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灿  张亮 《世界哲学》2023,(1):25-34+160-161
G.卢卡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卢卡奇的个人际遇成为知识分子转向革命者的典型。然而,承载着卢卡奇共产主义哲学家和党的理论家身份的苏联时期,长期以来受到部分西方学者的非议与指责。本文认为,“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两种看似矛盾的指责,实际上都带有西方学院派学者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卢卡奇而言,苏联时期不仅是对其共产主义信仰的试炼,更是他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阶段。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文学的关键性讨论中,卢卡奇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建构作用,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产生了多重思想史效应。在国内外学界卢卡奇研究复兴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历史与文本的重访,系统梳理卢卡奇在苏联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历程,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考察卢卡奇苏联时期理论与方法的当代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及其基本观点说明卢卡奇是坚持并发展、扩充和深化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有人有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但那是探索中的错误,而不是有意识地要背离马克思主义。应该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试图解决现代资本主义甚至是后现代资本主义所存在问题的理论成果。思考其提出的时代问题,借鉴其使用的研究方法,吸收其得出的合理结论,对于发展、扩充和深化适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所需要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完全必要的,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2 0— 3 0年代 ,葛兰西、柯尔施、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① 提出批评。当时批评的主要论题有三个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是主体的能动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通过对这三个论题的批判性反思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作了自己的说明 ,创造出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从而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峙。苏俄马克思主义者也由此而把葛兰西、柯尔施和卢卡奇的哲学斥之为马克思主义的异端邪说 ,甚至斥之为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周宏 《学海》2002,42(4):203-204
实践的观点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地位。 2 0世纪 30年代 ,面对着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失 ,毛泽东积极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提出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是深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的。在《实践论》中 ,他把认识论与社会学说联系起来 ,提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革命实践是真正的历史运动。几乎与此对应 ,在西方 ,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针对第二国际、第三国际中的教条主义错误也竭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卢卡奇指出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应当…  相似文献   

5.
吴友军 《哲学动态》2006,2(6):47-51
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是以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反思方式,质疑和批判了庸俗“经济唯物主义”,从而引领了一大批蔑视第二国际教条主义传统的西方左派知识分子,走向反思的马克思主义。而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通过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出具了革命方案,其反思方式是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其解决方式是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的;前者是人本主义倾向的,后者是科学化的。因此,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存在着根本的理论困境,即对问题的反思方式和解决方式之间的矛盾。这一困境也大体奠定了卢卡奇本人理论发展以及继后的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李俊文 《世界哲学》2007,(4):102-106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以劳动为本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卢卡奇确定了劳动的本质性内涵:作为目的论设定过程、作为社会实践模式以及作为类自由模式的劳动。以历史性对存在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劳动为本体建构的关于社会存在的劳动本体论的基本内涵表现为,自然本体论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劳动创造着人及其本质,目的性劳动驱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卢卡奇的劳动本体论学说对重建与发展马克思实践哲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在20世纪20年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其思想是对当时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受到吞噬的积极抗争,其所开启的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积极关切、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内涵的强调和对无产阶级意识和文化的重视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第二国际对唯物史观进行机械化、片面化理解上是积极的、正确的,但由此走上用黑格尔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同样是片面的;它们分析东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下无产阶级革命需要不同方式,进而主张通过高举人道主义和文化思想批判的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解读;他们批判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开启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离解析、开启对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断裂"也是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涵和真谛。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构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基点和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结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之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联,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质和社会主义与生态发展的兼容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尝试。  相似文献   

9.
徐崇温近作《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久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內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评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全书共四十余万言,分为十二章。第一章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情况,以下各章,作者从哲学、社会政治理论、革命战略思想各个不同角度,全面评介了从卢卡奇到马勒等一系列人物。书中使用了大量国内不易见到的材料,其中有多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要想全面评介这部著作,需要大量篇幅,本文仅想介绍此书的几个特点,希望借此使读者对它的内容有一概括了解。  相似文献   

10.
颜岩 《现代哲学》2023,(6):11-18
《历史与阶级意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卢卡奇在书中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但由于未能完全洞察和拒斥黑格尔和韦伯思想中的保守主义成分,最终在理论上陷入了悖论。深刻剖析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法哲学以及韦伯的合理化和官僚制思想,揭露其中内含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因素,不仅是正确评价卢卡奇思想的根本前提,也是阻断《历史与阶级意识》理论错误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关键。梅扎罗斯对《历史与阶级意识》思想遗产的评估可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但由于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性方法的积极影响,因此他对卢卡奇思想中保守主义成分的评估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卢卡奇哲学的归属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久争不下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陷入卢卡奇思想的二重性之中,游离子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来认识卢卡奇。在卢卡奇一生的理论活动中,他一贯把劳动、实践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阐述,始终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阐释马克思主义。这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出现卢卡奇思想与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错综关系,造成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只有把握卢卡奇在劳动和实践问题上前后思想的变化,尤其是卢卡奇最后赋予劳动、实践概念的真正涵义,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占卡奇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今天,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对人的研究不能不成为哲学的主题。然而,要使人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相结合,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基础和环境下活动和创造的主体人的实际相结合,使哲学的繁荣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一批哲学新著都坚持了主体哲学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水乳交融。由范英先生主编的《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吕增奎  储诚喜 《学海》2003,3(3):51-54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存在两种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 ,一种是由卢卡奇开创的“主体主义”传统 ,反对第二国际的以经济原则为中心的客观主义和实践的机会主义 ,试图从马克思那里寻找革命的主体理论 ;另一种是以德拉·沃尔佩和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传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种“科学主义”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线索 ,其中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试图超越传统的认识论 ,力求在一种新的“认识论”层面上展开对马克思的创造性阐释。阿尔都塞既反对“客体主义” ,又反对“主体主义”这两种对马克思的解释模式 ,认为它们…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引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本文阐述了卢卡奇在这部著作中对拜物教的分析,揭示了拜物教和商品社会的关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克服和超越拜物教的意义,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宗教产生的根源、宗教发展的动力以及宗教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聂资鲁 《学海》2002,(1):205-206
刘林元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以下简称“《丰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丰碑》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主题 ,讴歌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 ,再现了八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 ,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这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思路。作者深刻地指出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所总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是梅劳一庞蒂的用法,即用它指称一种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代表的主要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另一种是安德森的用法,即用它指称包括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等13人在内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徐崇温同志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用法的一种毫无道理的综合,将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定义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股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这显然不是“西方学术界的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17.
一、卢卡奇为什么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 被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匈牙利著名学者卢卡奇,在《社会存在的本体论》(1964年开始撰写,1970年停止写作)中专门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问题。卢卡奇承认,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形态,所谓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现成地存在于马克思的文本中,而是他自己建构出来的(参见卢卡奇,上卷,第637页)。这样,我们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世界观、辩证观、实践观、价值观等富有意义的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马克思主义在范畴上外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但不能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等同于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除主要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的思想之外,还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布达佩斯学派”等理论思潮。而新马克思主义除了涵盖上述理论思潮外,还要加上“南斯拉夫实践学派”、波兰的A·沙夫、捷克的K·柯西克,美国的I·华勒斯坦、F·詹明信、法国的J·克莉斯多娃、李欧塔、德奥地区的欧菲等人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刚 《学海》2005,(1):90-98
我国当前正面临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型 ,社会公正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公正问题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 ,即共产党领导和正在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理当成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应吸取西方公正理论中的合理要素。解决公正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制度性的建构使这些理论真正落到实处 ,成为能动的实践力量。本文从此思路出发对当代转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