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金规则的行为学原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明 《伦理学研究》2012,(1):122-128
不同的伦理学流派对道德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最为基础性的道德问题始终离不开行为学意义上的道德解释;行为学解释是道德解释的出发点和基石,否则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就会陷于空泛。道德金规则从人类的共同本性和需求出发,为人的行为设定了准则,从而界定了行为正当性之界限,而这一界限乃是人际法律关系之渊源。道德金规则的两个原则——"无害原则"和"同情原则"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高"的法律。人类只要遵守了这两个最基础的行为准则,人类生活就会多些和谐,少些冲突,而这正是人类最基本和最大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不能无条件地将法律强制运用于道德领域。只有当特定道德要求属于基本道德范畴且违背这一要求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权益造成侵犯时,其才具有以法律进行强制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只有当公民对这一道德要求的落实具有期待可能性时,其才具有以法律进行强制的可行性。对于与基本道德相对应的高层次道德要求,可采用授权性规范引导和鼓励人们践行。在对某一道德要求能否转化为法律规范进行具体甄别时,还应将社会主体的广泛认同作为德法转化可行性的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3.
儒家"仁政""王道"思想中有伦理道德优先、以伦理超越法律治理的含义,这是儒家思想的理想主义层面。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儒家伦理的贯彻实施须以各种制度为凭依,以法律治理手段为保障。董仲舒承认了法律在构建国家制度以及维系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将儒家的价值观熔铸在各种制度与法律体系之中,将政治、制度、法律儒家化、价值化。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实际上也是将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有机结合,这是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礼"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一种行为规范.儒家所称颂的"礼"是指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等级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及各种礼节仪式,几乎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可以是个人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又可以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纲领;既可以是道德评判与法律制裁的最终依据,又可以是社会机构运作中一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冲突,并能助人以达到"行善"境界。反增强派则主张人类无权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是一种"扮演上帝"的行为,会限制人类自由、扩大社会差距、人格同质化,甚至引发个体安全和社会风险等问题,道德增强的交锋实质上是传统道德自然主义与道德非自然主义两派博弈的理论翻版,它把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人类探寻道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世俗的伦理原则看,杀人是最不道德的行为,而战争却是成千上万地杀人的运动。墨子云:“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如此说,战争似乎没有道德可言。然而,战争乃是人类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必然的运动,在这种以野蛮为直接形式的运动中,曲折地表现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战争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同于动物的弱肉强食,它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充分地揭示了道德行为包含的矛盾性和相对性,所以,研究战争中的道德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维度上,中西方在道德与法律关系上经历了不同模式,中国表现出德法合于礼、以德为主、强德弱法,而西方则体现为德法分设、以法为主、强法弱德。在逻辑维度上,道德与法律同时存在,但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却有明显界分,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道德构成了法律正当性的基础,法律是实现道德之治的必由之途。在规范维度上,道德和法律交替至上,在立法阶段道德为上,法律服从于道德。在执法和司法阶段法律为上,法律成为首要的判断标准,道德仅是法律的辅助。在立法、执法及司法之后阶段,道德取得最终的评价地位。道德与法律是可以互相协调的,通过制度建设使二者达到平衡与和谐,在道德涵养法律的同时,以法律促进道德的普适。  相似文献   

8.
法律和道德是规约人类社会行为的两大基本规范,二者虽同属上层建筑,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却呈现出多维差异和相互影响。这种哲学关联反映在我国的治国方略上便表现为"法治"(依法治国)和"德治"(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然而,在我国贯彻治国方略的历程中,却生发出三个亟待厘清的时代论题:一是法律和道德是否构成一对矛盾?二是德治是法治的基础还是法治是德治的基础?三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无重点之分?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表明,只有坚持法治和德治的刚柔并济、交相为用,才能真正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协同推进"四个全面",从而达成"善治",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道德相对主义可以分为描述的相对主义、规范的相对主义和元伦理的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中包含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群的道德相对性或多样性的描述,因此是一种描述的相对主义。它否认个人或者社群的意志能够决定什么是道德上的"正确"或者"错误",并且事实上也对资本主义展开过道德批判,就此而言,这不是一种规范的相对主义。它虽然否认在不同道德主体之间存在普遍有效的、超历史的道德标准来解决道德分歧的问题,但是又认为道德分歧可以通过物质手段得以解决,同时它还承认一种"道德进步"的观念,因此在其究竟是否是元伦理的相对主义的问题上,答案应该也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礼"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前现代中国社会人们思想、行为的最高规范,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在早期儒家"礼"的体系中,充满了浓重的宗教信仰的思想.其信仰形态和过程,是由信仰天地、鬼神而推衍社会、人事的,並由此建构起一套完整的信仰系统,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三代"礼"学,表现出自发宗教的崇拜特征,春秋战国,人为宗教信仰贯穿到了"礼"学,形成了"神道设教"的"礼教",使得宗教与宗法、信仰与道德、神性与理性、理想与实践,趋向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规范呈现出自然律、道德律和法律之三维图景。从自然律的"他律"经过法律的"自律与他律的交织"到道德律的"自律"的过程是人类对外在的规范不断超越、对内在的自由不断接近的过程。随着这种由外向内的不断深入,走向德性就会作为一种崇高的使命被提了出来。而走向德性其实就是实现伦理学的回归与还原。  相似文献   

12.
麦尔登反对自然权利说,而将权利根植于真实的人际关系和道德社群之中,在其看来,一个人拥有权利就意味着他与他人处于某种道德关系之中,他也有义务履行或是避免某些行为,以支持他人的道德努力。所谓权利,就是从应当履行或避免某些行为的人或人们的角度来看的道德关系。麦尔登不赞成个人主义单子式的独立、自主的自我观,呼吁一种对人的具体实在的观点。麦尔登重视家庭的地位,认为人们从家庭中来学习如何实现对他人的义务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应得,并将其扩充至家庭之外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中。麦尔登的思想很多与儒家是相通的,为将权利观念融入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道德相对主义的界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在理论上划清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界限.在对"道德"与"相对主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相对性、道德多元主义、道德地方主义,强道德相对主义与弱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区分.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分类;总结了道德相对主义的一般论证模式;阐明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对立面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家族相似概念.最后陈述了必须拒斥道德相对主义的理由,即道德与法律有内在的联系,有普遍有效的法律,便有普遍有效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社会有必要将一些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即道德法律化.法律与道德内容上的同源与功能上的互补也为此提供了可能,但道德法律化应有一个适用的范围:能够法律化的道德只能是作为由所有社会成员通过民主商谈达成的普遍共识且是符合社会需要的那些基本道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规范科技人员道德行为的科研道德准则,被相应的制定,并引起人们的重视。每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由若干阶段组成,而每一阶段又有若干科研道德准则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人们不仅要了解这些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秩序归根到底是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它需要人们的普遍执行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广泛的社会问题,它与文化、道德、法律、政治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秩序的冲突、整合.  相似文献   

17.
有关人权究竟是法律权利还是道德权利的问题是人权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莫纪宏教授提出了"人权的非道德性"观点,但是否定把道德作为人权的本源并不能推出人权与道德权利没有相关性这一结论。道德是为了调整人们现实的利益关系,满足个体的利益和需要而产生的。这里的利益不是狭隘的、自私自利的个人利益概念,而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的、相通的利益,这决定了道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人权,正是这种人类共同的、相通的利益的抽象表达和诉求,道德的利益基础决定了人权构成了现代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了道德与人权的相关性。人权是法律之合理性的必要前提,是作为法律之根源的道德之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1基本涵义规范伦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规范伦理是与元伦理学相对应的探讨道德领域的实质性内容的伦理体系,包含德性伦理。本文只讨论狭义上的规范伦理,即把研究的对象指向现实生活,强调通过探讨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之间的界限与标准,研究道德的基础、本质及规律,试图形成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从而约束和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规范伦理重在"规范"、"准则"。德性伦理是把关于人的品格的判断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判断的理论。德性伦理聚焦于道德主体,即行为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律一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婚俗道德虽是人们对婚姻习俗是否道德的一种评价、判断,但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习俗为准绳,来评价婚姻,这就使婚俗道德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保密义务与诚信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尊重患者隐私,保守执业秘密,是医师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保密义务的理论基础在于诚实信用原则.为此,医疗活动中应引入体现伦理道德要求的诚信理念,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规范医师的行为,并且建立以法律规范为主的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