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下列一些重要方面初步探讨了新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经验:在文艺的政治属性与审美属性的关系问题上,文学即政治、去审美的倾向和文学即审美、去政治的倾向都是不妥当的;在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学的现代性,并借鉴审美的现代性,以利于社会的健全发展;在文艺的社会历史研究与人文研究的关系问题上,防止和克服用文学的社会历史研究排拒文学的人文研究或用文学的人文研究消解文学的社会历史研究的偏颇;在文学的内部规律研究与文学的外部规律研究的问题上,忽视文学的内部规律研究或用文学的内部规律研究取代文学的外部规律研究都是不完整的,应当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在初步探讨了新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预示了新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创造性文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实验的方法,对来自山西两所小学371名小学生创造性文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创造性文学问题提出能力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男女生在创造性文学问题提出能力上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3)城市小学生整体优于乡村小学生的发展,二者的发展趋势同中有异;(4)小学四年级、五年级是小学生创造性文学问题提出能力的两个关键期。  相似文献   

3.
画家为了艺术创作想方设法感受生活,同时寻资料,找灵感,有时还要阅读研究大量的文学经典和展览画册。从绘画创作与文学修养的关系,阐述文学修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内在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地阐明了文学修养是绘画创作的精神食粮,是艺术创作灵感之源泉。  相似文献   

4.
198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余国藩教授来华中师大中文系讲学,谈及宗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问题,并惠赠新作《宗教与中国文学——论<西游记>的玄道》(见台湾大学出版《中外文学》第15卷第6期)。其中讲到,有一些西方学者观察中国文学的结果,认为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发展最显著的不同点,是缺乏:“宗教启发性”而富于世俗性,由此表现出儒家思想的广阔影响,余国藩先生不以为然,便以《西游记》这部“喜剧性的宗教寓言”为例加以论析。本文不拟涉及整个中国文学中的宗教影响问题,仅就道教这种中国所固有的宗教同民间叙事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略作考察。  相似文献   

5.
佛教与文学的关系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从20世纪初开始,学界便开始广泛关注"佛教文学"。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佛教文学"的研究历程,考察学界关于"佛教文学"的研究现状,始终回避不了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佛教文学"?它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6.
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庄子·齐物论》的压篇之作,历来被视为是《庄子·齐物论》,乃至整部《庄子》的总结,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魅力。自张江教授提出"强制阐释"的观点后,学术界开始反思和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研究。在借鉴西方文论成果研究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时候,一部分学者往往忽视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错位现象,盲目照搬西方文学理论,落入"强制阐释"的误区。借探究庄周梦蝶研究中的强制阐释问题,从新的切入点认识庄周梦蝶,或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正确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文艺学的命运与走向,是个绕不开的大问题。李衍柱先生新近推出的自选集《文学理论:思辨与对话》,就记录了他对文学的时代是否已经终结、文学研究是否已经成为过去等问题的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在这部新作中,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有理有据地回答了中国文学文艺学向何处去的宏观方向问题,而且以丰富具体的研究实践侧面回应了如何推进文艺理论创新的方法问题,字里行间蕴含着推进信息时代文艺学建设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8.
海洋既是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同时又是一种精神财富。近年来,海洋文学研究逐渐兴起,水作为西方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诺思洛普·弗莱就多次提到《圣经》中的大洪水,认为洪水既有恶魔意象又有拯救意象。本文将探讨出埃及记中出现的海洋文学,即以水的各种形式出现的水的特性和意象。水具有多变的特征,导致文学作品中“水”意象滨彩纷呈。如:惩罚与拯救,警示,保护,净化洗礼,生命之源,媒介,镜子等意象都在出埃及记中有体现。通过分析这些水意象,能有助于理解圣经中的宗教文化,也能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学。  相似文献   

9.
佛教进入中土并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因缘"。几代学者对此进行探寻,使这一"大事因缘"逐渐被破解,中国文学的许多重大问题进一步明晰。陈允吉教授采用实证和思辨高度统一的研究方法在这一论域取得许多原创性成果。其论著学殖深厚,思理深刻,卓有创见,对破解佛教与中国文学的"大事因缘",厥功甚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学史观念日益丰富,在现当代领域“大文学史观一、“20世纪文学整体现”、“重写文学史”、“两岸三地文学走”等新的文学史理论范畴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其中,“重写文学史”现惫蕴含的关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意识形态性”和“去意识形态化”的矛盾,以反话语霸权的解构等问题启发了本文对“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人类世世代代漫长而执著的生命足迹,人类为了把握历史的脉络,为了反思历史形态中的自我形象,进行了长久艰苦的努力,从而使“历史与人”成为人类把握自身的基本思维向度。文学是“人学”,它必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映着这一存在维度,因此,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是学者和哲人们反反复复都绕不开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2.
孙一鸣 《美与时代》2013,(11):47-4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美学在国内开始引人关注。特别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社会,身体问题不再单纯的作为哲学问题来研究,而是渗透到文学、时尚、设计等各种文化现象之中。身体成为时尚、艺术研究者热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松 《美与时代》2005,(6):14-15
两千多年以来,经典文学文本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视野中一直是批评研究的中心对象,一部文学史基本上是经典文本序列的组合.然而,随着国际上信息革命带来的社会震荡和国内改革进程出现的新情况,对文学经典认定的机制也相应出现了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的日新月异,文学的生产载体和阅读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印刷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经典文本遭遇了电子媒体的猛烈冲击,文学研究的对象也向流行音乐、通俗文学、广播、服饰、文化产业、建筑、消费文化、日常生活及其中的制度、物件、行为方式等等发生了转移.我们如何面对经典与后经典这一研究对象的转移、文学发展现实对文学批评的强烈吁请这一处境呢?笔者试图对后经典批评的走向做出尝试性的探询.  相似文献   

14.
阅读文学小说曾经被认为只是大众消遣娱乐的方式,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阅读文学小说能够提升个体的社会认知。然而,有些研究并未发现阅读文学小说能够提升社会认知。本文首先批判性地分析支持和质疑“阅读文学小说提升社会认知”的相关证据,随后提出未来的研究将如何解决这一争论,包括开发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明确文学与小说的操作性定义、确定读者的关键特征、创新研究设计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9月21日,《文学评论》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邀请文学所和哲学所部分研究人员举行座谈会,就哲学和文学研究中共同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如何加强双方的合作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研究》主编陈筠泉同志首先谈了举行这样的联合座谈会的意义。他说,文学与哲学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现在更应该加强相互间的联系。从世界哲学发展的趋向来看,许多东西方哲学家已把研究的重心从科学哲学移向文化哲学,哲学家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宋徽宗的艺术生涯和花鸟画创作进行探讨,研究他作品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意义。采用文学与绘画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框架,通过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中的诗意绘画表达和画意文学表达,探讨诗画互文现象的意象共鸣和情感交融,同时探讨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展示了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变态心理为依据,研究的对象是他以前的心理学家所忽视的人的精神活动中的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深度心理学,不停留在心理的表面价值上。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是研究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还沟通了心理学与文学的联系,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进一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入地分析人物的  相似文献   

18.
雷恩海  李天保 《学海》2005,(2):179-186
唐代是中国散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2 0世纪的唐文研究,走过了百年艰难探索的漫长历程,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唐文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与唐诗研究相比较、与唐文的丰厚遗存相比较,仍然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弱点,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百年唐文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与反思,按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造成唐文研究滞后的原因,以期有助于唐文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当中.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带来了文化领域的全球化问题.是迎头赶上还是恪守民族身份,抵制全球化的大势所趋,这些都成为近年来文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01年1月18日-20日"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大学的举行更促使了全国各地学者都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如何认识全球化过程?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学民族性?通过借鉴西方人文学科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和结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许多学者和大小媒介都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着重要影响。英美文学从圣经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英美文化中,众多诗人、作家的作品都与圣经中的观念和意象紧密相关。客观、中肯地探寻圣经对英美作家作品的各种影响,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英美文学,把握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