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阿什努地区,原称卡力岗。这里有一部分人昔日是藏族,今日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们引起了民族学者和文化学者的极大兴趣,书面上称之为“昔藏今回”,平时人们有时也称之为卡力岗人。我们到卡力岗访问,发现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在日常交际时用安多藏语,年轻人会一些汉语。在清真寺阿訇还讲一些阿语。他们说,他们的祖先是藏族,后来才皈依了真主,化隆卡力岗地区原为藏族游牧地,地域虽辽阔,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很是闭塞。13世纪初,蒙古汉国为了灭金的战略需要,将西夏人强行迁徙到西北、西南地区,其中最…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将操藏语的穆斯林统称为“藏回”,其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这里的一部分藏族,由于长期与回族往来,归信了伊斯兰教,从而被周围的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称为“藏回”①;另一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居住的部分回族,在清中后期回民起义失败后,为躲避民族屠杀而迁移到藏族地区居住,出于生存的需要,这部分回族较快地学习和掌握了藏族的文化并适应了藏族的生活,但始终认同自身身份为回族,被其他民族称为“藏回”。两支“藏回”的共性是对回族的心理认同,尤其是在宗教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从而被划分为一个特…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常讲中国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这十个少数民族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很少有人知道在雪域高原之上有一些藏族群众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他们讲藏语方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着许多藏族风格。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循化县境内有一处藏族民间神山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共享的圣地,崇信该圣地的信众当中有藏、土、蒙古、撒拉、回、东乡等不同民族.藏语称“阿尼夏吾”,当地穆斯林叫“奄古鹿拱北”.围绕该圣地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宽容、共享和谐的特殊地域文化.历史文献及田野调查显示,这一区域内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经过此起彼伏的竞争博弈,最后做到了彼此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笔者提出: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徒之间若能深度了解彼此的民族情感、宗教禁忌、生活习俗等,就能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这也是阿尼夏吾神山信仰现象长期延存的内在根源.这一经验对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和谐共处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的东部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卡力岗”地区,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穆斯林群体,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成为人们研究跨文化族群的典型案例。“卡力岗”所处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民族地区。在这里生活着汉、回、  相似文献   

6.
阿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末稍,川、甘、青三省交界处,是藏民族聚居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伊斯兰教开始传入阿坝县。历史上阿坝县早已成为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物资集散地,随着阿坝藏族传统“杂崇节”的形成,各路商贾纷纷前往阿坝经商。加之阿坝草地麦桑土官华尔功臣烈鼓励经商,注重招商引资,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采取了专门划给外来客商居住的三个胡同作为定居点,当时称为大“甲康”、中“甲康”、新“甲康”(甲康:藏语即汉民族居住房);另外还制定了由土官和各大寺庙为外商优惠贷款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西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地区。殊不知,在佛寺林立的"圣城"拉萨还生活着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穆斯林群体,他们的生活习俗十分接近藏族,他们最流利、最易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是藏语,在喜庆日子里穿的最多的是藏装,招待客人最先上的是酥油茶。当地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穆斯林是我国较为独特的一个民族群体,主要居住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罕乌拉、敖伦布拉格、巴彦木仁、乌素图、宗别立、巴音浩特等苏木(即乡级行政单位)和镇,人口有2000人左右。巴彦淖尔盟也有少量蒙古族穆斯林。当地人们称他们为“蒙古回回”或“缠头回回”。他们的语言、文字、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同于蒙古族,以放牧为主,但信仰伊斯兰教,饮食习俗基本同于回族,但他们与其他蒙古族一样喜食奶食品。婚嫁习俗也和蒙古族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则要请阿訇主持婚礼,有少量伊斯兰教程序。解放以前,他们一般不与异教徒的蒙古族、汉族通婚,…  相似文献   

10.
初入西藏,就赶上了雪顿节。这是仅次于藏历新年的盛大节日。藏语“雪”即酸奶,“顿”即宴的意思,其来历与佛教有直接关联。释边牟尼佛在世时,出于悲悯凡夫僧众会在无意中杀生的考虑而特规定,僧人在夏季虫蚁活跃期要给夏安居——在寺中静修。自十五世纪宗喀巴大师创立以持戒为主的格鲁教派后,藏地佛寺就恢复了这一规则。当给夏完毕时,亲人们就会上山迎接归来的修行者,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要吃酸奶,边歌边舞,尽情享受家人团聚的幸福与喜悦。这一习俗后来便被正式确定为雪顿节。上山迎接亲人的活动演变成为僧俗共聚,一年一度的展示大…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法浅识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它强调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又有人称它为“法制宗教”。伊斯兰教的这一特点来源于其基本教义。首先,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古兰经指出,“今世是后世的耕耘场所”,穆斯林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从各方面严格约束自己,经受种种考验,以最终实现全心全意归向安拉。其次,伊斯兰教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反对离群索居和独善其身。正确处理个人事务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便成为穆斯林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也是穆斯林虔诚信仰的重要表现。为达到上述目的,伊斯兰教制定了穆斯林在信仰领域和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嘛呢堆,藏语称“嘛呢多朋”,是一个由大小不等的石块堆积而成的塔形石堆。“嘛呢”是观音菩萨明咒“六字真言”中的内容,意为“如意宝”;“多朋”是藏语“石堆”的意思。嘛呢堆主要是由刻有“六字真言”等经文和各种宗教图案、造像等石块垒积而成的一种石堆,上面插挂各色经幡和哈达,散见于藏族地区的高山、高原、草原、关隘、路口、河湖以及村落周围等处,供当地信教群众和过往教徒祈祷或祭拜之用。嘛呢堆最早称为“门扎”,意为“曼陀罗”,它的起源与藏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本教信仰有关,本教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信仰,以占卜休咎、祈福禳…  相似文献   

13.
藏族尼僧     
藏族尼僧德吉卓玛自佛教传入雪域藏地以后,在广大的藏族地区,就有为数不少的一大群藏族女性,尤其是年轻的藏族女性,削发入佛门,充当着“觉摩”(即“尼僧”)或“格隆玛”(即“比丘尼”)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她们以从事宗教活动,过着“出世”的宗教生活,构成了藏...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他们的经历与港台片中的“卧底神探”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有人说他们的奖金每年至少有几万甚至数十万元。 ★黑道上称其为“隐身杀手”,说他们比穿着制服的特警更可怕。  相似文献   

15.
中壤塘寺庙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头,北依壤巴娜山,似金虎横卧;南临自东向西北蜿蜒流淌的则曲河,形如青龙游于前。中壤塘寺庙由藏洼、确基、藏迪、泽曲四大寺所组成,是我国目前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素有“小西藏”之称。 初春一日,我俩与西南民院民研所的张建世和石硕老师一道,披着晨光,兴致勃勃地乘车从壤柯镇出发,翻越尕安玛山,沿则曲河溯流而上,去追寻中壤塘觉囊派的足迹。 这是一条由前人披荆斩棘开拓出来的不平凡的路…… 觉囊派是我国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一个教派,它以注重实修的“时轮九…  相似文献   

16.
"达尔尕"是青藏高原东缘大小金川流域嘉绒地区集歌舞、仪式、信仰等于一体的文化事象。本文基于对嘉绒地区"达尔尕"长期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藏汉史料对达尔尕进行文化分析,认为象雄文明是达尔尕产生的文化根基,达尔尕是苯教"圆崇拜"观念衍生出的审美仪式活动。达尔尕在嘉绒社会长期传承,其形式、内容、展演程式至今还保留着苯教文化的基因,是苯教观念浸润之下嘉绒藏族审美生活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且成为与其他民族区别的标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习俗大都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并与本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生存条件相关联,撒拉族便是一例。婚 姻 习 俗撒拉族的婚俗,既有宗教的影响,更具很深的历史烙印。《古兰经》谕示:“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的善良的奴婢,你们应当使他们互相配合。”(24∶32)穆圣强调说:“结婚是我的道路,不力行者,不是我的教民”。遵循这些经、训精神,从中亚迁来刚落居不久的撒拉族先民在当时男多女少的境况下,向就近的藏族求婚是很…  相似文献   

18.
弘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发展穆斯林经济与教育──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敏生光高占福在甘肃西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居住和生活着一批信奉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回族穆斯林,他们与当地藏、汉等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参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西道堂是创建于清末民...  相似文献   

19.
1984年第一期《西藏研究》刊登了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著名藏族学者才旦夏茸教授撰写的《藏传佛教各宗派名称辨析》一文。文章就汉语中有关藏传佛教宗派名称的习惯叫法作了辨析。关于不能同意称藏蒙传佛教为“喇嘛教”之见作者指出:“正如汉族地区自古盛行的佛教即称佛教才合乎本意而无争端一样,藏传佛教,汉语也应称佛教;或冠以地名,称西藏佛教;蒙传佛教则称蒙古佛教。我认为这样命名根本无错。”作者还指出:由于喇嘛教这一错误的名词,使现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藏族喇嘛们对佛法进行了许多改革和掺混,把藏蒙传佛教看成不同于佛教的“喇嘛教”,“是佛教的异类”。作者说:“这是绝不能同意的。”关于不同意称佛教宁玛派为“红教”之见文章说,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称呼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开始的。那时班智达牟迪及大译师仁钦桑  相似文献   

20.
塔塔爾族     
新疆維吾尔自治区——在这风景优美、地大物博、蘊藏丰富的土地上,生活着十三个兄弟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塔塔尔族,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新疆塔塔尔族的人数并不多,据1955年的統計,大約有6,000人。关于这个民族在新疆的居住年代,至今还沒有記載可查,不过在阿克苏和莎车地区,却有“塔塔尔渠”及“米夏日区”之称,由此可以推测在很久以前,这些地区生活过塔塔尔族和米夏日(塔塔尔族的一个部分),后来可能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