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主导这一进程的伟大民族,堪称“世界历史民族”。引领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这是世界历史民族的理论使命。以“世纪”为尺度定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跨越三个世纪,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主干形态载入史册往往是世界历史民族的权利。一个理论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策源地必须是世界历史民族,研究对象必定是世界伟大样本,理论成果必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进入新时代,标志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国具有绝对权利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纪元。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在解码中国样本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共同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开启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新向度,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承载影响世界的新使命。中国在全世界举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特定历史阶段,担负起推动人类精神成长、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世界历史使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之再度青春化、中华民族之再度青春化。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生活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全球化的境遇中,有着近二千年历史的中国道教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道教怎样去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世纪对人类的文明与和平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无疑是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玲 《学海》2005,(3):199-201
15世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发现,15世纪以前人类生活与交往的范围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主要表现为地区性或区域性特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缺乏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但从15世纪起,尤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欧洲人试图到亚洲所在的东方去寻找发展的推动力.西方人对于神秘莫测的非洲充满着好奇与期待,而"铺满黄金"的东方和一块"未知南方大陆"更令他们着迷.于是,他们凭借着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突破地中海区域的传统活动范围的限制,通过探索的新航路和殖民探险活动,到世界各地去搜寻黄金、白银和理想的天堂.欧洲人面对来自海外未知世界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是整个人类探索自然、征服世界的无穷能力的生动体现.从此以后,包括旧大陆和新大陆在内,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逐渐被纳入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之中,人类以此为基础开启了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人类的绵延长存,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都需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一个紧迫的任务。有关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重新阐述要求我们有选择地回归世界各宗教传统的精神本源并做出有鉴别的重估。这样一个回归和重估的过程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更新传统本身。从历史的角度地来看,富有活力的宗教传统总是在不时地发生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往往是由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所致的人们未曾预料的结果。今天,轴心时代的文明实际上都在经历着各自的转变,以各具特色的不同形式回应着现代性的种种挑战。①就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而言,轴心时代的各种文明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创造怎样的精神财富才能为现代世界人类的发展重新定向。  相似文献   

5.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相当多的挑战,本文只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加以讨论。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即中国哲学撰述的内容、范围,以及中国哲学史与其他研究中国思想的进路之间的同异问题。一“中国哲学”是一个20世纪才产生、流行的概念,“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经过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哲学研究本身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冲击,中国哲学研究面对这些挑战发生了重新定位和自我辩护的需要。让我们从头说起。胡适在…  相似文献   

6.
杨珉 《学海》2002,(6):195-198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大学德育面临种种挑战 ,在现代化的含义上 ,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 ,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 ,2 0世纪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误区是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 ,传统道德教育在“知识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与学生生活世界发生了脱节 ,从而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因此 ,道德教育必须面向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在此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面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必然。人们通过实践,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并且进一步在实践中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获得预想的结果。这时才有自由。必然和自由,是对立的统一。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根据必然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从盲目的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的主动状态,也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新的世纪,给各宗教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宗教将以怎样的面迈入21世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轻一代。他样肩负着老一辈的重托。寄托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本期我们邀请五位宗教界人士就宗教怎样迈入21世纪,谈谈他们的思考。世纪末的思考马英林(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在人类历史即将进入新的千年之际,世界人主教会借助准备庆祝千倍Z年的系列活动,邀请普世八年了民,感念基督降生救赎的大恩,反省教会2O00年来的信仰与工作,以期把一个充满活力的教会带入对世纪。找们中国天主教,作为一个拥有140o年历…  相似文献   

9.
充满希望的21世纪已经到来了。在新世纪开始之际,有着近二千年历史的中国道教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问题在于道教怎样去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世纪对人类的文明与和平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是每一个教内人士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道教研究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从根本上看,宗教起源于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认识,并企望通过这种认识而建构一条解脱现实苦难,确立终极意义世界的通途。道教从创立之初,就以老子《道德经》为理论基点,围绕着人应当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升玄之境而建立了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倒数的计时针,我亲历目睹,看到了大不列颠帝国,无奈将一颗光芒四射的东方之珠,双手奉还我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我热泪盈眶,看到我五星红旗升起时,随内心的感触,我听到宝珠朗朗高呼──祖国,我的母亲,我终于回到了您的怀抱。母子团聚那种温馨,灿烂的阳光也露出了笑容。随着苒荏的光阴,转眼一个世纪即将结束,迎来的将是一个科技的崭新时代,整个人类社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宗教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尤其是在人类的道德伦理方面。尽管如此,宗教导人向善、劝人止恶的根本宗旨永远也不会改变。纵观伊斯兰教的教义精神,无论是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世纪,在它带给我们丰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对人类的自身提出了挑战,即人们如何能够在繁忙和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与周围的人愉快相处,这一切的支撑点就是人们的健康。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是一种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缺陷。”由此可见,健康不仅是身强力壮、没有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为我们思考宗教媒体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定位与责任,提供了新的坐标与维度。"两个大局"与新时代宗教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入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首先是"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值得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3.
在两千多年的佛教和平传播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流传基本上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互动的,其中唯一的例外,是中韩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7到10世纪,韩国僧俗人士在中国佛教最兴盛时期参与到共建中国佛教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了携手共建、共同推动东亚佛教的繁荣和发展。这是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奇迹。今天在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的时候,我们总结中韩共建中国佛教文化、进而共建东亚佛教文化的历史,对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有着重要的启示、借鉴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的20世纪中,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世纪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按照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林·费切尔所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许多国家已不再只是工人阶级政党制定政策和开展政治活动的理论基础,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文化现象,它成了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力量。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自苏东剧变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又一次面临着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在前苏东和西欧地区的部分衰退,使人们很容易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李木源 《法音》2006,(5):38-39
自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经济、文化、信息的全球化成为一股时代潮流,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但是,“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当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时,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来得更加明显和激烈。中国学者张立文先生也说,21世纪我们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以及各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将会引发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价值五大危机。眼前,我们的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的精神素养却每况愈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依然是那样的粗暴和不可理喻。我个…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人为了能生活下去,并且要生活得愈来愈美好,就得不断征服客观世界,使之为人佣服务。在未认识并征服客观世界的时候,客观方面限制着我们主观方面,因而是和我们主观方面对立的;等到我们征服了客观世界,使之为我们服务,这就使得本来是互相对立的主客观双方统一起来了。这样,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克服主观与客观间的对立而使之获得统一的历史。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愈多地克服主观与客观间的对立,我们主观方面所获得的自由也就愈大。这样来看,我们平常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向着自由进步的历史,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克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年来,见证了中国、亚洲、世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推动力。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22,(11):F0002-F0002
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1世纪基督宗教两种发展可能作了分析。一是认为基督宗教将走向衰落;二是认为基督宗教将会在21世纪得到复兴。这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趋势正反映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本文对这两种趋势的种种迹象、表现形式及其原因逐一作了分析。总之,基督宗教在新的世纪中将会面临各种挑战,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基督宗教仍具有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并且会顺应形势朝着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