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及深入,很多音乐教师都感受到了其带来的新气象,但应试教育依旧存在,使得音乐课在很大程度上始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音乐课或者形同虚设或者被文化课挤占我调查很多刚入职校的学生,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认识简单乐谱没有欣赏过最常识性的优秀音乐作品音乐课堂上,学生多表现出自卑羞怯,一到提问的时候,有些班里就冷场或者很多学生扭捏推脱、不敢回答问题.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音乐的喜好是摇摆不定的盲目崇拜"歌星"、"影星"的状况非常严重私下里观察学生,虽然是音乐课上冷清但是课下哼唱起周杰伦、李宇春的歌却热火朝天.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音乐的声音材料并非自然界的自然音响,而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乐音.然而音乐发展到20世纪,许多传统的音乐观念被颠覆,音乐不一定是以音响作为它的感性材料,音乐的材料也不一定是乐音.作为一种观念的表现,音乐甚至可以没有音响.  相似文献   

3.
音乐内涵的三维度即音乐的描绘性、情感性与象征性三位一体理论,是本世纪初莫斯科音乐家瓦莲金娜对音乐内涵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亦是这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各国音乐同仁所关注.早在先秦时期,古琴音乐就已具备了音乐内涵的三维度特性,并且互为补充,在描绘性、情感性的同时,更以象征性见长,窥一见全,从另一侧面展现了先秦时期音乐文化之卓著.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是目前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音乐教学中的"协同效应".即:音乐鉴赏、表现与创造之间;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之间;音乐与其他文化学科之间以及音乐课堂内外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协同效应"是新课标背景下搞好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21实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音乐张力是指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由听众的期待引起的放松或紧张感。音乐张力具有激发情绪的功能。音乐张力包括内在张力和演凑张力两种。影响音乐张力的因素有音乐期待、音乐结构、唤醒和激活等。音乐张力的理论主要有申克式分析理论、调性音乐生成理论、旋律期待模型和信息理论。最后探讨了音乐张力的发展特点、音乐张力的生理反映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周杰伦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是妈妈用温暖的臂膀支撑着他;在他的音乐无人问津的时候,是妈妈一如既往地鼓励着他——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赋予了音乐深刻的内涵,在20世纪的音乐文化中,能够发现时代精神所赋予的历史传承价值与文化内涵,而在音乐功能上,也能找到时代精神的缩影.但是,音乐文化的发展最终还要回归到美上面来.  相似文献   

8.
明代乐队在明代音乐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宫廷乐队以及音乐在明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宫廷乐队民俗化的倾向,体现出民间俗乐对宫廷音乐的渗透;宫廷音乐的异族化,也体现出当时与少数民族,外国音乐的交流.在明代乐队音乐对外国交流方面,主要是表现在与日本以及西方的交流,即中乐西传与西乐中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陈阳  王赛 《管子学刊》2011,(4):25-26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重要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被人尊称为"历史的巨人"。荀子的音乐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他强言力说若要让音乐成为教育人的工具并阻碍其进入邪乱,就必须要遵循道德伦理的准则。《荀子.乐论》是荀子关于音乐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不但全面阐释了荀子的音乐思想,更对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了荀子音乐思想中"重善轻美"的思想倾向,并对其这种思想倾向的非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便人们对荀子的音乐思想有更全面、更重要、更客观的理解、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欧美国家中音乐治疗在老年痴呆症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可以说已经比较成熟.美国的联邦法律甚至规定老年病医疗机构必须设有音乐治疗,可见音乐治疗在这一领域中的疗效已经为政府和社会所承认.本文简略地介绍了一些欧美国家音乐治疗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在音乐治疗对于改善病人记忆功能、认知功能、行为功能、语言功能和情绪功能等方面的效果方面.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情绪关系的讨论正处于行为层面描述向认知及神经机制研究的初探阶段.线索一致性模型、音乐期待模型、协同化理论和多重机制模型分别从音乐线索、听者认知、音乐与听者互动关系及多重整合角度对音乐诱发情绪的过程做出了解释.当前分歧集中于三方面:(1)音乐诱发情绪是否必须以认知为中介;(2)诱发过程是一般领域还是特殊领域;(3)诱发情绪的机制是多元还是单一.文章提出确定概念同质、借助多指标测量和思考机制关系等解决思路,并阐明了此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起源及其政治作用和审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啸 《学海》2001,(5):153-158
古人认为音乐起源于风.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政治的推明与礼乐息息相关.礼的初义是指祭祀,其中音乐承担着娱神和敬神的职能.周人以礼乐治国,音乐依附于"德"而存在.老子对音乐害道的批判表达着他以道与礼对峙的思想,但他不完全反对音乐,赞成音乐接近道的品质.音乐与道的有机结合,使音乐进一步承担起了诠释自然的任务.认识到音乐独立的审美功能是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人们面向自然又获得了对音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人的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懂音乐的人其知识是不完备的.音乐是培育人的高雅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视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音乐不但具有审美、娱乐的功能,从深层来讲,还有认识和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音乐的本质属性就是其时间属性.此属性与音乐素材本身所能够产生出的时间展现方式,同审美主体的感知也就是审美者的心理接受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审美心理时间的客观性,意味着音乐基本组织形式构成中的音阶、调式和旋律都具有时间属性,在曲式中音乐审美心理时间存在着客观性,在音乐体裁上以及在音乐的变革中也存在着音乐审美心理时间的客观性.音乐审美的最终目的是主体在审美状态上体验到音乐所具有的艺术性,从而带给人们艺术美的享受.因此,音乐审美者在审美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和刻板地传达出音乐的符号,更主要的是要体验到这些音乐符号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意义,并使之融合到音乐审美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5.
音乐节奏和画面节奏之间的适当的音画合-和戏剧上的适度,要比音乐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音乐若是将注意力吸引到它本身而忽略了影片显然是不恰当的,最好的电影音乐应当是"听不见"的,音乐是为影片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视唱练耳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达到对幼儿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异常多样性,需要把不同的音体系区分清楚.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大小调音乐相比较.有着"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特点."异中之同"指的是两种体系的音乐共同使用"七声"、"十二律"、"三种体制".虽然在称谓上相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同中之异"指的是两种体系对于七音的使用不同,中国传统音乐重视五声,而西方大小调音乐七声平均.中国传统音乐重宫,而西方大小调音乐重调.  相似文献   

18.
宋彪  张牧君 《学海》2012,(5):153-158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具有愉悦身心、审美、伦理教化等功能,在历史以及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一些不可替代的政治功能.因此,音乐的审查和管理一直是统治者以及现代社会管理者非常重视的问题.当前,我国正迎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音乐审查和管理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正致力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其中,音乐审查和管理也是社会管理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因而,音乐审查和管理也面临着法治化的任务,需要通过相应的立法为音乐审查和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健全音乐审查和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促进家庭、学校等组织参与到音乐审查和管理的过程中来,创造一个音乐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音乐分析法》一书,为德国德累斯顿韦伯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克列门斯·库恩所著.对如何进行音乐分析作了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论阐述,涉及的众多作品跨越自中世纪至20世纪的漫长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对音乐作品各组成部分作不同解析的多种可能性,启发读者要不拘泥于陈规,拓宽思路,放开眼光,用独立的思考方式求得诠释.它的重点不在于教人怎么分析音乐的构成,而是提供一些如何构思的灵感以及提醒分析者在分析中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细节,它是一本有别于国内传统音乐分析教学的参考书籍,能给读者以崭新的视角认知音乐,使中国人了解国外的分析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20.
《荀子·乐论》是集中体现荀子音乐思想特别是其音乐伦理思想的专论.荀子的音乐伦理思想深刻体现了儒家乐教思想,并以其完备的系统性构建起儒家乐教的音乐伦理思想体系架构,其主要包括"乐者乐也"的音乐本质论、"乐尚和正"的音乐审美观、"礼乐统管"的社会综治说、"移风易俗"的音乐教化论、"以道制欲"的艺术修养观.《荀子·乐论》是对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特别是音乐伦理思想的集大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伦理思想的主基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