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1998,(9)
经文 以赛亚书42:1ff “上主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扶持他,我拣选他,喜爱他。我以我的灵充满他;他要为万国带来正义。’” 在以色列人被掳的那段时期,圣经中像上面引用的章节那样的句子太多了。一言以蔽之,他们憧憬着未来的黄金时代,他们知道不久的将来,上帝要差遣一位弥赛亚来拯救他们。那时候,他们整个命运会不同了。 这是以色列人在被掳时代第三个觉醒(第一,独一的真神;第二,一套律法)是  相似文献   

2.
保罗"三怕"     
保罗,又名扫罗,是主耶稣"所拣选的器皿", "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主的名(徒9:15),自他在大马色路上蒙召之日起,便献身主的传道事工,为传扬主耶稣基督的福音忠心耿耿,孜孜不倦,一生中屡次长途旅行布道,写有十三封教会书信,是一个为真道作见证,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人(徒20:24,21:13).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因着天主的拣选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神圣的民族。在《旧约》里面,神圣一词的意思就是被献给天主,并且只属于雅威上主。就如以色列人所意识到的,天主拣选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呼求并宣扬他的名;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唯一真天主的存在,而且最终要担负起在普世万民前为他作见证的神圣使命。由此,他们便得出一个相当符合逻辑的结论:以纯洁事奉雅威上主的以色列持续的物质生存,从根本上合乎雅威上主的意图。这就是以色列如此深信他们的民族或国家永存不败的根据;这就是以色列的诗词《圣咏集》念念不忘天主一定会为了他自己的名的…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5)
<正>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督信仰背景的家庭里,基督信仰与我们传统文化也没有绝对的黏合性,而我却成了一名基督徒,为什么呢?我想从我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基督信仰的客观实在,做一些说明。1.基督拣选了我我相信这是上帝自己的拣选。圣经说,上帝在创世以前,已经预定拣选了我们。他的恩召和拣选是不能废弃的(参约15:16;帖后2:13)。我从前并不认识上帝,也不一定会对一个外来的宗教主动感兴趣。但回头看去,在信仰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5.
李世峥 《天风》2015,(4):44-45
《撒母耳记上》16章记载,先知撒母耳奉上帝之命前往伯利恒,要在耶西的"众子"中寻找上帝所"预定"的将要取代扫罗的以色列王。到达目的地后,撒母耳首先看到耶西的长子以利押,便以为他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此时,上帝严肃地告诉撒母耳:"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  相似文献   

6.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5,(5):1-1
彼此相爱的命令“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你们如果实行我所命令你们的,你们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为仆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称你们为朋友,因为凡由我父听来的一切,我都显示给你们了。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并派你们去结果实,去结常存的果实;如此,你们因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必赐给你们。这就是我命令你们的:你们应该彼此相爱。”(若十五:12-17)  相似文献   

7.
朱世平 《天风》2005,(8):32-33
神的拣选,其实是拣选了世人作他爱的对像,以神诸般的丰盛和怜悯去爱和拯救我们这些罪人。凡愿意接受的,都能蒙恩。“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神的超越在人有限的认知能力中,始终是个奥秘。面对神的奥秘,若只用人的逻辑去推敲,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论到有关神的心思作为,我们应只在神的启示范围内去领受:忠于圣经所明说的,不要在圣经空白的地方妄下结论。  相似文献   

8.
荆棘篇(续)     
(十三) “罗波安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于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惟独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王上12:12—17)  相似文献   

9.
吴建寅 《天风》2004,(1):4-5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扫罗是耶和华神藉先知撒母耳的手,亲自膏立的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位君王,他经历了蒙拣选、被重用,最后被弃绝的人生轨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启发和鉴戒。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6,(22):26
撒母耳是歌辖的后代,以利加拿之子(撒上1:20;代上6:27),作以色列的先知、祭司和士师四十年. 以利加拿住在拉玛,有哈拿和毗尼拿两个妻子,哈拿因为没有生育,心中十分愁苦,当她到示罗献祭时,在神的殿中痛哭,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赐给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神顾念哈拿,她就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孩子断了奶之后,哈拿就把孩子带至示罗,先在神前献祭,再把孩子领到祭司以利面前说:这孩子是我向神求来的.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服事神.哈拿就回去了(撒上1:1-28).撒母耳则被留在以利面前学习事奉耶和华.他渐渐长大,神和人都越发喜爱他.有一天夜里,撒母耳已经睡着了,耶和华两次呼唤他,他都以为是以利,第三次才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神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次日撒母耳就把神说的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撒母耳长大了,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递以色列地,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使得全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撒上3:1-21).  相似文献   

11.
神就是爱     
吕延阁 《天风》2011,(2):20-20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茫茫的人海中,主耶稣把我拣选。从我心里相信、口里承认的那刻起,主耶稣基督便陪伴我,度过人生的每一天,让我沐浴在他的大爱中……我时时在想,主为何如此爱我呢?  相似文献   

12.
犹大     
《天风》2007,(8):23
受赞美的praised赞美主Praise of the Lord 1、主耶稣所立的十二个使徒之一,是加略人西门的儿子(太10:4,可3:19,路6:16),他出卖了主耶稣。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和谁要卖他(约6:64)。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约6:70-71)。  相似文献   

13.
夏新穗 《天风》2007,(9):2-4
基督不是以色列人私有的财产,更不是西方教会的“专利品”,基督来为要拯救全世界那些愿意真诚悔改的人——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从列邦中所拣选出来的,他们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23:9),圣经因此称他们为“选民”(太24:22),“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罗9:4,5)。然而,因为他们弃绝了神的儿子耶稣,不承认他是基督,并且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救恩便临到外邦人”(罗11: 11),“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2)。以色列人迫切盼望基督来,甚至“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路3:15)。既然  相似文献   

14.
正耶稣明知道茹达斯将来要出卖他,为什么还拣选他做门徒?这只能说一个奥秘,就如天主选择了亚巴郎、玛利亚,拣选了你、拣选了我,拣选是天主一个完全的恩赐,是一个从上而来的恩宠。天主预知所有人的结局,但天主的预知并不等同于对人的预定。所以人生在这个世界中依然能自由行事,天主绝对不是造了亚当厄娃就注定了他们要吃命果,也不是造了一个注定要出卖耶稣的茹达斯,天主所造的人都是他所爱的,都是他的义子。从  相似文献   

15.
罗应富 《天风》2008,(3):43-47
上帝创世以来,在不同的时期兴起许多人来管理世间的一切,在以色列民的历史上,摩西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管理以色列民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第一人.一直到今天,上帝仍然在拣选他的仆人们在管理,管理他所建立的教会.教会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管理教会的贤人志士和优良传统,使教会有条不紊,一切的工作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教会得到发展与复兴.  相似文献   

16.
陈志华 《天风》2012,(3):59-59
在圣经中,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和犹太人四个不同的称呼用来同指被上帝特别拣选的民族。  相似文献   

17.
魏珍葆 《天风》1997,(9):15-16
读经:林前4:1—2;路10:2;赛6:8。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太10:5-7)这是主耶稣差遣他的十二个门徒向以色列家传扬天国的信息。“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大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5—16)这是主耶稣在世的最后差遣,要将拯救世人的福音传到普大下,我们外邦人也同样的得着主的救恩。  相似文献   

18.
经文:创28:10—22;罗13:11—14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3)这是大卫一生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放在雅各身上,这一点就更为突出。雅各一生有许多毛病,但上帝却把这样的一个人改变成得胜的以色列。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最终也是雅各的神。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以赛亚书》的"余民"观念,探讨上帝藉着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所实行的救赎、圣化、拣选和成全的行动,指出"余民"观念不仅仅是先知神学的一个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历史事实,因为"余民"观念及其在历史上的实现,解决了上帝的审判与拯救、弃绝与拣选、惩诫与安慰……等看似对立的方面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我是什么人?     
余督兵 《天风》2007,(13):18-20
摩西在米甸旷野经过40年牧羊之后,才认识自己是个什么人。当他认识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正是他生命成熟而蒙召为以色列民族领袖的时候。那么,摩西认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一、是畏罪逃难的罪犯圣经说:“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呼叫摩西,要打发他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