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室山中,五乳峰下,雪花飘飞,山色皑皑。延王法师、阿德居士、沁平君者,烹雪品茗,聚会讲肆。法师居中,面色红润,阿德、沁平侧列,拳手掣笔,凝气净心,汲汲侍也。沁平君问:“何来少林功夫?”法师答:“参禅者也。少林寺者,禅宗祖庭也。”问:“二者系何?”答:“此乃显现少林功夫禅是。中国传统功夫入禅之精髓,成少林功夫也。禅书禅画,禅诗禅乐者同,故少林功夫又曰禅武也。”问:“何谓禅拳归一?”笑答:“君晓‘禅拳归一’,非低境界者!”沁平笑曰:“乃寺碑所书,不可外传也。”法师曰:“禅拳归一也。一而二,二而一,二…  相似文献   

2.
延琳 《法音》2014,(11)
正河南嵩山少林寺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禅宗的祖庭,也是少林禅医的发源地。少林寺的千年传承与传奇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佛门禅宗的经典故事、保国卫民的慈悲义举、强身健体的精湛武术、历史悠久的佛门文化遗产等等,形成了千古传颂的少林寺独特文化。此外,少林寺一向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襟怀和传统,《易筋经》、《洗髓经》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经典,少林佛医更有"中国佛门医宗"之渊源和美誉。  相似文献   

3.
少林寺的禅七要连打七个七,我和好友相约来到少林寺的时候,已经打完了五个七。在永信方丈和禅堂首座惠通禅师的特许下,我们得以进入少林寺的禅堂,体验了一次“禅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谈起少林寺,国内外的人都不会感到生疏,因为媒体对它介绍得太多了,电视、电影里少林寺僧人以正压邪敢作敢为,平地而起腾空飞跃,棍棒飞舞刀光剑影,拳打脚踢喊声如雷,好一幅激动人心的场面,它刺激视觉,让人感官亢奋,少林功夫为国增光,不愧天下第一!少林寺不仅以武术赢得了世人刮目相看,而且在中国佛教里也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还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改革大潮影响下,少林寺及其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的受益者。笔者十余年来曾经数次去过少林寺,目睹了它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全国武术之乡”台儿庄,武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特别是回族武术,更是独树一帜。在回族中长期流传的有:查拳、六家式(为回族六门户老一辈各创一式)、弹腿、洪拳、炮拳等。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弹腿为回族所独有,有“回回拳”、“教门拳”之称。回族的弹腿、查拳、心意六合拳、八极拳、回回十八拐等,均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习惯上把回族常习的武艺划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嵋并列为中华武术四大流派之一。约在清朝咸丰年间,由甘肃派来台儿庄清真寺的阿訇姓杜,其女儿武艺超群,拳术、剑、棍均高人一等。她将…  相似文献   

6.
《法香》编辑组:最近,我看了武术片《少林寺》,感到其中有些涉及佛教方面的情节安排得不够慎重。比如,影片中有一群头上烫了香疤的青年和尚围住觉远抢狗肉吃、李世民以“秦王”的身份允许少林寺僧人开杀戒吃酒肉、和尚受戒时在头顶烫香疤的作法等,既与史实不符,也有任意揶揄之嫌。因为第一,李世民的《告少林寺主教》碑,实物犹存,其中并无“刺开杀戒,  相似文献   

7.
“禅”全称“禅那”,意是“静虑”、“思维修”、“摄念”等。在印度,主要指坐禅冥想的实修功夫。到了中国后,主要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命体验。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胡适说:“禅宗是一种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佛教史上一个很伟大的运动,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革新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革命运动”。其旨在通过禅的修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南怀瑾先生说:  相似文献   

8.
<正>“禅定”是汉传佛教的一个惯用词,由梵文禅那(Dhyana)的略称“禅”与梵文三摩地(Samadhi)的意译“定”复合而成。在佛教中,“禅”是“在寂静中审虑”的意思,“定”则是指通过锻炼达到的持续专注而不散乱之心境。在现代语境中,“禅定”一词则泛指各种通过练习专注达致心不散乱的方法。禅定虽非佛教独有,实乃佛教所长。最近几十年来,佛教禅定在学术界的热度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9.
禅,是一门高深的思维科学;在印度既有禅的理论,也有禅的实践。禅,随着印度佛教的传播而传入中国,受到中国佛教徒特别的钟爱,并被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成为具有浓厚中国佛教特色的禅学,即所谓如来禅、祖师禅。然而,无论是印度本土的禅,或从印度传到其周边国家的禅,都可以在奥义书中找到它们的根源。本文正是就此进行探讨,阐述禅那在奥义书的原始模式。论证禅那、瑜伽(yoga)和圣字(Om)是以奥义书的“禅法六则”作为实践的理论基础,可以,急称之为“定”(Samadhi)或定的异名。由是得出结论,奥义书禅法是印度本土和从印度传到别国禅法的原始形态。  相似文献   

10.
略论佛教﹃气功﹄︵三︶陈星桥六)修习佛教“气功”法门简介佛教“气功”的修习方法甚多,下面谨择要介绍几种。1、如来禅如来禅,即按照释迦佛所说之言教,遵循一定的程序调理身心的方法,为大小乘人所共修,可用止观来概括。修止观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于静坐中修,二是...  相似文献   

11.
永信  阿德 《法音》2008,(7):28-32,33-38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隆重举行,为使广大读者了解中华佛教的健身文化与少林寺禅武合一的体育精神,本期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谈到武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少林寺,少林寺是闻名世界的武林重镇.早在唐代时,少林寺僧人就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之精华,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气功、棍术等功法.其中,尤以少林拳术最为著名.虽经过干余年的苍桑岁月,少林武功至今还很兴盛.而五台山者,是佛祖敕封的文殊道场.早在唐代时,它就成了与印度灵鹫峰角立相望的世界级的佛教圣地.到宋代时,五台山高僧睿谏及其徒杨五郎、徒孙真宝也以杨家功法抗击金兵入侵,立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功勋.《五台新志》曰:……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4,(6)
尊敬的净慧法师、诸位编辑:做为一名佛教学人,自然时刻关心佛教界的情况,近来对报刊上一些报道,颇有些感慨。举例如下:有报导说,某寺院“下海经商”,年盈利多少万元,接着对僧人服务态度和仪表进行一番描绘。看后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既有损于僧侣形象尊严,也无益于寺院的声望。又如报载:“大款们”纷纷到寺院进香、施舍.以求佛的保佑,一次捐款多少千元;而增人又以“魔术”般地回赠佛像等等,寺院似乎成了交易的场所。近又看到:公然宣称“少林寺”的和尚吃“狗肉、猪肉”等等,真让人难以容忍,还把赵朴老的话引用进去,不知出…  相似文献   

14.
澳门佛教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必然与中国佛教特别是岭南佛教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岭南佛门的一些传统特点,如遗民情结、儒释合一、禅净双修、外学盛行等,都对澳门佛教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至今还可以在澳门佛教的历史与现实中寻出端倪。澳门佛教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而这两次高潮的出现,皆与中国内地的局势息息相关。澳门佛教的主要宗派是禅宗和净土宗,倡导禅净合一、禅净双修是澳门佛教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相乐 《佛教文化》2018,(4):84-91
“每天只要第一笔落在画布上,心里就安静下来。”“这几年在研习佛经和禅坐上的时间多一些,这些不同的色彩都是我在研习佛教每个阶段中,自身感悟后心境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
2001年3月26日,新华社记者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项研究发现少林武术源自安阳》的电文稿。报道说,以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马爱民为首的11人课题小组,从1989年开始,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撰写出3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其结论已经通过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的鉴定,认为“少林武术起源在安阳”的结论具有创建性和发现性。 对此,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师和少林文化研究所所长温玉成研究员。他们说,迄今为止还未读到这篇研究报告。该报告称:“印度僧人达摩于公元486年至495年游历北魏嵩洛(少林寺一带),而此时,少林寺根本…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以创新、改革著称的禅宗,以适应由古代佛教向现代转变的时代发展的需要,率先开始了以“人间佛教”为核心的革新运动。寄禅、太虚、印顺都是中国佛教时代精神和理论创建的杰出代表,构成了鼎力于佛教改革的三个时代。从佛教的出世到入世,到“人生佛教”的提出,进而“人间佛教”理论的完善和实践,是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又一次创新,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在客观上起到了振兴佛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禅教归净、性相会通、性悟事修相结合,构成了晚明时期佛教圆融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晚明佛教居士修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其佛学思考的基本导向。本文指出,晚明居士佛教由禅净并行而摄禅归净,由返经明教而学行并重,以及智慧与信仰齐举、修身与修性并重的思想特质,体现了晚明儒佛调和思潮下佛教经世务修的思想取向,并以此消解晚明盛行一时的“狂禅”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释慧林 《佛教文化》2013,(1):118-120
有人来问我:什么是禅?这不难回答。禅就是真如妙心,禅就是诸法实相.禅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平常心,就是看破放下,就是自在解脱。但是,我又轻声地问自己,你真的懂禅吗?究竟什么是禅?说到中国佛教的禅,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六祖坛经》。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当中,只有这样一部中国人自己记述的佛教典籍,被称之为“经”。作为这样一部珍贵的佛教文献,《六祖坛经》为我们展现了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禅宗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透过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北宗神秀、菏泽神会、青原行思等众多祖师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从中领略到“禅”的身影,或许可以从这样一部《六祖坛经》中,找到我们谜题的答案——究竟什么是禅。  相似文献   

20.
茶禅一味     
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一味,是人间难得的境界,多少人一生向往的境界。茶禅始于中国,发扬光大干日本。“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