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学生受欺负状况与心理控制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采用自陈问卷方法,考察了108名中学生的心理控制感与受欺负状况的关系。结果:在生活外控、社交内控、受身体欺负上,男高于女。高中生受身体欺负比初中生少,而未知控制更多。受社会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受言语欺负与社交外控、生活外控、外部控制有正相关;与社交内控、躯体内控有负相关。受财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外部控制对受社会性欺负、言语欺负和财产欺负有预测作用;躯体内控对受言语欺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倾向的关系,并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对抑郁倾向关系上的中介效应。方法:随机选取350名大学生接受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抑郁与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机遇和有势力的他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内控性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和机遇、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抑郁倾向。(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内控性对抑郁倾向的作用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和机遇各自可以独立预测抑郁倾向。结论:自我效能感是内控性预测抑郁倾向的完全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机遇预测抑郁倾向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控制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SCL-90中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占学生人数的25.33%,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父母的文化和职业等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控制感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心理内控倾向者相比,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  相似文献   

4.
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郝振  崔丽娟 《心理科学》2007,30(5):1199-1201,1207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采用量表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适应性上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该研究结果上,深入分析了高自尊和内控归因这两种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乐观人格、自我和谐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取向量表修订版(LOT-R)、自我和谐问卷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2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乐观人格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乐观人格和自我和谐与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之间呈显著相关;内控性和机遇对乐观具有预测作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对自我和谐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能显著地预测乐观和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6.
郭庆科  姜晶  王洪友 《心理科学》2012,35(6):1491-1496
以某民族大学的2006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MMCS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性能。结果表明MMCS的信度与国外基本相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在分解出正向和反向陈述效应后MMCS呈现出较好的模型拟合度。对MMCS的8个分量表总分所做的因素分析发现了清晰的因素结构,与理论假设非常符合。这些结果说明中国人也存在内外控的心理结构。但不同的是中国被试中内控和外控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相关的,且表现出内控强于外控的倾向。通过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相关分析发现外控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过强的内控也不好,而既不过分外控也不过分内控的适度控制方式可能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最理想的心理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7.
心理控制源期望的认知-知识系统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登峰 《心理学报》1996,29(1):70-75
在总结了有关心理控制源期望的理论与实证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在责备、辩解、生活事件知觉与心身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将心理控制源期望重新界定为一种“认知-知识系统模型”:个体的心理控制源期望既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一般性的内控或外控的倾向性,又受对情境特点的认知的影响,两者有交互作用,而且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也起重要的作用。这一模型总结了中国被试的研究结果,并且在人格、社会心理及临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1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 (心理控制源: 外控型、内控型)×2 (自我道德感: 内疚感、羞耻感) 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了外控和内控大学生在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不同的自我道德情感下反事实思维内容的差异。结果表明:(1)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不同内容的诱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外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内疚感和羞耻感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影响;(2) 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受到了心理控制源与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自我道德情感的交互影响:外控者在羞耻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羞耻感的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以中西方不同被试而得出的内疚感和羞耻感与反事实思维关系的矛盾结论。  相似文献   

9.
田芊  邓士昌 《心理科学》2011,34(2):348-354
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以62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本研究考察了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对唤起性、回避性2类拖延行为的综合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唤起性拖延,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型有负向直接影响,而机遇控制型则有正向直接影响;对于回避性拖延,权威控制型有正向直接影响。同时,时间管理倾向负向影响唤起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其中对唤起性拖延的影响是通过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型和机遇控制型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以内控型为中介是其主要影响路径;对回避性拖延的影响则是存在着直接影响和以心理控制源中的权威控制型为中介来间接影响两条路径,直接影响是主要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大学生控制源测量问卷、职业成熟度量表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调查问卷对重庆、北京、吉林、天津4地4所高校的386名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聋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职业成熟度与求职行为的关系,揭示职业成熟度在心理控制源与求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内控对职业成熟度和求职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职业成熟度在内控与求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职业成熟度在外控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杨林会  张瑾  王滔 《心理科学》2019,(5):1209-1216
采用中国大学生控制源测量问卷、职业成熟度量表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调查问卷对重庆、北京、吉林、天津4地4所高校的386名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聋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职业成熟度与求职行为的关系,揭示职业成熟度在心理控制源与求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内控对职业成熟度和求职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职业成熟度在内控与求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职业成熟度在外控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未来时间透视及其与控制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用修订的Fingman和Perlmuter的未来时间透视问卷、Lev-enson的控制观量表对167名大学生、46名进修教师和33名老年大学学员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年龄被试者的未来时间透视具有相似的模式,即关注近的未来,并具有显着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②被试者关注未来时间的长度与控制观的内控水平呈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两水平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关注未来时间的密度与控制观的三水平均呈微弱相关;但思考未来时间的清晰度与控制观的内控水平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两水平则呈显着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茂林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4,27(4):821-823
本研究使用投射法这一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朱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攻击行为内隐社会认知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而言,未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内隐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罪犯的内控程度要低于常人的内控程度。从而得出罪犯产生攻击性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归因存在偏差,支持了攻击行为成因的归因模型。未成年人男女两性在内隐的内外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且结果提示归因方式与女性罪犯的攻击行为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国外研究者认为高自尊个体的内控性高,因此其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不那么强烈,而国内研究者从集体文化(中国)考虑,则认为高自尊个体的社会认可需求较高,因此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更强烈.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作为应激情境,采集4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在这一情境下的客观参数(心率)作为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指标,通过问卷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内控性水平和社会认可需求水平,考察自尊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被试的自尊水平与应激情境下的心率呈正相关,并且社会认可需求在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自尊预测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模型可能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自我概念和动机定向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五十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界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能力知觉、控制知觉和动机定向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能力知觉(包括能力评价和能力情感)、控制知觉(包括不可知控制和内控-依赖他人)和动机定向之间的关系以不可知控制为中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及发展差异.这个结论对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控制点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它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J·B·罗特于1966年提出,意指个体解释其成功和失败的倾向性。根据控制点可将学生分为内控型与外控型。内控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业成绩都是自己的能力等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所作的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并相信奖赏依赖于自己的行为,他们倾向于慎思、任务定向和持久性。而外控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业成绩受到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摆布的影响,并认为奖赏不依赖于自己的行为,他们倾向于分心、敌意、更少任务定向。当然,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极端内控者和极端外控者并不多见。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两个极端之间的轨迹点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与归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检验归因对教师倦怠的影响。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与归因问卷调查170名中学教师。结果表明,中学教师的情绪倦怠程度并不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体验较严重的倦怠状态;内控性与机遇两个控制源与倦怠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权势只与去个性化维度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只有内控性与机遇显著地预测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8.
四种社交类型大班幼儿内外控制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了“同伴提名法”和访谈问卷法,对北京市区三所幼儿园的6个大班幼儿进行了社交类型与内外控制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班幼儿的内外控是稳定的,支持了麦克尔(Mischel,M.)的实验结果。受欢迎型幼儿在内控点上人数占优,被拒绝型幼儿在外控点上人数居多。在日常生活选择中无论成就感还是失败感幼儿的外控得分要显着高于内控得分,但在失败感上内控得分显着高于在成就感上的内控得分。幼儿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评价具有公正性,把成就和失败都归因于教师的居多。在他人具体评价时幼儿更易于倾向内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问卷、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5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控制感的内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p〈0.01);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呈显著负相关(r=-0.202,r=-0.216,p〈0.01)。结论:大学生的控制源对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结构及IPC量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使用 H.莱文森的 IPC 量表对176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测试。初步的因素分析及与美国大学生的比较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显示了心理控制源的三维结构,可用于中国大学生被试;在机遇控制定向维度上,中国大学生体现出明显高于美国大学生的倾向;而与自身相比,中国学生则更偏向于心理内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