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州市中心繁华的一德路上,坐北向南面向珠江矗立着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全部用花岗岩石砌造,被称为“石室”、“石室耶稣圣心大教堂”或“石室教堂”。教堂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建筑总面积2754平方米。它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也是目前国内甚至东南亚最大的一座双尖塔哥特式石结构、保存比较完整的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石室建筑的美与价值哥特式建筑艺术包括五个元素: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束柱、屋顶的尖拱、强劲的飞扶壁和花式窗棂。石室教堂把这几个元素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走近石…  相似文献   

2.
大三巴牌坊     
《天风》2015,(12)
<正>大三巴牌坊原是澳门圣保罗教堂的前壁。1562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起了这座当地最大的教堂。葡语"圣保罗"发音接近当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此后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罗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不料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前壁,因剩下的前壁与  相似文献   

3.
苏喜乐 《天风》2018,(5):11-12
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教堂建筑中国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过往人们总是以西方教堂的样式为教堂建筑的“样板”,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丰富的建筑文化,基督教在某一处境中要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这融合当然也包括基督教教堂建筑方面的融合。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同工讨论教堂建筑应有的中国元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4.
(天亚社·澳门讯)天主教随着葡萄牙1557年管治澳门传入当地,四百多年陆续兴建了不少教堂,这些教堂也随着四个世纪的变迁成为历史的见证。澳门占地21平方公里,有六个堂区和两个传教区,共21座天主教堂及小堂,矗立在澳门半岛、仔及路环两个小岛,当中大部分座...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的艺术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其中,以中世纪艺术高峰与末期盛行的哥特式建筑为典型之一,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在哥特式建筑中,彩色的玻璃花窗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哥特式教堂台廊、楼廊的取消与侧廊窗面积的增加,使教堂大面积采用排窗,而彩色的玻璃花窗赋予了教堂光线与色彩,使教堂内部充满了神圣和光幻。智慧的工匠以彩色玻璃镶嵌出一幅幅画作,新的艺术形式绽放在哥特式教堂中,为教堂的内部空间营造了浓重宗教氛围和艺术气息,也为中世纪宗教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耸立着一座色彩斑澜、风格独特的东正教教堂。它与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交相辉映,是红场上显著的标志和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它们一起构成了俄国的象征、莫斯科的名片图案。这座教堂,就是举世闻名的瓦西里升天教堂。它每每出现在有关苏俄的书刊封面上和电视荧屏上,许多人,即便是没有到过苏俄,想必也会在脑海里留有它的深刻印象。然而,它来历如何,建筑结构怎样,有什么样的意蕴等等,却是大多数外国游客所不知道的。瓦西里升天教堂的正式名称叫作波克洛夫教堂。但是更加广为人知和被当地俄国人通用的是它的别名…  相似文献   

7.
宝岛台湾省,全境天主堂林立,分布着420多所公开举行弥撒的教堂,规模庞大的哥特式或罗马式的教堂建筑不多见,一般都是中小型圣堂为主,历史较短。近年新造的教堂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装饰,趋向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格局新颖、色彩和谐,体现出现代气息。特征标志:十字架古老的十字架,历来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共同标志。在一般情况下,教堂的十字架总是安置在建筑物的制高点,好让人们从老远的距离就看到,引起注目;也  相似文献   

8.
教堂建筑应该是信徒奉献给神的艺术杰作,每一个时代基督徒都应奉献出富有时代精神感、处境化的神学思考和有创造想象力的教堂。不少哲学家、美学家都一致认为:建筑是时代精神的焦点。建筑赋予人最自然最直观的视觉效果,要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只要看该时代的建筑便可以得知。教堂建筑也不例  相似文献   

9.
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督教堂,既可以为"体现中国特色"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教堂建筑的多样性"提供样本,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基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准确把握教堂建筑对宗教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堂建筑与传统建筑、民族建筑的关系。在我国现存很多具  相似文献   

10.
何琦 《天风》2001,(1):40-43
80年代以来,中国教会在历经文革极左路线的封杀、停滞多年后再次获得新生。文革中被关闭的教堂重又开放,由于各地教会发展迅速,为满足会众崇拜活动的需要,各地教会陆续开始建筑了许多新的教堂。细心的人若仔细查阅近些年来的宣传介绍各地新建教堂的图片资料,便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中国各地教会所新建的教堂大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的教堂。似乎,新哥特式教堂已成了中国新建教堂的唯一仿效的建筑样式,这实实在在是中国新建教堂在建筑设计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正自天主教传入中国以来,各地建造了很多中式风格的天主教堂。这些教堂的建筑彩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与天主教文化符号融合在一起,两者交相辉映,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天主教堂建筑装饰艺术。一中国传统建筑彩绘(俗称"丹青")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用油漆、矿物颜料等色彩,对梁枋、斗拱、柱等构件进行髹饰。建筑彩绘一方面是对建筑物的装饰,使色彩更加丰富、建筑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具有实用目的,可以对木建筑起到保护作用,减弱风雨、蛀虫等对木材的侵蚀。  相似文献   

12.
一、教堂建筑艺术风格 变化的历史特点 每一时代的建筑艺术不仅要体现这一时期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运用水平,而且还应体现出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心理、习惯和审美要求。教堂建筑理应是一种建筑艺术,它不仅积淀着时代建筑水平和时代审美观念等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浓缩着某一时代信徒深刻的神学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创造力,它是神学家和建筑师通力合作的结晶。 3世纪的宅第教堂,是在向后人诉说着基督教早期处在罗马帝国迫害之下,没有取得合法地位而只能在私人宅第进行礼拜的情景;4世纪君士坦丁时期,…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有机会到许多地方的教会上参观。看到许多地方的教堂都因弟兄姊妹增加而坐不下,看到或听到同工同道告诉说:“本堂即将要拆建”看到有的堂建筑还是不错的,只是教堂比不上其他新建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当前热议的"地摊经济"背景,通过考察摆摊最为密集的澳门历史城区,探讨澳门特别行政区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的类型,从澳门摆摊的由来、澳门对小摊贩的城市管理条例、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来阐述当前澳门摆摊的需求功能与市井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澳门摆摊经济的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经济复苏措施与建议,同时提升人们对目前澳门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文化保护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教堂建筑风格。近代贵州中西合璧式的天主教堂就是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堂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遗存不但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同时也为教堂建筑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何琦 《天风》2003,(10):24-25
宏伟的教堂建筑往往是DATHEDRAL和小GHAPEL的并存.以小GHAPEL采用现代集中式辐射状平面设计,而DATHEDRAL则采用古典巴西利卡长方形或能强调纵深感的现代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去参观位于山东济宁戴庄医院内的一个德国天主教堂。目前管理这个教堂的天主教会的周会长引领我参观几栋教堂建筑。教堂建筑已经超过百年,但是,我看到,整个教堂建筑依然庄严肃穆,依然完好无损,特别是内壁墙上的各种雕刻塑像依然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2,(6)
陕西省三原东关教堂,原名“救世堂”,始建于1915年,系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 教堂是以砖混为基础的土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最大跨度约12米,可容纳500余人同时作礼拜。该堂在建筑上既有西方教堂的特点,又有中国建筑的模式,两种特色完美结合,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相似文献   

19.
胡泉源 《天风》2016,(10):27-29
正教堂建筑伴随着教会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会之所信在特定时代的一种表达和传递。基督教在华的发展历史,同样也可从教堂建筑的发展中一窥端倪。当下在教堂建筑上存在的种种现象,也恰恰成了此时期教会在表达信仰的核心内容(神学思想)上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从中发现从原封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几次赴俄罗斯,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几乎随处可见、坚实牢固的石头建筑—一东正教教堂。有人说,东正教教堂是几百年来这片“西风可以自由吹入,东风可以随意袭来”的土地上“不变的看板”和“永久的名片”。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建筑继承拜占庭式风格又独具特色。从建筑外观看,一般呈多面体,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能看到较为完整的形状。尤为显著的是其葱头形穹顶揉进民问帐篷顶式样,显得更加浑圆饱满,而且色彩十分华丽夺目。穹顶数目均为奇数,小教堂常见一个或三个,大教堂多为五个或七个(俄语习惯用语中七喻意多)。每个穹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