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06,(5)
加拿大教会强烈反对财团扩建赌场加拿大基督教界对加拿大赌业财团最近准备在该国投资兴建四个大型的博彩娱乐中心表示强烈反对。加拿大“基督徒爱华会”还发起成立了“反对赌场扩建多元文化联盟”(Multicultural Coalition Against Gambling Expansion,MCAGE),呼吁民众一同发挥监察作用。“加拿大福音团契”(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Canada) 对赌博业也明确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2.
灯下翻阅《清史列传·牛运震传》。牛运震是清代的一名县官。他性开敏,有判制。居官不延幕友,事虽钧棘,辄自治。在任时,他坚持为官做到“三个字”:“俭”、“简”、“检”。掩卷深思,颇多感触。 以“俭”、“简”、“检”三字为官,谈起轻松,实行则难。过去如此,今天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古代为官的在“三个字”中做到一个,就算好官。  相似文献   

3.
双宾语三题     
一、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宾语,两个宾语间互不发生结构关系。形不成语言单位,这是一般双宾语的特征。这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近宾指人,远宾指物;二是近宾、远宾都指物;三是近宾、远宾都指人。还有一种特殊类型,在两个宾语都指人时,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结构关系,这就突破了“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要求,值得注意。如: ①大家叫她祥林嫂。②职工们都称他好管家。③我从小就唤她“芳妹子”。“她祥林嫂”、“他好管家”、“她芳妹子”都近似名词性主谓短语,“她”“与”“祥林嫂”、“他”与“好管家”、“她”与“芳妹子”可以分别发生直接陈述关系,主谓之间可以加逗号,也可以加“为”、“是”之类动词,构成主谓句。如果  相似文献   

4.
什切潘斯基(Jan Szczepański)博士,是波兰科学院副院长。在本文里,他试图总结一种所谓关于“他人”的通俗哲学,从而提出一些关于人、人性的新看法。他认为,他人是我存在的条件,离他则无我。反之亦然。在我与他之间有一种“中间”关系,即他称之为“奇怪的空间”。人之善恶并不是天然就在我或他之内,而是在于这个地处我与他当中的“奇怪的空间”之中。作者进而提出三个世界论:外在的物质世界、内在的精神世界以及在这二者之间的“中间”世界;后者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而是“社会性的”,因此又称为社会世界。人类社会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都来源于此。三个世界——人类存在的三个方面涉及人的生活的全部范围。一个完人是善于处理这三方面关系的人。作者又认为,人需要全面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否则,就不能全面理解自己的人性。可是,人的内在世界(对他人)是密封着的,看不透的;所以,作者得出结论:人从来就不能够采取完全人性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什切潘斯基的“中间”世界论,使人想起马赫和詹姆士的非心非物的“中间东西”。两者似不无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最美的奇迹     
三个外科医生在一起争夸自己的医术。第一个说:“我给一个人接上胳膊,他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棒球手。”第二个说:“我给一个人接好了腿,他现在是世界上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第三个说:“我为一个厌世者接上了笑神经,他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第一个医生和第二个医生的确是医术高明,他们的手术能让缺胳膊  相似文献   

6.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国学大师。这三个称号与其一生主要从事的三个治学领域相对应,如他在《张岱年学术论著自选集》的“自序”中说:“自30年代以来,我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哲学理论问题的探索,二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三是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张岱年全集》第8卷,第247页)在这三个治学领域中,张先生有时候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放在前面,如他在《我与中国20世纪》和《八十自述》中所说就是如此。(同上,第525、626页)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张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而且他在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1983年第5期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李芳杰同志《“畸零人”?》一文,文章认为“‘畸零人’一词的新造值得商榷。”共实,“畸零人”一词并非新造。《红楼梦》第63回中,妙玉给宝玉下了个帖子,因她下着“槛外人”三字,宝玉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于是,邢岫崓给宝玉出主意,说道:“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相似文献   

8.
谢炳国 《天风》2016,(6):7-9
正经文:玛3:7,4:6“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6月19日是父亲节,所以我用《玛拉基书》的三个“转向”和大家一起思考父亲节的信息,从中得到教益:一是世人的心要转向上帝,二是父亲的心要转向儿女,三是儿女的心要转向父亲。先介绍一下《玛拉基书》的主要信息,“玛拉基”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使者”,玛拉基是旧约最后一位先知,所以也有人称玛拉基为“末后的先知”。因为从他以后,以色列民中有  相似文献   

9.
奇联妙对     
乾隆三下江南时,见一农家大院正在操办喜事,于是他逢场作戏,送上三个铜钱,在礼账桌前出了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他想难住人家,桌前的人都互目而视,无人作答,正在此时一个马童脱口而出:“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众人拍手叫好,连声称妙。  相似文献   

10.
用人之长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几个老板大谈自己的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说:“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准备找机会将他们炒掉。”另一位老板问道:“他们为何不成才?”“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第二个老板听后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三个人第二天来到这个公司报到。老板给他们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质量管理;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整天在外闲荡的人,让他负责商品宣传,整天在外面跑来跑去。三个人不…  相似文献   

11.
智频大师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创始人,而且是中国佛教的奠基者。他的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圆顿止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三个部分,总括起来,便是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境行果”。天台宗就是依靠这套理论创立的。他的佛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面子     
从前,有个尿粪把头名叫汪泽济,此人略通文字,喜欢附庸风雅。他有四个女婿。一年他做寿,四个女婿齐来祝贺。席间,汪泽济想考考女婿们,便开言道:“今日饮酒,要破一破过去饮闷酒的旧例,大家来行一个酒令如何?”四个女婿异口同声地说:“岳父大人这主意不错。但不知这酒令怎么个行法?”江泽济道:“第一句第二句要用三个同旁字或三个同头字组成,第三句把一二句合并,意义要切合自己的身份,末句三字以‘好’字开头作赞语结束。虽非诗词,也算歌谣。作不出来的,要罚酒并不准吃菜。”四个女婿齐声说“好”。  相似文献   

13.
结果补语是补语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一般的结果补语比较容易分析辨认,如:“他把书撕破了”,“老汉给孙子弄糊涂了”,“他妈气得连饭都不吃”这三个句子,把“破”、“糊涂”、“连吃都不吃”划成补语就成了.但,问题往往不那么简单,譬如象“他喝醉了酒”和“他笑破了肚皮”这两个句子中的结果补语该怎么划呢? 从表面上看,“他喝醉了酒”和“他笑破了肚皮”结构形式是一样的:代词+动补式词组+时态助词+名词.但,这两个句子从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意识的认知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意识 ,其认知特征主要有三 :一是人道为本 ,自觉觉他 ;二是“是”“应”同辙 ,智仁并举 ;三是情理交融 ,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写道:孙悟空被妖怪阻挡在“小雷音寺”,不得前进,在“东求西告枉劳心”时,弥勒佛降临告诉悟空:“他(妖怪)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内看宁,他把我这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行者  相似文献   

16.
正何猷君是谁?看过2018年1月《最强大脑》节目的都知道,他是该节目上先后夺得《数字华容道》和《层叠消融》两个冠军而进入直通赛的选手。如果再说出他的家世,你一定会惊得目瞪口呆。他出生于经营着香港和澳门最大赌场、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庞大家族,他的父亲就是叱咤风云了半个多世纪的澳门传奇赌王何鸿燊。作为豪门巨富何鸿燊的儿子,何猷君从小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但他并没有就此安享荣华,成为纨绔子弟。  相似文献   

17.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70-70
从前,有两个小和尚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想让着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安静地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向第二个小和尚炫耀。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讲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等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那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容。  相似文献   

19.
夏威夷佛缘     
“你现在的生活好吗?”师傅突然问。我沉吟,考虑如何说好?“不”,我终于说,眼圈便也红了。“放下它。”师傅坚决地说。“放下?”他做了对我不利的事,却要我放下?不!我的眼泪“刷”地流了出来。“我佛慈悲,一个学佛的人,是成佛菩萨,还是走向六道轮回,常常在一念之差,人生人生,是要了生死,出三界,要是一己私欲都放不下,如何一了生死,走出三界?他是你的丈夫,你不原谅他,谁还能原谅他?“南无阿弥陀佛。”师傅合掌。我想到了令我很烦很烦的生活,想到了我飘摇不定的婚姻,想到放生之外的话题:宽容,我感到有一柱阳光姿态昂扬地嵌进我的心———人应…  相似文献   

20.
作者(R.W.Sellars,1880年一)是批判实在论代表之一,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的编委,著有《批判实在论》、《进化的自然主义》等书。本文原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5年3月号,译时作了删节。作者说他主张“进化的唯物主义”,“拥护渐进论”,“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作者认为,英美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斗争中的三个主要竞争者。他反对各派哲学之间的斗争,要人们放弃对自己哲学的信仰,彼此“相互滋养”,并且要减少“哲学上的文化隔阂”,创立和追求一种既不属于这三派哲学但又把它们的特点融合起来的哲学。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时,他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颇感兴趣。他一方面诽谤和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唯物主义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混合”,是按照黑格尔的正一反一合思考问题,并且“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另方面企图模糊、取消辩证法同庸俗进化论的界线,辩证唯物主义同存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界线,寻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胡说什么“列宁寻求建立一种实在论”。作者说,存在主义在欧洲已成了流行品,它“作为第三哲学势力起作用”。他认为,存在主义的着重点就是人的状况问题。作者把萨特尔当作存在主义的代表,认为他对于研究这三派哲学“最有用”。他说萨特尔的观点是自然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然而,他却无意中给萨特尔帮了倒忙,道破了萨特尔伪装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认为他既想避开唯物主义又想避开唯心主义,力求用妥协的办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色勒士的观点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竭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时,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企图在哲学上使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彼此调和、互相融合,并且同现代修正主义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