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研究影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条件,160名学生分半在CAI和传统教学下,学习加法定律的法则(规则学习)以及应用法则进行简便计算(技能学习).结果表明:(1)和传统教学相比,规则学习的成绩和传统教学没有明显差异,但学习时间则明显少于传统教学;技能学习的成绩明显不如传统教学.(2)CAI组学生的教学成绩、学习时间、学习控制水平和态度之间都不存在明显的相关.(3)CAI组学生的教学成绩与学生智力水平明显相关.但与学生的平时成绩不存在明显相关,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控制水平和态度均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平时成绩无明显相关.(4)CAI组规则学习的学习控制水平明显高于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元认知特点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志海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2,25(4):435-438
研究考察大学生元认知各成份特点与学生学习动机、坚持性、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各成份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元认知的监控能力较薄弱。在元认知整体水平上存在性别差异。元认知的发展水平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经典的执行功能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通过自由报告法让被试对每次分类反应进行元认知监测、控制,以探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元认知控制、执行功能在元认知监测对认知操作输出(奖惩分数、正确应答比例提高指标)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执行功能指标中完成分类数、错误分类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数指标在元认知监测与正确应答比例提高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2)元认知监测在较低的执行功能水平上具有促进作用,即,当执行功能水平较低时,有效的元认知监测可以提高认知操作的输出成绩。研究结果支持元认知监控是与动机有关的、有意识的调节控制,为从理论上厘清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4.
学习困难学生阅读理解监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62名学习困难学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采用错误觉察技术对优差生的阅读理解监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对内部不一致与外部不一致的觉察能力,学习困难学生显著弱于优生;(2)外部不一致觉察水平与基于理解自信度评价的理解监控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相关,但方向不一致;内部不一致觉察水平与基于理解自信度评价的理解监控水平之间相关显著,且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法对城乡初中生进行元认知水平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初中生元认知水平总体差异显著,农村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总体低于城市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2)城乡初中生在认知前元认知体验和认知中元认知知识维度上差异显著。认知前元认知知识、认知中元认知体验、认知后元认知知识、认知后元认知体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加强教师和学生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I)、(II)》和《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对231名学优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学优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学习习惯和应试技能存在显著性差异;(2)城市学优儿童的学习生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阅读习惯和技能明显优于农村学优儿童;(3)学优女生在学习适应性明显好于男生,但女生有独立性差、情绪障碍等症状,而学优男生则在学习习惯方面不如女生。在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方面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4)除了对学校的态度因子外,学优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阅读习惯和技能、准备与应试等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学几何教学中计算机不同应用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陈琦 《心理学报》2000,32(1):75-81
计算机应用于教育存在两种常见模式:工具模式和辅导者模式(CAI)。该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这两种模式教学效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设计出以画笔为工具软件的合作工具模式和合作CAI,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几何教学研究。研究采用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考察不同应用模式在几何知识和推理能力方面的教学效果,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考察学生和教师的态度与动机,作品分析法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验结果表明:①合作工具模式在几何知识和推理能力方面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合作CAI,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②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工具模式的有效性;③表征的特征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监控作为元认知的核心成分,是内隐程度较高的心理活动。研究采用认知操作法,以MasterMind游戏任务为载体,从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的角度,探讨了元认知监控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元认知监测对元认知控制的作用受到认知灵活性的调节作用。对于高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越高,元认知控制越好;对于低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的高低不会引起元认知控制水平的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认知灵活性的学生能根据元认知监测进行有效元认知控制,而低认知灵活性的学生其元认知监测水平的提高没有影响元认知控制。结合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刘海燕  邓淑红 《心理科学》2007,30(2):454-457
以217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计算机监控的活动操作法,探讨课堂成就目标定向、任务难度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元认知监控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课堂掌握目标定向下均比在课堂成绩目标定向下更多地运用元认知监控策略;(2)高学业学生在较难任务上比较易任务上更多地运用元认知监控策略;低学业学生,在课堂掌握目标定向下.在较难任务上比较易任务上更多地使用元认知监控策略;在课堂成绩目标定向下,与课堂掌握目标定向情形相反;(3)临场动机中的自我效能感、目标方向、努力程度在课堂成就目标定向、任务难度对元认知监控策略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决策信心是个体对自身决策正确性的主观评价,是对决策过程的元认知体验。决策信心校准指决策信心水平与实际的决策正确率之间的匹配程度,其指标有信心水平和决策正确率的相关系数及Type II信号检测论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roc)等。已有研究发现进行决策信心评估能够增强对当前或后续决策的元认知监控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效应是否依赖于个体的决策信心校准水平。本研究通过设置知觉决策后是否进行决策信心评估(有信心评估与无信心评估)两种条件,考察个体决策信心的校准水平(Aroc)对元认知监控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无信心评估条件相比,有信心评估的决策反应时显著增长,决策正确率显著提高(p<0.005);2)Aroc与有、无信心评估条件下决策正确率的增加值显著正相关(r=0.25,p=0.034),且高Aroc组的决策正确率增加值显著高于低Aroc组(p<0.05)。结果表明,在知觉决策过程中加入决策信心评估具有增强元认知监控作用的效应,体现为决策时间的增长和决策正确率的提高。并且,这种效应的大小依赖于个体的决策信心校准水平,校准水平越高元认知监控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11.
以227名大学二年级理科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学习策略在思维风格与数学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在等级制风格与数学学业成就关系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而资源管理策略在等级制风格与数学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在整体性风格与数学学业成就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而资源管理策略在整体性风格与数学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3)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在开放性风格与数学学业成就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4)元认知策略在等级制风格与数学学业成就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在开放性风格与数学学业成就间的中介作用都是相对较大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计算机模拟发现学习任务,以49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在简单和复杂发现学习任务中,智力、元认知技能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简单任务中,三者关系基本符合混合模型;进行过多的元认知活动,并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复杂任务中,智力对学习成绩起主要预测作用。随着任务复杂性的增加,智力对学习的影响也随之变化,符合难度阈限理论的假设。任务复杂性不同时,智力、元认知技能和发现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难度阈限扩展理论。  相似文献   

13.
冼美君  邢强 《心理科学》2021,(4):850-857
采用“学习-迁移”范式 ,探讨了学习条件和样例相似性对类别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影响。实验选取虚构动物材料,采用2(学习条件:规则、无规则)×3(样例相似性:低、中、高)×2(匹配类型:正向匹配、反向匹配)混合实验设计,结果显示,在规则条件下,高样例相似性组正向匹配新项目的分类正确率显著高于反向匹配新项目的分类正确率;在无规则条件下,样例相似性越高,正向匹配新项目的分类准确率越高,所有项目的信心值也越高。这表明,规则和样例相似性是类别学习元认知判断的线索;在同一任务中,分类会涉及基于规则和基于相似性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访谈故事,比较了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表情调节知识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性别差异不显著,组别与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两组儿童发展趋势类似,发展水平不同;学习不良儿童报告出较少的社会定向目标,自我保护目标得分与一般儿童差异不显著;学习不良儿童缺少根据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灵活运用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而且较少把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和目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In four experiments, we examined the sources of metacognitive judgments during the categorisation of new items after the learning of old items was completed. In the rule condition, the categorisation rule was explicitly given to the participants during learning, while in the no-rule condition participants relied on feedback to infer category membership. In the transfer phase, two types of novel items were used: good and bad transfer items. Transfer items also differed in the level of similarity to their training pairs. In the rule condition, all types of transfer items were classified with high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In the no-rule condition, a dissociation between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was revealed. Good transfer items were classified more accurately than bad transfer items, whereas similar items were classified with higher confidence than dissimilar items. 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 the utilisation of two potential cues for metacognitive judgments: declarative knowledge if the correct rule is explicitly available, and item similarity if it is difficult to infer the correct rule from feedback.  相似文献   

16.
知识教学中认知策略与原有知识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燕 《心理科学》1998,21(5):415-419
模拟课堂教学情境,探讨知识教学中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原有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策略学习只有在学习者具备适当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当原有知识缺乏时,策略教学对学习成绩没有显著性影响;原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该结论对于实际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探讨自我调节学习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以558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了学业控制感在自我调节学习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以及人际关系的调节模型。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级后,自我调节学习能有效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控制感在自我调节学习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人际关系在自我调节学习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低自我调节学习个体,高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显著高于低人际关系,而对于高自我调节学习个体而言,高低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   总被引:110,自引:0,他引:110  
汪玲  郭德俊 《心理学报》2000,32(4):458-463
该文就元认知的本质和要素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对已有的相关观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元认知的内涵界定为“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并确定了元认知活动的三要素,即元认知技能、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论述了每一要素在元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元认知三要素关系示意图描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情境下临场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对学习结果的中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儒德  陈琦 《心理学报》2000,32(2):197-202
探讨在两种学习目标(大致浏览与全面掌握)与两种时间压力(无时间限制提示与有时间限制提示)的情境下,60名被试的临场自我调节学习活动水平对两种学习结果(选择题测验与作文)的中介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境下,无论学习目标高低或时间压力大小,被试的选择题测验成绩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作文成绩均存在显著差异;被试的临场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存在显著差异;被试的部分临场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对学习结果具有中介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元认知训练的动机增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玲  郭德俊  方平 《心理科学》2005,28(4):881-884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心理学研究者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干预动机变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我们认为,认知干预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本研究对47名初二学生进行为期三周的数学元认知训练。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元认知训练中,被试的动机和元认知都有一定改善;路径分析进一步表明,元认知的改善导致了动机的改善。这一结论为动机激发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并且使我们对于元认知与动机的关系形成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