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非 《管子学刊》2001,(4):86-89
东夷就是齐地,东夷齐地古有君子国之称,因而是羲农文化或羲炎文化的发祥地,君子之国,礼义之邦,故为孔墨渊源所自,太公是东夷人,故行“因俗简礼”之政,其通利未之道,而而促成“商品经济的发达”,“极女工之巧”,因而有妇女经商行贾,有“女闾”出现,行商妇女不是娼妓,不当信犬见雪而怪吠。襄公,文姜是私通内秽,无社会性,普遍性,战国秦汉间齐多神仙方术之士,但与“巫儿婚俗”则风马牛不相及,至于“桓公淫骨肉又甚于乃兄”的判谳,可待《书虚》扫除蔽目的一叶。  相似文献   

2.
“让”为传统美德之一 ,其道德意蕴在具体运用中有强弱之别。历史上的“让”德 ,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就儒家而言 ,崇“让”是为了隆“礼”。而在道家看来 ,“让”是“道法自然”的具体要求。古人为避免过用“让”德 ,又提出与“让”相对的“争” ,并对可为“争”的场合作了规定。如能循义而行 ,与人为善 ,则其“让”也德 ,其“争”也德 ,“让”与“争”就在义或善的基础上达致统一。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 ,我们必须对传统“让”德加以必要的改造 ,摈弃其义、利对立的成分 ,凸现其“取利有道”的思想 ,使之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张俊相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出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孙诒让:《墨子间诂·辞过》。下引此书,只注篇名),是他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政治伦理文化遗产。墨子对“昌”与“亡”的理解,本于他对人的深刻认识。他从劳动人...  相似文献   

4.
《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管子·内业》是一篇讨论精神学说的文章。篇中使用的“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相似文献   

5.
手头收集了两则关于水葫芦的新动态,让笔者忍不住又要“有感而发”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对于近年来中国大地上上演的一幕幕“行为艺术”丑剧,完全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然而,让人惶惑不解的是,以宗教名义进行不可告人的“法轮动”遭到了政府的严厉禁止,而以艺术名义进行着非艺术的“行为艺术”则堂而皇之地逍遥于大庭  相似文献   

7.
陈丰盛 《天风》2014,(4):9-11
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  相似文献   

8.
陈丰盛 《天风》2014,(4):9-11
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  相似文献   

9.
论"吃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定的个人利益的损缺 ,换来了高于个人利益的整体利益的增进 ,这是“吃亏”的道德价值。除此之外 ,“吃亏”还有相对于“吃亏”者本人的内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 ,纯粹出自经济理性的“吃亏”,是一种明智的、深谋远虑的市场行为选择 ,而以道德理性为依据的“吃亏”,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市场经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之保障。同时 ,社会又要尽量少让“老实人吃亏”,特别是不能让利己主义者利用老实人的“吃亏”。  相似文献   

10.
天下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而孩子时时不断的成功,则是“成龙”的基础。因此我说,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时时怀有成功感,而不要被失败和困惑阻止他向上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康得贝 《天风》2001,(11):51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神学”。丁主教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而周联华牧师说:“神学就是学神”我则认为:神学是一门有关神是怎样以及神儿女当怎样的学问。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死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及制度的改进已大幅度提升了生活水准,但却并没有同步提升生与死的品质。基于此,笔者以为有必要通过生死哲学的研究来使现代人真正实现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生死哲学探讨的理论目标应是:一方面让人们获取关于生死的知识性学问,另一方面则努力将生死哲学的知识落实于生活实践,把生死的知识性学问转化为生死的生命性学问,即从“学习生死”上升到“学会生死”。“学习生死”是对人之生死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认识之并掌握之,而“学会生死”则是在学习生死的基础上构建人生智慧与死亡智慧来应对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则布苏”是凉山彝族治疗及预防疾病的祈禳仪式。“则布苏”仪式汇集了“西哟布”“卓尼所”“则尔”“则苏”等仪式为一体。仪式主家希望通过仪式卸债、还债,将欠自然、动物、人、神等的各类债还回去,使仪式主家生病者康复。该仪式旨在祈求健康平安、家庭合睦、五谷丰登。仪式反映了凉山彝族敬畏自然、追求万物和谐、生态平衡的理念,也体现了凉山彝族精神生活中的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是歌唱的动力,气的正确呼出与吸入是科学发声的基础。中外声乐前辈和当今歌坛名家对呼吸都很重视,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如:“吸气要深”、“气沉丹田”、“吸如闻花”、“气要保持”、“要结实有力”等。呼吸在歌唱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呼吸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声音的质量。正如清代陈颜衡在《说谭》一书中说:“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讲究气息要绰绰有余,不能让人听来有竭力之感。因此,学歌者无不重视呼吸的运用,但经验不足者,结果却适得其反。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些…  相似文献   

15.
心之善恶论     
心为何物?西医认为心是血液循环中类似水泵的加压器。中医理论以为“心为君主之官而其华在面、主神明,乃智慧之穴。”《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孟子又将“心”超越到社会性的高度来认识,提出所  相似文献   

16.
二、经文通释综观考释者,都将此古玉文体称为“铭”。笔者认为,古玉之文应为道家丹功渊源的一部最早经典,理应称其为“经”。称为“铭”就降低了它的品格。据此,笔者正其名曰:《行玉柱经》。笔者的释文如下:行    则,则神。神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  相似文献   

17.
雇工?牧人?     
邵华 《天风》2002,(3):40-41
“雇工”,顾名思义,是指受雇用的工人,得他人的钱财为他人服务,是临时性的工人。有“雇工”就必然存在“雇主”,就是出钱让别人为自己做事,以货币购买劳动力的人。“牧人”则是指放牧牲畜的人;在基督教的思想里,  相似文献   

18.
如果文化真有明确疆界的话,那么每一疆界似乎都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界标”。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代表或表达着一个文化传统的最基本的观念的词汇和格言似乎就可以被用做这样的形式上的界标。我们试将“命”这一独特的观念视为中国文化的某种界标,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边界意味着一文化之界限,而命恰恰是中国文化中的界限观念。说命可能首先让人想到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信的是那个不以“天”为定语的“命”,或者至少也是一个天已由之悄然隐去的命。古语有“安之若命”,今人则说“人不跟命争”或“认命”。这些说法均蕴涵着,命标志着人或人力的限度或边界。而这也就是说,这一意义上的命标志着人本身——人的可能性——的某种限度或边界。边界则意味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民网购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以“亲”为主要特征的“淘宝体”迅速蹿红网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出现在像监狱这样的国家强制机关也使用淘宝体,则让人愕然不已。本文以“亲”为由头讨论怎样来规范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使得网络语言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了一篇有趣的文章,整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的口气讲述的,而这个“我”则是一只可爱的小狗“雪龙”。“雪龙”以它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家庭画卷:男主人、女主人、一个儿子、一只“雪龙”。男主人对“雪龙”呵护备至。经常让“雪龙”吃到美味的火腿肠,是“雪龙”眼中的大帅哥(谁对“雪龙”好谁就帅,哎,“雪龙”要这么认为我也没办法)。女主人没多久就远走异国。随后男人拖着儿子和“雪龙”艰难地生活着(谁让他炒股老是输呢!),“雪龙”表示可以不吃火腿肠也紧随男主人左右,可儿子经不住异国母亲的物质诱劝,毅然决然离开了男主人。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