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天主教从明末开教四百年来,教会管理大权一直被外国势力所控制。这种殖民主义统治状态,不仅在政治上是不能容忍的,从神学上讲也是站不住脚的。唯其如此,我国神长教友数百年来曾为争取中国教会顺利传扬福音应有的权利和地位,为及早改变这种辱国害教的殖民主义路线,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果得到的却是打击和压制。1919年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烈火燃遍全国时,本笃十五世发出的《夫至大》通谕,许下外国传教士要把地方教会的管理权交给当地神长,要任命本地主教;1926年为了安抚人心,庇护十一世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中,发表《上任初》的宗座公函,要中国神长教友对外国传教士捐弃前嫌,重申《夫至大》的许诺,  相似文献   

2.
海外消息     
《天风》2015,(8)
<正>全球上百位基督宗教领袖呼吁基督徒关注气候变化继天主教教宗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指出人类是气候恶化的元凶,发布通谕《愿你受赞颂》并呼吁全人类保护上帝所创造的万物之后,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总干事戴维德牧师(Rev Dr Olav Fykse Tveit)于2015年6月23日也发布信息,呼吁基督徒必须抓住教宗方济各就环境发布的新通谕创造的这一"独一无二的大公契机"。与此同时,美国近100位福音派立场的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社会思想主要是体现在教会的社会训导文件之中。教会自产生以来.就对信徒宗教以外的社会生活予以充分的关注。因而建立了丰富的训导传统。虽然教会对社会事务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是1891年教宗良十三所颁布的《新事》通谕则往往被视作第一部教会社会训导文件。在此后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教会的社会训导关注过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自己。单独地考察,我们可能会发现,每个时期,甚至每一篇文献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及其观点都各不相同,有些文献的观点可能还存在相互对立的情况。但是总体看来.天主教社会训导还是呈现出比较突出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这种一致性和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夫至大"牧函是天主教历史上的一份重要的文件,曾对中国近代天主教的本地化起过相当大的作用,是教宗本笃十五在1919年11月30日颁发的。但在颁发之后,遭遇了中国不同群体或欢迎或抵拒的各种反应。本文将梳理1920-1940年代围绕夫至大的史实,并着重通过分析1944年夫至大25周年纪念活动和文章,管窥1940年代中期中国天主教会在本土化进程上的进展(如国籍神职增多、人才培养力度加大等)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如经济压力以及中外籍传教士的关系等),由此尝试比较新教与天主教在本地化路径上的相同与区别之处。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作为思想和建制统一的大公教会,对圣经批评运动和思潮的回应最为全面和严肃.罗马教廷自宗教改革运动以来在大公会议宪章、教宗通谕和信函的正式文件中多次对圣经批评运动做出回应.最重要的是七大文献分别是:特伦托会议《关于圣经正典的敕令》(1546年),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的《天主之子宪章》 (Dei Filius,1870年),利奥八世的通谕《上智之天主》(Providentissimus Deus,1893年),本笃十五《安慰之圣神》(Spiritus Paraclitus,1920年)庇护七世通谕《圣神之默感》(Divino Afflante Spiritu,1943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的《天主启示宪章》(Dei Verbum,1965),以及本笃十六最近的牧函《主之道》(Verbum Domini,2008年).本文拟以这七大文献的要点和历史背景为切入点,梳理圣经批评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天主教义教理和学术思想的影响,最后反思圣经批评所引起的基督宗教学术思想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上帝在地球上被玷污了--基督教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教宗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1920--)在题为《社会关怀》(Solicitudo Rei So-cialis)的通谕里,呼吁人类的发展应该包括“对于自然界万物的尊重”,他说:“造物主赋予人类  相似文献   

7.
《圣教新条例》是山西潞安教区1921年刻印的一部地方性的教会礼规文本。它不仅采用了当地的方言、俗语、句式、语气,其各项规定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了变通,并吸收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采纳了一些当地通行的做法。从《圣教新条例》的表达形式、内容可知,民国时期天主教的礼规已本地化,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本地化。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的天主教中国化工作需要以史为鉴,充分吸取"礼仪之争"的教训与《夫至大》通谕的启迪,在坚持天主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要坚决杜绝普遍主义所追求的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解释权,维护国家主权的权威性。让中国天主教呈现明显的中国特色,使天主教真正起到化育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但是没有仁爱宽恕,也不会有真正的正义。历史告诉我们:正义的逻辑往往会出卖自己,使自己变质,变成仇恨、报复、残暴……故在仁爱与宽恕中才能有真正的正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2004年元旦《和平文告》《世界正义》教会训导文献1,是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后。教宗保禄六世在罗马召开的第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教会史、教会法的双重视角交互考察教宗选举在历史上的变化形态以及日益精细、独立的制度化过程。透过教会史的视角,不难看出,在11世纪中叶之前,罗马主教的选举既非完全的独立自主,也非有着清晰明确的制度框架,相反,却是受到世俗权力的不断干预,而其自身的制度化举措既不明晰,也不成熟;而从教宗尼古拉二世开始,今日由枢机团选举教宗的基本模式方才得以建立,并影响至今。此后,历经种种波折,一直到前任教宗本笃十六时期,有关教宗选举的法律化、制度化探索和优化仍未止步,相信在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就职仪式于四月二十四日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就职仪式既充满教会传统意义,也注入了新的礼仪元素。教宗就职礼的改革始于梵二会议,但在一九七八年若望保禄一世及若望保禄二世就职时仍未完成,一九七八年所采用的教宗就职礼只是过度性的。自教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照《圣经》文本记载,以及初期教会、中世纪、现当代等几个历史阶段线的线性时间顺序,从教会史、教会法的双重视角,以及神学、解经学等角度系统梳理了教宗首席权在历史上形成的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化、制度化叙事。而1962—1965年间召开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在有关教宗首席权和主教们及教宗关系的议题上形成了圆满共识,从而在教宗首席权和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大公主义至上论的张力之间找到了一个目前为止最完整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11月21日至23日,八届一次神学研究委员会会议暨教会本地化神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神学研究委员会和研究室主办,旨在贯彻落实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关于大力推进神学研究的精神,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实际的本地化神学思想体系,发挥天主教信仰在中国当今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天主教传入我国,随之而来的是天主教神学及经院哲学。这些文化固然有它的价值,但是还不能被中国民众所接纳或吸引。在探讨教会本地化的过程中,应该从神学本地化来探索、研讨产生为大众所能接受的中国天主教神学。提倡教会应本地化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已结束三十多年了,但现在中国修生所学所用的仍是翻译成中文的土林哲学及以欧洲文化为载体的教会神学。中国人的文化和思想,是重事实,而西方人的文化和思想是重概念。其实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与基督的思想是吻合的。我们可以看着孔子的《论语》,再看看四《福音广者之间有许多相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15.
海外信息     
教宗于10月16日颁布《玫瑰童贞圣母》,为传统的玫瑰经十五端增辟[光明五端],使之成为二十端的经文,并宣布今年10月至明年10月为[玫瑰经年]。这道牧函名叫《玫瑰童贞圣母》,内容在阐述他为传统的玫瑰经十五端增辟五端,使之成为二十端的各种理由。教宗在签署牧函之后,并向普世教会宣布今年10月至明年10月为[玫瑰经年]。为了这个重要的日子,教宗特别请意大利南部庞贝城玫瑰圣母大殿把供奉殿内的显灵迹的玫瑰圣母像护送到罗马圣伯多禄广场,让各国的朝圣人士瞻仰。  相似文献   

16.
宗教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对话无疑会减少因宗教纠纷发生战争的危险从而增进世界和平,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罗马天主教会从100多年前就曾经开始为改善与其它教会和其它宗教的关系而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便是没有平等待人。而在当代,罗马天主教会之所以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走出历史中特别是近代史中形成的困境,开创出自己生存的新空间,其自我反省和宽容立场是决定性因素。梵二会议的发起者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会议开幕之后不久发表《世上和平》通谕,宣布天主教会要开展同全世界“一切有良好意愿的人”的普遍对话,…  相似文献   

17.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本名卡罗尔·沃伊蒂瓦(Karol Wojtyla),1920年5月18日出生在波兰,1978年当选为教宗,取名若望保禄二世。他是教会历史上450多年来第一位非意大利籍教宗,也是任期第三长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是一位活动能力特别强的教宗,他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牧灵方式,即通过周游全球进行牧灵访问以宣传天主教教义。他精  相似文献   

18.
谈圣体奥迹     
最近教廷公布将在今年底发表新的“圣体奥迹”通谕,其原因是要强调耶稣基督确实存在圣体中,更因为敬礼圣体的习惯在很多国家都已见式微,故此教宗极愿借此机会,重新鼓舞、振作信友们恢复敬礼耶稣圣体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真理的光辉》和道德神学陈瑾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通计谕1993年11月5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发布了他关于道德神学的通谕《真理的光辉》(VeritatisSplendor)。这个通谕世人期待已久,并对此作了许多猜测,因为教皇在1987年就说过,他要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主教》2004,(6):46-46
枢机团团长拉青格枢机,昨天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了一台追思弥撒,追悼先教宗保禄六世和若望保禄一世。拉青格枢机在弥撒讲道中回忆说:“教宗保禄六世和若望保禄一世,以宗徒的勇气,坚强了他们的弟兄。”“教宗们坚毅不摇的信德是有形可见的磐石,教会便是建立在这磐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