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讨论会     
不久前,我们服装行业的业务人员,专题讨论了抵制奇装异服问题,讨论会是由我掌握的。我觉得,逻辑思维规律的有关知识,在我掌握小组讨论过程中,起了很好的作用。讨论会开始,我先讲了讨论的中心和要求:“今天我们讨论抵制奇装异服,目的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家可以谈体会,也可以提问题,”讨论会进行得很热烈。讨论中某甲提了一个问题:“禁止上海顾客做奇装异服,为什么不禁止少数民族穿那些花花绿绿式样奇特的服装呢?”有人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扯开  相似文献   

2.
(五) 在不同条件下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上面我们已经讲过,虽然规律是具有客观性质的,但是除了“在天文、地质以及其他某些类似的过程中,人们即使认识了它们的发展规律,也确实无力影响它们”外,对其他过程,人们在发现了它们的规律,认识了它们的规律之后,就可以依靠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这样的事实中,我们就可以这样地提出问题:规律,包括经济规律,既然是具有客观性质的,那么为什么人的意志又可以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的过程发生影响呢?为什么人们又可以利用规律和怎样利用规律呢?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想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为什么可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心中之羊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空虚贫穷的日 子变得充实而富有。 有一个人经常向人们抱怨自己居住条件 太差。朋友劝他去向一位智者请教。 "你为什么不养一头羊呢?"智者听完他 的诉苦,这样建议道。 "什么?养羊?在哪里养?就这样我们已拥 挤不堪了!"他叫道。 "如果你想要生活得好,就按我说的试 一试吧!" "嗯,那好吧,让我试试看。" 于是他照智者说的去做了。没过几天, 他与朋友相遇了。 他一见朋友就开始嚷:"这位智者给我  相似文献   

4.
高峰强 《心理学探新》1990,(2):16-18,31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大惑不解的事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茶话会,过后有的津津乐道吃的糖果、喝的茶,有的则饶有兴致地大侃与会者的言谈、举止;看完一场申影,有人大加褒奖,有的人着力贬斥,拟或争个面红耳赤。为什么人们会得出如此大相径庭的结论呢?  相似文献   

5.
<正>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信上帝?是不是想要上天堂?或是害怕下地狱?或是你需要心灵寄托?或者你有困难需要他帮你解决?我说,都不是。那你又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被神的爱  相似文献   

6.
在火车站,汽车站,你我他常常映入眼帘的一个大标语便是: 严禁夹带危险品上车如何对它进行层次切分呢?在多种多样的切分中,哪一种合理呢?又为什么合理呢?让我们暂且做一次层次切分的游戏吧。  相似文献   

7.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8.
周永健 《天风》2008,(18):39-39
问:信主的人蒙神眷爱赐福,其一生是否平安无事?他所做的必然顺利亨通?事实上并非如此.为什么有些人事事顺利,有些人却困难重重?神是否偏待人呢?  相似文献   

9.
透视人心     
人际交往,为什么有人顺利多,有人障碍多?原因之一便是你是否在”知已”的同时做到了“知彼”。也就是说,是否了解对方的心理特征,是否能够透视人心,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其交往的方式和决定交往的深度,这是制约交往过程的重要因素。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透视人心呢?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心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透视人心的技巧。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0.
应当给换质法、换质位法加一条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讲授<形式逻辑>的二难》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且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有的推理虽然符合换质法的基本规则——“改变已知判断的质,并把它的谓项换成矛盾概念”,却出现错误的结论呢? 于是,邢运中同志感到为难了:“我要么违背其它学科的基本常识,要么否定换质法的基本规则”。(引语均见1990年《逻辑与语言学习》第1期。) 自然,违背其它学科的基本常识是不允许的,这用不着解释。当然,也用不着否定换质法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1.
人们无法选择时代,却可以选择婚姻。当前,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婚姻持怀疑态度:还存在天长地久的爱情吗?如果有,为什么选择离婚的人与日俱增?为什么“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成为许多人公认的理?为什么婚外情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被人们宽容?为什么婚姻中越来越缺少安全感?请看创造天地万物独一的真神起  相似文献   

12.
多走一里     
张远来 《天风》2007,(11):9-11
耶稣讲的不是律法,而是做人、是信仰、是侍奉的法则、是“多走一里”的精神!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太5:41)乍读这节经文,我觉得十分费解和为难——“我为什么非要陪他走呢?为什么还要陪他走两里呢?这不是不公平吗?”细读起来,特别是当我们尝试将之验证于生活时,才突然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科学规律与“以人为本”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由来在“以人为本”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后, 有人却反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社会主义和“以人为本”都是党的文献肯定的, 为什么它们不能联系在一起呢?问题出在: 人们把“以人为本”同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等同起来, 而人本主义也就是人道主义。于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也就成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后者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派别,确实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原则性区别。但是笼统地反对把“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是不明智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科学规律与“以人为本”的结…  相似文献   

14.
说蝙蝠     
《天风》2020,(6)
正有消息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传染源是野生动物,有可能为蝙蝠,而2003年的"非典"也和蝙蝠有关。蝙蝠身上携带者很多病毒。有人问,神为什么要造蝙蝠呢?为什么不把蝙蝠消灭掉呢?其实,每一物种的存在都有它的原由。起初神在创造世界时,第五日就造了蝙蝠。就是说在有人类以前,就先有了蝙蝠,神造的都是"好的"(参创1:25)。  相似文献   

15.
梦的机制与梦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朋友,“梦”对于你来说,肯定不会是陌生的吧?我们经常在想:为什么会做那么多的梦?为什么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 梦是怎样产生的呢?这需要先给“梦”下一个定义。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一种不随意(无意)的想象活动。按传统解释:由于一天  相似文献   

16.
失败的背面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  相似文献   

17.
不以私害公皇甫文备和徐有功在一起处理案件,诬告徐有功偏袒坏人,进奏而构成他的罪名。后来皇甫文备被人控告,徐有功以宽大态度审理了这个案子。有人对徐有功说:“过去他陷害您,要置您于死地,现在您反而要开脱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个人的怨忿,我遵循的是国家的法令。怎么能用个人的事妨碍国家的事呢?  相似文献   

18.
正自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宗教与科学之间进行"对话"的呼声逐渐增强,由外入内,不断扩张,本世纪以来,在国内的相关领域,也可以说是不绝于耳,一浪高过一浪了。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回事啊?以前,宗教与科学之间不对话吗?为什么现在要对话了?以前不能对话,现在可以对话了?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前景如何呢?先来厘清一下"对话"的意思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平常心     
有个美国女子到巴黎游览。一天,她忽然看到有个老头儿在一所漂亮的别墅花园中浇水。他那勤恳操劳的姿态,使这位美国女子想到法国人真是头等的园丁,在美国百里挑一都难,现在既然邂逅,为什么不带一个回国去呢?于是,她走到那位老头跟前,问他愿不愿意到美国去做她家的园丁,她可以给他很高的工资,还可以负担他的旅费。“夫人”,老头儿回答说:“真是不巧,我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在身,一时离不开巴黎。”“你统统辞掉吧!一切我都会给你补偿的。你除了园丁,还兼营哪种副业?是养鸡吗?”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社会压力大,心理疾病也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其中"抑郁症"又最为常见。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并及时有效地治疗对于病情的抑制与康复极其重要,在患者治疗、康复期间,教会牧者应当如何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关怀也尤为关键。面对抑郁症信徒,牧者可以做些什么呢?1.通过教牧辅导帮助抑郁症信徒当有人来教会寻求有关抑郁症的帮助时,在积极提供教牧辅导之前要对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做一个合理的评估。教牧辅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