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中,传统美术的现代转换一直是中国大多数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他们的理想是在中国传统美术资源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西方美术发展的成果,建立与中国文化身份相一致的、能代表中国文化身份的中国现代美术。在这种文化语境中,西北及甘肃区由于有丰富的汉唐历史文化资源而被艺术家所重视。甘肃由于其丰富的美术资源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构建新的美术体系及现当代中国艺术样式的资源挖掘地,特别是在雄强艺术风格的追求方面。  相似文献   

2.
黄品三作为近代上海老北门浸信会的第一位华人牧师,其个人境遇与19世纪近代中国的深刻巨变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就中国传统社会而言,他是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就基督新教传教事业而论,他是处在布道中心的教会领袖,基督教的发展为其身份地位的改变提供了时代机遇。简而言之,黄品三人生境遇的变化是19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他个人信仰选择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黄品三人生境遇的变化从时代和信仰两个方向为我们认识19世纪中国社会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激变提供了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3.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是一个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成就的世纪,是一个哲学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世纪。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社会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与此相应的是,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哲学革命:资本主义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预计要到下世纪中叶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5)
<正>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1950年起中国基督教界发起三自爱国运动,意在使中国教会脱离西方传教士的控制,去除西方的殖民色彩,实现中国教会独立自主自办,与国家的主权保持一致。1958年中国教会走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仅具有许多特征,而且涉及面比较广。宗教的社会身份主要通过它在社会上诸如文化、经济、心理调节以及社会慈善等方面功能得以展现。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自然亦不例外。本文主要从基督教对世界、中国社会发展及文明进步所做的贡献这个角度探讨基督教的社会身份问题。中国基督教在今日处境中发挥好这些社会身份,不仅使自身得以更好存在和健康发展,而且也能充分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方琪  栾琨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43-1157
多团队成员身份(multiple team membership)是指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以正式身份参与多个团队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以往围绕“团队数量”和“团队成员身份多样性”展开的研究未能对多团队成员身份的效应形成一致的认识和研究结论。因此, 在系统回顾发展历程、厘清概念内涵的基础上, 提炼出多团队成员身份“多重团队情境”和“多重团队认同”两个关键特征, 并从注意力资源视角、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梳理并发展多团队成员身份的作用机制。最后, 针对以往研究对多团队成员身份关键特征的关注缺失、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下有意义却尚未被探索的问题, 综合技术和时间等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革 《中国宗教》2014,(9):34-35
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9.
《原道》2010,(0)
<正>民族主义是20世纪的强势意识形态,它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结合,成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某种终极价值或最高信仰。可以说,当时所有的观念和思潮,都是实现民族主义的手段。要了解当前的民族主义观念,有必要对民族主义本身及20世纪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0.
浅谈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品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面向未来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社会群体的青少年,其品德教育的成败及品德素质构成,不仅关系着这一代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因其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的特殊身份而直接影响着21世纪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实力。面对迅速变革发展的中国,面对今日青少年品德教育的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