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傳詠 《心理学报》1963,8(3):85-88
呈示器是心理学实驗中比較常用的仪器。在知觉、記忆和学习等方面的研究中,經常要用适当的仪器来把視觉刺激物呈現給被試,以記录他們的反应。在精确的实驗中,要求呈示器能控制刺激的呈現时間、強度和呈示序列。1859年伏尔客曼(A.W.Volkmann)  相似文献   

2.
我們的前一个实驗研究曾經証明:輻合在30米左右的距离判断中仍起着一定作用,这就与前人认为輻合只在20米范围內起作用的結論有所不同。我們在前一个实驗中利用偏光鏡使两眼分别看两个相同的标准刺激物,通过双眼融合作用知觉成一个刺激物,然后变化两个标准刺激物间的水平距离便能改变輻合角度(如图1)。但是在計算  相似文献   

3.
K.S.Lashley和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S.Lashley(1890—1958)为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其一生主要从事研究动物脑的机能与行为的关系問題。1929年9月,他以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名义向第九屆国际心理学代表大会发表了《行为的基本神經机制》的演说,后来登载在1930年的《心理学評論》上。由于这篇演说集中地攻击了反射的理論,当时就引起巴甫洛夫的反击,写了一篇題为《生理学者对心理学者的答复》的文章,发表在同年的《心理学評論》上。在这篇文章里,巴甫洛夫提出了著名的反射理論的三個基本原理。自从巴甫洛夫于1936年逝世以后,Lashley继續做了不少实驗并写了不少文章支持和发展他自己的观点,直至他逝世。Lashley的大部分实驗是用白鼠做的,但也用猿猴作为实驗的对象。他的机械主义的行为主义观点,在晚年已愈来愈和格式塔学派趋于接近了。但無論如何,由于他的研究涉及許多心理学的基本理論問題,并且由于他儼然自成一学派,对心理学影响很大,所以他的实驗事实和理論观点值得我們注意,批判其錯誤的观点,吸取其有益的事实。最近美国出版了《Lashley的神經心理学》一书,选载了他生前的卅一篇重要的论文,包括引起巴甫洛夫爭論的那篇演讲詞在內?鸫笱е睦硌Ы淌贓.G.Boring特为此书写了绪言,概括地敘述了Lashley一生中实驗研究的重要工作和理论著述,特为譯出,以供国內心理学者、生理学者及其他有关学种的同志們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方有关精神分裂症病理心理特点的研究,文献浩繁,但一般說来,或因实驗設計缺乏足够的理論根据,或因实驗条件控制不严,或因被試人数过少,或因方法过于繁难,故迄今公认的結論不多,实际的应用更为有限。近年来不少人对以上各点已有所注意,而且广泛地从实驗心理学的各个領域应用較新技术从事研究。因此,在病理心理学的若干方面,似已显露出有希望的萌芽。今仅簡述下列五个方面的少数研究为例。一、感知觉方面(一)視觉方面感知觉是最基本的认識过程,也是心理學联系精神病学的最早与最主要方面之一。首先,在視觉方面,不少人曾从暗适应、  相似文献   

5.
一、心理学实驗的基本原則正象其他科学实驗一样,心理学实驗不是被动地等待观察现象的发生,而是主动地按照一定的計划,人为地改变作用于人的条件,在精密地处理某些变量的情景中,引起要观察的現象,从而能准确地断定某种心理現象产生的原因,注意到它們的变化和发展,証实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假設。心理实驗之所以要在簡化了的条件中进行,正是为了寻求实驗結果更大的概括的可能性。一般科学实驗都开始于对問題的試探性解释,这就是假設。有了假設,科学工作者便設計实驗,安排仪器,进行实驗,記录数据,統計分析;基于获得的結果来討論、总結。总結相当数量的实  相似文献   

6.
刘思耘  孟健欣 《心理学报》2015,47(3):285-299
类别知觉(Categorical perception)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 探讨语言对类别知觉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在这个研究的3个实验中, 分别在高、低不同的语言标签表征强度下、高、低不同的客体自我关联程度下观察新颖客体类别知觉的过程。研究发现, 语言标签表征程度的增强可促进新颖客体类别知觉的右视野优势效应; 客体与自我关联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左、右视野的类别知觉效应; 语言标签的表征程度和客体与自我关联程度同时增强时, 语言标签的作用依旧表现出来, 但与自我关联的影响产生权衡分配, 且其影响力并不足以产生右视野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7.
龍叔修  刘范 《心理学报》1959,4(4):27-38
在解放前的三十年中曾先后在七八个高等学校中設置了心理学系。在这些心理学系中一般都开出了普通心理学和实驗心理学等課程,并建立了心理学实驗室。 当时,关于心理过程問題,曾結合教育心理进行过一些学习和記忆的实驗研究,其他心理过程的实驗研究則为数很少。解放前国內所发表的关于心理过程的文献大部分限于欧美各国心理学研究的介紹。  相似文献   

8.
王文新 《心理学报》1960,5(3):30-39
一、实驗的主要目的和方法 1958年甘肃师大教育系心理学教研組接受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协作之約,自1958年9月至1959年7月在本校附属小学进行六岁儿童入学的初步实驗研究。主要目的在从学习語文、算术和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研究六岁儿童同七岁儿童同时入学在受同样教学、教育影响下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儿童到六岁的教育、教学提供心理学科学論据。  相似文献   

9.
問題在知觉心理学中,距离判断問題是心理学者一直感兴趣的問題,外国学者在这方面曾作过不少研究,积累了一些資料。依梯尔逊和埃姆斯(W. H. Ittelson & A. Jr. Ames)的实驗証明,在減縮綫索的条件下,被試用单眼观察同一距离的三张大小不同的扑克牌(标准的、比标准大一倍的、比标准小一半的),較大的显得近些,較小的远些。依梯尔逊根据一系列的实驗結果作出了这样的結論:观察者对熟知客体的主观的假定大小,是距离  相似文献   

10.
听觉延緩反馈的实驗研究开始于1950年,在西方心理学(主要是美国)中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題目。十四年来,已經发表的有关研究报告达一百余篇。在美国市場上已有供这一类型实驗用的专門仪器出售。听觉延緩反馈的实驗研究已在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科学領域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維真 《心理学报》1959,4(5):41-52
五十年前巴甫洛夫曾在动物身上造成实驗性神經症。他发現引起动物实驗性神經症的因素主要是在外界強烈的或长期持續的刺激下引起高級神經活动过程的过度紧张,并导致它們的破裂。这种破裂正如巴甫洛夫所說的:“表現在两种过程分別削弱或同时削弱中,表現在混乱的神經活动中”。当然,这种在实驗过程中引起神經症的原理,也可作为进一步探討人类神經官能症生理机制的理論基础。巴甫洛夫也曾提到过,在狗身上进行的此种实验研究是理解“人类神经病的电切近和电基本的根据”。根据我们的调查,目  相似文献   

12.
一、問題 这項研究是从“閃光信号的頻率选择实驗研究”总課題派生出来的一个問題。在进行上述研究,尤其是有关“閃光頻率辨认和等辨量表”的实驗时,許多被試口头报告曾使用数数法,帮助自己辨认閃光的頻率。經与实驗結果对照,发現在閃光頻率低于30—40周/分时,用数数法确实有效,頻率較高(例如100周/分以上)时,則漸难使用数数法了,其轉折点似在50周/分左右。由于閃光頻率与閃光每周的时距有一定的关系,閃光頻率的辨认,归根結底,主要是以时間知觉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龔耀先 《心理学报》1963,8(2):52-58
精神分析学派把联想实驗用在临床上寻找病人的情綜,而苏联伊万諾夫-斯莫林斯基等用联想实驗研究人类正常与病理的高級神經活动。伊万諾夫-斯莫林斯基认为联想实驗主要是研究第二信号系統的活动,它与研究第一信号系統活动的方法相配合,便可研究两种信号系統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美格 《心理学报》1960,5(4):66-72
一、問題的提出 在小学一年級开始增設外語課,在九年內学好一种外国語,这是一个新的課題。对它进行一些試驗研究,摸索出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北京景山学校(九年一貫制)一年級进行了英語課的教学实驗。实驗是与教学工作相結合的,这样,实驗者和学生之間的关系更为密切,实驗者也可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儿童各方面的情况,便于进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知觉的被动性阶段,自我还停留在一种被动的存在信念之中,即相信有某个东西存在着。但是自我并不满足于这种素朴的存在信念,它还试图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来获得关于这个对象"是什么"以及"怎么样"的知识,试图全面地把握这个对象的内在性质和外部关系。这就迫使自我从知觉的被动性阶段前进到知觉的主动性阶段。知觉的"主动性"就是自我通过对一个对象的积极主动的观察,利用范畴形式将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主动的综合统一,构成作为知识的最基本形态的述谓判断"S是P"。通过对最原始的基底对象"S"的连续的判断,就构成了关于S的一个"意义的历史"。科学就是由"诸意义的历史"所构成的一个"总的意义的历史"。我们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这个科学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充满了"意义的历史"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目标物大小影响距离判断的实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問題 作者在另一个实驗中証明,观察者对各个等距上的同样大小刺激物的知觉大小,随距离的增加而縮小,但縮小的程度却不随距离而按比例地变化。在各个距离上刺激物物理大小的改变,对距离知觉将起着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問題。支持“大小——距离不变”假設的学者都认为,在視角固定的条件下,距离与大小是互为条件的,二者存在着正比的关系。浦尔迪、吉伯逊(S.Purdy and E.J.Gibson),多田(H.Tada)  相似文献   

17.
問題 深入地探討体育館內观众席的视觉效果問題,是保証观众“看得好”的首要因素,是合理分布观众席、决定比賽厅平面形式(如圓形、椭圓形、方形、矩形等)的必备前提。决定观众席视觉效果的两大因素是观察距离及观察方位。关于这两个問題,国內外先后都进行过研究,但距离、方位与观众席分区方法的关系等問題,一般多局限在理論方面的討論,不能完全符合于实际情况。要对这些問題进行更深入的探討,必需进行视知觉心理学方面的实驗和研究,非仅靠建筑学知識所能解决,本研究卽试图通过知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体育館比賽厅观众席距場地距离与視觉辨认的关系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杜維涛 《心理学报》1959,4(6):53-58
格式塔心理学者否认知觉是联系、联想、条件反射,认为知觉不能分析为各种感觉,因而蔑视感觉的概念;否认知觉有賴于經驗,割断知觉和外界的联系,割断知觉和思維、意識的联系。現在分析批判于下: (一)知觉是联系、联想、条件反射 格式塔主义者反对反射論,认为反射只是对个别刺激的反射,不是对事物的关系的反射,因而不能解释知觉。巴甫洛夫做了一个实驗:用两个灰色箱子,一深一浅,把食物放在浅灰色箱子里,动物便常到浅灰色箱里去。然后再換两个深浅也不同的箱子,动物仍向那个較浅色的箱子里去,原  相似文献   

19.
宋維真 《心理学报》1962,7(3):71-77
神經系統,更确切地說是大脑皮层,調节着机体的各种活动。19世紀末,謝切諾夫就已闡述过这种調节作用。他指出:“身体的一切运动器官(肌肉)和很多腺体的正常工作都是在神經系統的刺激之下进行的。20世紀初,巴甫洛夫通过实驗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这种調节作用的理論。以后貝柯夫院士以大量的实驗工作,更系統地証实了大脑皮层对  相似文献   

20.
一、实驗目的 这一实驗是关于扩大儿童掌握标本事物間关系的詞对于語言发展的影响的实驗研究的一部分。目的在于:(1)探討发展学前儿童語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幼儿园語言教学提供参考意見;(2)探討学前儿童掌握和运用因果連接詞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