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永明禅师的《四料简》可谓末法众生即生死了生死的眼目之一。在浩如烟海的佛法里,犹如立了一座航标,令无数后学少走几多冤枉路 !也可说是对无数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的精僻概括。四段十六句,环环相扣,骨在逻辑力理,令人折服。今天重读倍感亲切对于同修有纠偏扶正之能,对于邪教有摧邪显正之力。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禅师首先极力赞叹禅、净皆有成就者之功德利益,推而广之,亦极力赞叹通宗教,或通任一宗任一教又通净土者之功德利益。但是,若以实际情形看,能得此利益者有几人 ?因为就众生根…  相似文献   

2.
纪华传 《佛学研究》2004,(1):261-270
明本特别重视禅宗中的“心”,通过“一心”会通诸宗。在批评传说为永明禅师撰的“禅净四料拣”基础上,提出“禅即净土之禅,净土即禅之净土”,认为禅与净一体而异名。又从禅教差别、禅教融通和以禅摄教等方面,对禅宗与天台、华严、唯识等教宗进行会通。明本的融合性思想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本站在禅宗的立场上,把禅宗看作是高于诸宗之上,在此基础上融摄诸宗。他的融合性思想反映出元代禅宗地位的下降,在面临教宗、净土等的挑战和攻击下,明本等禅僧不得不被动地给予回应,为禅宗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11月8日,福建省霞浦县建善寺举行庆祝祖师殿落成暨灵1232年(711-2003)诞辰纪念法会,来自各地的四众弟子和还乡探亲的港澳同胞一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典。沩山灵禅师系福建霞浦籍唐代高僧,是我国禅宗五家之一的沩仰宗创始人。据《宋高僧传》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九记载;沩山禅师灵俗姓赵,福州长溪(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南乡)人。15岁时,在霞浦东关建善寺削发出家,25岁那年,他只身到潭州沩山(今湖南长沙宁乡西)修行。由于受到相国裴休尊崇,朝庭礼遇,沩山禅风大振。他十分重视禅农并举,致力于弘扬佛法60余年,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沩仰宗。于公…  相似文献   

4.
谈起宋代佛教,不能不提起永明延寿大师。他那鲜明的兼容、调合思想,曾经为沉闷的佛教界重开新风。他以心为体,以心统禅,调合禅、教、净和性相之学,为宋以后禅教一致、禅净双修、性相融合的佛教大趋势做了系统的准备。延寿“折三宗之异议”于其心宗之“一源”,以“万法唯心”为命题,由是得出“一心具万行,一心兼事理”的结论。他在心本体上的心性论学说,以整合禅教、禅净、性相和显密为目的,由是以心性说贯通整个佛教乃至其它外家之学。而正是这种心理化倾向,开创了宋以后三教融合的学术趋势。  相似文献   

5.
永明延寿强调万法唯心,力图“一心为宗”,进而提倡祖佛同诠。但是,他受到宗密思想影响,针对当时佛教,特别是禅宗片面强调自修自证,有些禅师乱讲佛法,所以,提倡禅教一致思想。其实禅和教表现的方法不同,但本质上也没有不同,禅教一致的立场,仍然是禅宗的角度。《宗镜录》的核心内容是“一心”,以“一心”统一了中国佛教中禅教与诸宗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宗”“教”之别与扬净抑禅:印光净土思想的两块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章 《现代哲学》2011,(1):114-120
印光认为不宜"宗"与"教"混淆,"宗"是佛教的根本旨趣,"教"则是适应不同的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上根者宜"宗",中下根者宜"教"。"宗"分律、教、禅、密、净五宗。禅净是最易令众生了生脱死的两大要门,禅净有别,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印光通过重释禅净四料简,扬净抑禅,强调专修净土法门是末法时代佛教信众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敬安禅师(1851-1912),又称寄禅、八指头陀,是声望卓著的奇僧,德高望重.他先后担任湖南六寺和浙江一寺的主持,出任中华佛教总会的首任会长.他凭着刻苦求学和诗歌创作的天赋,从23岁开始写诗,历经39个年头,写了1900多首诗,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八指头陀诗续集》八卷、《嚼梅吟》一卷、《白梅诗》一卷,成为海内外著名诗僧.  相似文献   

8.
活得安祥     
编者按:一行禅师是当代世界著名的禅师,在法国创办了梅村坐禅中心,倡导正念禅、行禅和人间佛教。他对佛法有着独到的理解,先后出版了约八十种著作。最近在他率领法国梅村坐禅中心研修团来华访问之际,华侨出版社以及河北《禅》编辑部分别翻译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故...  相似文献   

9.
水到渠成     
见心 《法音》1990,(10)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僧问仰州南塔光涌禅师:"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宋代苏轼《东坡续集》卷十一  相似文献   

10.
李肖 《法音》2007,(8):34-38
禅宗五家中,以临济宗最具中国禅的特色,而开创临济这一系的,是义玄禅师。铃木大拙在《禅与西方思想》中称他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  相似文献   

11.
正衢州佛教历史悠久,约在三国时期传入,以南北朝和唐宋时代最为兴盛。历史上很多高僧在衢州潜心研究佛理,留下著述,例如唐代的大彻禅师、永明延寿禅师(曾驻锡天宁寺,完成禅宗论著《宗镜录》100卷)、明代传灯法师等。被收入《高僧传》《五灯会元》《传灯录》《明一统志》《两浙明贤外录》等史书的衢州高僧有21人。1923年衢县佛教会成立时,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来衢主持其事,赠送玉佛及大藏经,  相似文献   

12.
逢场作戏     
见心 《法音》1990,(10)
《景德传灯录》卷六《江西道一禅师》:"邓隐峰辞(道一禅)师.师云:'什么处去?'对曰:'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对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又《五灯会元·泐潭洪英禅师》:  相似文献   

13.
我在青年时代喜欢读徐霞客游记,因此性喜游览各地风景名胜。1976年秋,我和友人到温州江北岸罗淳山白水漈观瀑布,与雪生法师遇见,他说:“我有一次在李佛德居士家和你碰见,你还记得否?”我说还记得。他又说:虚云禅师写的《学佛的先决条件》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此文曾在上海《弘化月刊》上发表过,虚云禅师是我国近代禅宗泰斗,他纯粹是大乘佛教思想,在著作中,经常引用《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指导僧人学习佛法,主张禅净双修,参禅以参话头为主,或教人严持戒律,老实念佛,是  相似文献   

14.
道元禅师为日本曹洞宗创始人。曾入宋就学于天童寺如净禅师,其法以“只管坐禅”为特色,《永平元和尚颂古》为其一部重要著作。以“身心脱落,脱落身心”为中心,表达了道元的禅宗史观及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禅净合流并非仅在宋朝初露端倪,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早期禅宗"念佛"思想也不是只在六祖慧能的《坛经》有所详述。隋唐时期,禅宗四祖道信所倡"一行三昧"将净土思想融入其中,以事、理之分将修持与往生程度相联系,体现了禅净合流的思想。同时,"一行三昧"的思想与天台宗的净土思想也有理论上的一致性。这为宋代以后佛教以禅净为主的诸宗派合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初叶大力弘扬“禅净合一”的临济宗高僧,其禅法特色是把净土宗的持名念佛融入了看话禅,促进了禅净合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明延寿生于唐昭宗天复四年 (904年), 卒于宋开宝八年 (975年), 浙江余杭人。延寿为禅宗法眼宗创始者文益的再传弟子, 他以禅宗命家, 强调万法唯心, 以心立宗, 力使经教纳入禅宗范畴,进而倡导祖佛同诠, 禅教一致。在中国佛教禅教关系演变史上, 永明延寿是继宗密之后影响最大的人物。正是在延寿之后, 禅教一致说日益成为强劲思潮, 并进而影响了宋以后中国佛教的格局与走向。永明延寿为什么要阐扬禅教一致理论? 他是怎样阐扬禅教一致理论的? 延寿禅教一致理论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篇短文拟就这几个问题作一简要的说明。一、佛教发展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宋代临济禅的发展演变》是河北大学阎孟祥教授的新作。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临济禅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第二章北宋早期汾阳善昭的禅思想;第三章北宋中期杨岐方会和黄龙慧南的禅思想;第四章北宋中后期达到高峰的宋代临济宗的文字禅;第五章南宋早期大慧宗杲的禅思想及临济宗的念佛禅;第六章宋代临济禅的社会文化思想。每章都以介绍禅思想为主,同时,对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作者早年曾从我研究佛学,读了他的书,感触颇深,故作评如下。  相似文献   

19.
惠洪觉范禅师是北宋著名的高僧.他在湖湘地区生活30余年,其间与茶禅结下了深厚的佛缘.本文讨论了惠洪禅师与茶禅的关系,撷录了他所著的有关湖湘茶禅的诗作,并做了分析,指出湖湘的深厚茶禅文化是惠洪禅师文学创作的渊源之一,也使他的佛学理论与诗作的禅意提升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佛言祖语     
《法音》1989,(1)
新年禅话云门文偃禅师示众云:“十五日已前不问你,十五日已后道将一句来!”代云:“日日是好日!”——《古尊宿语录》卷一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