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位大师、各位箓生、各位道长: 大家下午好!箓坛安排我做一个关于授箓的目的和意义的讲座.我想,就我们道教的传承来说,主要体现在学道与修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靠"授受",就是我们今天举行的授箓仪式,由箓坛大师带领众箓生通过这个仪式来领悟道教的义理及其精神.另一方面就是要自己去"修"和"悟".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家人了道门以后,要自己去修学、自己去体悟"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立心     
正最近的阅读中,遇到两个有趣的人。他们的人生,让我在不惑之年拧着眉头,再次思考起人生这个严肃的话题。不管上帝是不是正在暗笑,我都被引领着,兀自深陷了进去。这两个人,一是北宋的诗僧道潜;一是被我们称为"驴友"  相似文献   

3.
书房和阴面的阳台间隔着一道推拉门,因为冬日寒冷,这道门一直关着。春节前,我进入阳台搞卫生,随手推上了这道门。伴着一声金属的脆响,我的心"咯噔"一下:推拉门自动上锁了,锁扣在书房那一面,我被关在阳台上了!此时,家里没有别人在,我只穿着一身保暖内衣,被冰冷的玻璃和瓷砖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阳台上没有地暖,寒意从脚下顺着血液往上升,霎时就凉彻了心底。家在五楼,跳窗出去,不可能;打电话给家人,手机又在卧室里;女儿在千里之外读大学,爱人在异地工作,纵是心有灵犀,父女俩也料不到我此刻被关在阳台  相似文献   

4.
每年九月,在中山公园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宣传,今年是我们杂志社第三次参加,根据前两年的经验,这次我不是很有信心.没想到,我刚摆好杂志,一些溜早的老先生、老太太们就凑上来了,这个问:"哟!这杂志什么时候办的呀,怎么早没看见呢?"那个说:"今年出到第几期了?我去年就来了."还有好多的人对杂志的创办表示肯定,说现在这样的杂志太少了,这方面的宣传也太少了,希望杂志越办越好.有一些老先生看到这个杂志后,想把以前的几期也买到,以后连续订.还有想多要几本的,要给亲戚、朋友带回去.有一对中年夫妇来到摊位前,拿起一本杂志后翻看了一下,男同志很感兴趣,想每一期都要一本,但是被他太太拦住了,因为手里有许多书报、杂志,拿不动了,于是只拿一本就走了.谁知等到下午,他们两个人又回来了.男同志说:"这杂志太好了,我多要几期,累点儿也值了!"很是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十多年前,香港道教联合会组团到北京访问,曾惠赠中国道教协会一枚纪念牌,上面“道一风同”四个大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来我再读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明初为道教订立的《道门十规》,对“道一风同”这四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我认为,“道一风同”这样一个重要理念,不仅反映了港、澳、台、内地及海外道教界对道教一脉相承,共出一源的共同认识,而且在现代道教的发展中也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在此,我想结合《道门十规》来谈谈对“道一风同”的一些感想。我们知道,道教以“道”名教,“道”自然是道教信仰的核心,更是道教修行和…  相似文献   

6.
葛兰 《美与时代》2007,(8):108-110
象征是小说《红字》最主要的修辞手法.在作者笔下,不仅红字"A"被赋予了"通奸"、"天使"及"让人敬佩"三层含义,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也分别代表着正义和邪恶两种社会力量,就连随处可见的景物也被作者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些都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7.
当时的月亮     
正我已经写过上百万的文字,却还从未触及过那两个字:初恋。今天妈妈还在说:"你开窍晚,一直是个让我们省心的孩子。"我却清晰地看见时空那头,一个头抵着院墙的女生,趁妈妈出去买酱油的几分钟,短暂而猛烈地哭泣,我甚至听见了眼泪"啪嗒啪嗒"打在夜来香叶子上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最好的车技     
正很多年以前,我去一家大公司应聘司机一职,经过层层考验后,我和另两个同样优秀的竞争者被考官列为"最佳候选人",公司将从我们三人中确定最终的录用者。最后的复试由老总裁亲自把关,考官把我们三个人带到了老总裁的办公室,老总裁非常礼貌地向我们问好,然后他问我们说:"如果悬崖边有块金子,让你们  相似文献   

9.
景健美 《天风》2022,(9):6-8
经文:诗27:7-8 你说:"你们当寻求我的面."那时我心向你说:"耶和华啊,你的面我正要寻求."(诗27:8) 圣经里"神的面"代表神自己,"你们当寻求我的面"是神对每一个人发出的邀请.最近,因为疫情防控,一些地方的弟兄姊妹无法去教会敬拜神,我们还可以寻到神的面吗?回答是肯定的.让我们从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主题:神在哪?让我们寻求他的面;如何寻?让我们得见他的面.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具有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意识统一原则,或者也是自我统一原则.一方面是体验的一个关联、一个联系,无论是作为主观身体的感知系统,还是作为在当下化中的自我形式,另一方面是在原样式(原本)中的被体验状态的特征.联系、关联允许一种"或多或少";原本被体验状态的特征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这里有一种"或全或无".我们在哲学讨论中所理解的"我"和"我的体验",大致是从这两个源泉中获得滋养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职业、爱好,等等,总有一些东西剩下来——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说。这剩下的东西,或许就是"真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相似文献   

12.
渊声 《天风》2019,(11)
正问:我和母亲都信主多年,两人住在一起相依为命。母亲很能干,一手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养育成人。但近年来,她年事渐高,变得不能理解体谅子女的建议,每次都会固执地说:"难道我几十岁的人还不比你们高明?"而且她十分易怒,母女关系处理起来让我很累。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渊博的学识和不断的创新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然而,离开他人的合作,任何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凡夫,都无法实现成功。与人合作得是否愉快且卓有成效,完全取决于你与人相处的能力。以下的准则是自己一生的总结。准则一 “让我感到我的重要”几年前,我向劳伦斯学到一个信条,它成为我在人际关系上的启蒙。他说在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有个无形的胸卡,上面写着“让我感到我的重要”。这句话揭示了与人相处的关键所在。其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求得到承认。我们有情感,希望被喜欢、被爱、被尊敬。要求别人不把我们看作是个自动机。做为…  相似文献   

14.
<正>一名病人家属在手术室门前坐立不安,焦急地等候着。她等候的是五个小时之前已经进入了手术室、接受切除脑肿瘤手术的丈夫。在此之前,医生说过,手术需时大约三个小时。一名探望医院病人的志愿者就在手术室前慰问家属。当她知道病人过了预定时间还未从手术室推出来时,她安慰少妇说":不用焦急。手术一定会顺利的。"少妇满脸忧伤,神色沉重地说:"情况我是知道的,风险我也是知道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别让老板交代的工作,没有了下文职场宝典告诉我们:老板们大多工作很忙,一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可以不必去"骚扰"他们。一些职场前辈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管理者崇尚"抓大放小",过分纠结在某些细节上,可能会耽误他对全局的把握。当然,如果遇到那些喜欢控制下属的领导,还是多汇报几次。可是  相似文献   

16.
郑瑱 《天风》2016,(4):30-31
正基督徒不可以说谎,理由既简单又充分——因圣经教导我们"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参雅5:12)。但现实往往会有让我们很难抉择的时候,在极端的情况下——假设我们至亲至爱的人得了绝症,或我们遇到一个所谓的绝境,我们可以说"善意的谎言"吗?我搜集了支持"善意的谎言"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种,但我并不认同: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福传慕道中,一些慕道者,甚至一些老教友都会常常向神父提出这样的问题:信仰能给我带来什么?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发问的人是我的一位婶婶。七十年代叔叔娶了不信教的婶婶,奶奶常常劝她信教,劝的次数多了,婶婶终于开了口:"娘!如果你让我念经,念出两斗米来,我就信!"第二次听到这  相似文献   

18.
<正>道风是什么?对于道门有着怎样的意义?而身为玄门弟子的我们又该如何践行道风的真意?这些是我在中国道教学院的这次"道风月"活动中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相信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玄门弟子在未来的教门生活中永不止息的课题。道风是我们玄门弟子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言行举止、教门气质,也是区别道俗的具体  相似文献   

19.
论点编摘     
<正>○道门入山思想略析朱展炎在《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道门人士认为,"自古仙人及西王母皆得道,皆自山中成"。因此,入山向为道门修行的重要环节。此外,道门中人还认为在尘世修道、合药有诸多不便,易受各种污秽干扰。这样,在精思、  相似文献   

20.
正旅途中结识了几个朋友,大家谈起了自己的职业。有个朋友做会计工作,还有个朋友在高速路上收费。在我的印象中,这两种职业简直无趣到极致,甚至可以用机器和电脑取代,所以注定是毫无创意的。我忍不住说:"你们可得多出门,找找诗和远方,不然会被工作闷坏的!"做会计工作的朋友莞尔一笑,说:"我的工作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无趣。在我看来,工作就是在进行诗歌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