”,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