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中学生科学创造力测验施测于英国6所中学的1190名青少年及中国2所中学的1087名青少年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在14岁时要下降;11-13岁、14-16岁是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二,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性别差异。英国女生的科学创造力比男生强,差异显著;中国男生的科学创造力比女生强,差异不显著;第三,中英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中国青少年明显高于英国青少年,但中国青少年在其它方面的科学创造力及总成绩则明显低于英国青少年;第四,中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的科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以690名初一、高一和大一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并比较不同青少年理想父母形象之差异。结果发现:(1)当代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形象应具备的五项主要特征是:尊重沟通、与子为友,能力强、善于交际,正义乐群,正视现实,品德好、有原则;(2)女孩比男孩更重视父母与她们的沟通与相处;(3)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与自己相处态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对父母的能力、生活态度、品德的要求逐渐降低;(4)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水平对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家庭结构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则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情感能力的研究。青少年情感能力是指青少年以情感为操作对象所表现出的一种智力。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情感能力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情感能力正向积极,但低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情绪体验因子最高,而情绪感染和情绪调控两个因子则最低;情感能力与师生关系和教师有情施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公众自我意识分量表和社交焦虑分量表,人际能力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65名高中生,探索社会观点采择、公众自我意识和同伴交往中的人际能力对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和公众自我意识直接正向预测其人际能力和社交焦虑;人际能力分别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人际能力在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和孤独感之间,以及在公众自我意识和孤独感之间分别起完全中介作用;人际能力在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和社交焦虑之间,以及在公众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观点采择以及公众自我意识对不同情境下的人际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讨论了从社会观点采择和公众自我意识出发,提高青少年人际能力,对缓解其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敏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11,34(3):593-597
影响青少年情绪弹性的个体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等背景变量和其他心理变量。研究对830名中学生的情绪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变量对青少年情绪弹性不产生实质性影响,说明青少年情绪弹性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性;心理弹性、人格特质、情绪调节能力及自我效能与青少年情绪弹性存在显著相关,并对后者产生显著的预测效应;负性情绪认知调节能力和神经质是影响青少年情绪弹性的两个主要心理变量,神经质还以负性情绪认知调节能力为中介变量对青少年情绪弹性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考察父母表露内容、动机及模式对他们孩子的同伴间人际能力的影响。68对亲子,共204人参加了本次研究,父母平均年龄44岁,青少年平均年龄17岁。青少年匿名填写《青少年人际能力问卷》,父母则各自填写《自我表露量表》和《表露话题与动机量表》。结果发现:(1)父母在表露话题、动机、模式上存在差异;(2)青少年的人际能力能够被父母表露话题、动机及模式预测,但父母变量对各能力的解释量有所不同;(3)青少年表达不满、情绪支持能力由父母表露变量共同预测,而发起交往、自我表露、冲突管理能力则由父亲表露变量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7.
测量估计(简称估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数学认知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自编的测验任务对747名青少年估测能力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其中测验任务包括长度和面积估测两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都采用了图形和实物两种题目形式。被试平均年龄为17.11岁。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估测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1)青少年的总体估测能力普遍较低;(2)青少年的估测能力在初中阶段会显著提高,但之后的发展相对缓慢;(3)青少年的估测成绩易受任务类型和题目形式的影响。对长度任务的估测成绩好于对面积的估测;对图形题目的估测成绩好于对实际物体的估测;(4)青少年的估测能力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其他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浙江省科协在大力支持出版青少年科普音像图书,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社区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等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同时,还组织了“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的调研,开展了与此相关的专家座谈会和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山东省青岛市65所中学3355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上网时间后,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习焦虑在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学习焦虑的中介作用均受到同伴关系的调节,且相对于同伴关系水平低的个体,学校归属感对手机依赖、学校归属感对学习焦虑以及学习焦虑对手机依赖的作用都在同伴关系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学校归属感是如何影响青少年手机依赖的,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在上海市的几所中学里,就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现状作了一些零星的小型调查。从我们初步接触到的事实和材料来看,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一伙的严重破坏,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下降是惊人的。它已经给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而同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形成了尖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5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2)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都受到反刍的调节,相对于反刍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反刍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3)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还都受到正念的调节,相对于正念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正念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弱。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手机成瘾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以及手机成瘾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维护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断乳”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道德行为习惯开始形成。在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很大,其中又以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为直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200位初中学生,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相关关系,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则不显著。本文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上海闵行、四川仁寿、甘肃玉门三地共1051名7、9年级青少年,旨在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同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域之间,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及其与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①除时尚维度外,青少年价值观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上进竞争维度存在年级差异,9年级高于7年级;②除时尚和享受快乐维度外,青少年价值观各维度在不同地域间均能正向预测学习成绩、社会能力,负向预测抑郁感;时尚能够负向预测学习成绩,正向预测抑郁感;③青少年价值观某些维度对适应的预测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友情对社会能力的预测,上海、四川高于甘肃;上进竞争对社会能力的预测,四川高于上海、甘肃;上进竞争、时尚对抑郁感的预测,四川、甘肃均高于上海。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现状,为理解青少年价值观与健康心理的关系,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160个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由父亲和母亲分别报告自己感知的婚姻质量、教养能力感、青少年的亲社会和问题行为,以探讨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教养能力满意度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越好,青少年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问题行为越少;(2)父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父亲报告的婚姻质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的教养能力效能感在母亲婚姻质量对青少年亲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母亲的教养能力满意度在母亲婚姻质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边缘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童年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焦虑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用童年期虐待问卷、情绪调节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初一到高三共3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情感虐待可以直接导致青少年自伤行为概率的增加,也可通过焦虑间接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情绪表达抑制调节了情感虐待和焦虑之间的关系,高表达抑制时,童年期情感虐待对焦虑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6.
攻击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同伴侵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考察了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但是尚不完全清楚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和一系列调节效应。在系统地搜索了2020年10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后, 当前元分析确定了40项研究, 包括25605名被试, 共计333个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此外, 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同伴侵害变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身体侵害相比, 关系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更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也受到了地区的调节,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亚洲地区比在南美洲地区更强。研究设计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在纵向研究中比在横向研究中更低。最后, 当前元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侵害的报告者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与同伴报告的同伴侵害相比, 教师报告的同伴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较高。当前研究的结果指出, 在预防、控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时应该注意同伴侵害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832名12~20岁的青少年进行为期1年半共4次的追踪测查,考察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阶层与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关系。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呈逐渐上升趋势;(2)性别、每周上网时间和客观社会阶层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不显著,而主观社会阶层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显著,即青少年的主观社会阶层越高,其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趋势越强。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民族认同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模型和黑人民族认同发展模型的提出,为研究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与应付能力,自我效能感等因素有积极的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尊,比如消极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增加心理归属感等。而且可以促发少数民族青少年亲社会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1060名五至八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家庭功能如何通过同伴接纳的中介作用影响亲社会行为,同时探讨了留守状况在该中介模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同伴接纳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同伴接纳在家庭功能及亲社会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留守状况调节了家庭功能通过同伴接纳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后半段路径。具体而言,与曾/现留守青少年相比,非留守青少年的家庭功能通过同伴接纳对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场景关系的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动记录法考察了13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青少年分类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效应。不论是从分类结果还是从分类加工过程中看,青少年分类概括的能力并没有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而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高中阶段为分类能力发展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