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耶稣会士在北京李申编译从16世纪到18世纪天主教会与中国的关系有着一段完全有利于欧洲国家的政治和商业关系的历史①。由于他们非政治和非商业的身份,天主教传教士不仅成功地深入中国内地,而且也能在北京朝廷长期安身,从而成为中国和外部世界之间往来传递信息的主...  相似文献   

2.
97断想:明天会更好———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赵经农主教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在我们中国的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桩由殖民者导演的、臭名昭著的鸦片贸易。侵略者明知鸦片有害,严禁鸦片流入他们本国,但为了牟取暴利,大发横财,却以武力大肆向政治上软弱无...  相似文献   

3.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an Bell, 1592-1666),字“道未”,德国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是在中国宫职最高的传教士,是一位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天主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明朝万历到清朝乾隆200余年间,有数名来自欧洲的耶稣会士在中国活动,此为基督教第三次传人中国.入华耶稣会士中,精英多集中于京城,遂成为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演出的历史话剧的揭开序幕者是声名显赫的利玛窦,而结束全剧的主角则是鲜为人知的钱德明.  相似文献   

5.
唐贞观年间(635)有聂斯脱里派景教士阿罗本从"大秦"("大秦"是我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系)来到中国长安传教,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遇,派宰相房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真正,特令传授"。景教寺院除翻译经典外,景教士们既传教,也有行医施药活动,如:"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上述史实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碑文之中。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耶稣会士在《中俄尼布楚条约》缔结中的作用?中外学界意见不一。本文根据清代档案和其它中外文史料,对中俄尼布楚谈判的前前后后进行了考察,认为清朝初年,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华耶稣会士进入了中俄外交领域,在中俄外交事务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对《尼布楚...  相似文献   

7.
在明末清初近两个世纪中,天主教西方传教士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给人们留下了和谐、美好的回忆。他们把西方的天文、历算、地理、数学、物理、哲学、建筑、医学、绘画等诸多科学知识带到了中国;同时,又把我国悠久的文化思想介绍给了西欧。利玛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  相似文献   

8.
明未来陕西的首位神父是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他约于万历44年(1616)随从经他在扬州劝化的一位大吏圣名伯多禄到达陕西商洛一带传授葡萄种植技术。旋因这位大吏升调福建省,艾也随之去了福建。所以他在陕西并未开创任何教会立足之地。 明天启5年(1625)金尼阁应进士王徵邀请来陕,春三月抵达三原县城。金尼阁字四表,法国杜埃人,1594年入耶稣会,明万历38年(1610)来华,先后在杭州、山西等地传教,  相似文献   

9.
儒家经典的外文译介,一直是汉学的热点之一。罗明坚的西班牙文四书作为已知最早的四书西方文字译本,不仅在文本翻译角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欧洲人对儒家经典的首次尝试,还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罗明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深入分析,着重揭示译者在概念西方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罗明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有价值,并确定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初遇时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李新德 《孔子研究》2011,(1):98-107
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对中国经典<四书>的翻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对<四书>的翻译与阐释既是出于耶稣会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的需要,同时也是与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密切关联的一项重要工程.耶稣会传教士译什么、怎么译,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尽管这些传教士的最初动因是为了更好地在华宣教,但与其它差会的传教士不同,基于"补儒易佛"的...  相似文献   

11.
《京报》是由中国古代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发展而来,曾被称为“邸报”、“邸钞”、“朝报”等,到清初始固定报名。《京报》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高级形式。本文以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对清朝《京报》的翻译为个案,来思考来华传教士在向西方介绍和传播中国的文化情报时所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儒家经典的外文译介,一直是汉学的热点之一。罗明坚的西班牙文"四书"作为已知最早的"四书"西方文字译本,不仅在文本翻译角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欧洲人对儒家经典的首次尝试,还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罗明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深入分析,着重揭示译者在概念西方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罗明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有价值,并确定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初遇时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更符合真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有何不同?他们赞成《四书直解》什么样的观念?耶稣会士有没有正确地把握《四书直解》的某些观念?他们有没有正确地翻译,或者背离原文?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97断想:明天更美好(续)———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赵经农主教来华耶稣会士中许多都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如邓玉函(瑞士人,1621年—1630年在华,卒于北京)、汤若望(德国人,1622年—1666年在华,卒于北京)、罗雅各(意大利人(1624年—163...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40年代(欧洲人首次来到日本)至17世纪30年代(日本锁国)被史学界某些学者称为日本"切支丹(基督教)世纪",在这一特殊时期,西欧人在日本的主要活动是传教和经商.西洋画在这时被传入日本,西洋画指区别于东方传统绘画的西洋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和铅笔画等画种,传人日本的西洋画以油画为主.  相似文献   

16.
马文驹   《心理科学进展》1987,5(2):73-77
1986年10月30日,南京师大、江苏省政协、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商务印书馆、江苏省社科院、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为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教授从教六十三周年暨九十寿辰举行庆祝会。江苏省付省长兼教委主任杨泳沂致贺词说,“高老是一位对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驰名中外的心理学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有管理才干、为党和国家培育了许多栋梁之材的教育家,他还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党、对马列主义矢志不渝的  相似文献   

17.
阴谋论是一种方便使用、包罗万象的反衬性说法。所以,本文实际上并不旨在探讨幻觉和谎言等阴谋论命题内容,也不想以一种安全舒适的知识框架来思考那些描述、解释和安排世界事件的方式,那些应对偶然事件和生存烦扰的方式,以及那些无中生有,任意发挥的方式,并将它们归结为无理、疯狂、幼稚和愚蠢。作者着重探讨了实施辩术(广义的)与阴谋策划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虽普遍存在,却很少有人探究。作者引入三个社会群体,即耶稣会士、犹太人和共济会成员。对他们而言,上述联系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8.
詹森派是对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进行攻击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影响主要局限于西方基督教世界,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则是双方激烈论战的重要文献.本文以帕斯卡尔信札中涉及中国礼仪的一段文字为切入点,结合詹森派和耶稣会双方各自的神学观点和道德神学立场,尝试剖析帕斯卡尔代表的詹森派攻击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背后的思想因素,希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礼仪之争历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法称(Dharmakirti)出生于南印度侏陀摩尼(Jrimalaya,或作提学摩罗Jirumalla)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受过婆罗门的教育,后来对佛学发生兴趣,为在家信徒。他决心向世亲的及门弟子求教,亲访当时著名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当时世亲高弟护法(Dharmpala),年事虽高,但还健在,法称遂就护法求教,旋以对逻辑问题深感兴趣,而陈那已逝世,遂向陈那及门弟子自在军(Lsvarasena)学习。传说法称十分聪明,他学陈那《集量论》一遍,就见与师齐,学第  相似文献   

20.
沙勿略是基督教东传的先驱者与奠基人,但他与中国的关系及其为进入中国所做的努力却很少有人注意。本文主要利用日译耶稣会文献中的有关记录,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了着重的分析与介绍:1,沙勿略对于中国的最初了解;2.沙勿略在日本传教期间对于中国文化的体认;3.沙勿略为进入中国所做的努力与具体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