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言判断中的主谓项关系与主谓项的外延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直言判断中的主项与谓项的外延关系,是独立于直言判断形式之外的主项概念与谓项概念的外延关系或两类事物的关系。当着概念反映的事物存在并且不是全类时,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这三人的交代中,甲说的“这事不是我干的”和丙说的“这事是甲干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我们知道: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我们再根据“三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这一判断,可以断定,这句实话只能存在于甲、丙二人中,要么是甲说的,要么是丙说的,  相似文献   

3.
一性质判断表示作为主项和谓项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性质判断的类型是根据主、谓项的外延关系的类型划分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传统的形式逻辑对于A、E、I、O四种类型的性质判断作了明确界定,用欧拉图可以表示为:  相似文献   

4.
一、城空(每空0.5分,共10分) 1.__和__是概念的两个荃本的逻辑特征。具有从属(属种)关系的概念,它们的两个逻辑特征之间存在粉___关系。 2.负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正概念而存在的,它和正概念一起处于一个特定的范围。这个特定的范圈,逻辑上叫做___ 3.二创司(主项)周延、宾词(谓项)也周延的直言判断是s__P,它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s__卜。 4.根据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当“这个单位所有报名者都参加了考试”为假时.“这个单位所有报名者都没有每加考试” 为____,’、这个单位有的报名者参加了考试”为____,”这个单位有的报名者没有参加考试”为_…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 1、逻辑学是研究﹍﹍的科学。2、划分是﹍﹍的逻辑方法。3、根据性质判断逻辑方阵的真假关系,已知A判断真,可推知E判﹍﹍,I判断﹍﹍,O判断﹍﹍;已知E判断假,可推知A判断﹍﹍,I判断﹍﹍,O判断﹍﹍。二、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定义?它有哪些规则? 2、什么是概念间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试各举一例。3、什么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什么是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它们各有哪些正确的推理形式?并请列出它们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的形式逻辑教科书,在叙述A、E、I、O的对当关系推理时,都没有讲解这种对当关系推理的规则,一而只是以经验的方法,归纳出各个对当关系的真假制约情况。诸如:反对关系可由真推假,不可由假推真,或者说A真则E假,E真则A假;A假E不定,E假A不定。从属关系(差等关系)可由真推真,由假推假,亦即A真则I真,I假则A假;A假I不定,I真A不定;量—O关系与此相同。还有下反对关系推理、矛盾关系推理,均采取此种经验归纳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组成篇章的书面形式,而议论文是分析问题,论述道理,阐明观点的文章,它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但是,在我们的一些高中学生的议论文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违犯逻辑基本要求的错误,必须引起注意。下面,把常见的一些现象归纳几条予以分析。一、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大家知道,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任何判断都具有主项和谓项,它们分别表示判断的对象和判断对象所具有的属性这两个概念。如果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就会使判断不恰当,例如:  相似文献   

8.
“否定(negative)”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范畴。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再次兴起热潮,这方面的文献涉及逻辑、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领域。本文试图从逻辑与哲学的角度,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否定”概念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一番分析。1.传统逻辑的否定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逻辑作为二值逻辑,是以排中律的普适性为特征的。它断定某个命题或思想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真与假构成一对否定概念,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对“真”的否定得到的是“假”,对“假”的否定得到的是“真”。在传统逻辑的公理系统中,否定是一个逻辑常项…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在我国现行的一些逻辑教材中,有“真包含于关系”一说,我认为这个立论不能成立,而且有违于逻辑常识。理由如下:(1)“真包含于关系”只是真包含关系换个角度的一种说法,它并不是独立于真包含关系之外的另一种什么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的界定及其图示不仅偷换概念,而且违背关系判断的有关规则;(3)欧拉图解中有关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的图示及说明,明显地有逻辑矛盾。因此,我们只能把“真包含于关系”视作真包含关系的反对称性来加以研究,而不是独立于真包含关系之外,同真包含关系并列的一种概念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修辞与逻辑的关系,对于准确地理解逻辑和正确地运用修辞手法都有好处。本文拟就有关修辞与逻辑的几个具体问题,从一个侧面谈谈二者的关系。同语辞格与同语反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种压缩性的判断句,它的主语、判断宾语是用同一个词语构成的。例如: ①事实就是事实。②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③“我就是我”。这类语句,有的修辞书上称做同语辞格。同语辞格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谈到同语辞格,人们往往会想到逻辑  相似文献   

11.
一次课堂练习,我给学员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有的中国人去过美国(真),根据逻辑方阵,推出同素材其它三个判断的真假。结果,有不少学员在“所有中国人都去过美国”后答“假”;“有的中国人没有去过美国”答“真”。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回答?他们自信的回答:“‘所有中国人都去过美国’不用说就是一句假话;‘有的中  相似文献   

12.
(一) 几乎每一本逻辑书在谈联言肢的主(谓)项省略问题时都这样认为:如果作为联言肢的直言判断的主(谓)项是相同的,那么在语言表达时就可以省略掉一部分主(谓)项。下面从几本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形式逻辑教材中摘引一些论述,从中可以使我们看到这种说法流行之广度。△“两个联言肢的主项,有时可以是相同的;它们的谓项,有时也可以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表达简便,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一、关系判断的定义 一种比较流行的关系判断的定义为:断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如,“五大于三”。① 按照这种说法,象“所有选民都喜欢有的候选人”②,就不属于关系判断,因为它断定的并不是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是两类对象“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关系。但  相似文献   

14.
否定判断的换质和矛盾概念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讲授<形式逻辑>的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中提出了他在讲授换质法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按照换质法的规则对某些否定判断进行换质时,会从真前提得出假结论。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换质法是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判断的质,并把它的谓项换成与之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而得出结论的。在换质法推理中,前提的谓项和结论的谓项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简称矛盾概念),这就不能不涉及矛盾概念的论域问题。我们知道,所谓两个概念“P”和“非P”具有矛盾关系,就是指这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最小共同属概念(有的书  相似文献   

15.
逻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许多棘手的看似复杂的问题只要用一下逻辑马上就可以迎刃而解。当然,逻辑包括很多方面,这里只介绍逻辑推理中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一个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根据真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前件真时,后件必真;后件假时,前件必假,我们可以得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正确形式,即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下面就具体案例谈一下第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逻辑学中,形式逻辑矛盾律的理论概括是由后期墨家作出的(约在公元前4至3世纪)。后期墨家在《墨经》中把判明和争辩一对矛盾命题的真假值,叫做“争彼”。如针对一个动物,甲说“这是牛”,乙说“这不是牛”,这就是“争彼”。而矛盾命题的真假值规律是“不俱当,必或不当”,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假如这个动物被判明是狗,那么说“这是牛”就是假的,而说“这不是牛”就是真的。但是早在对矛盾律作出正式的理论概括以前,即在公元前5世纪,墨子(约前480至前420)已经朴  相似文献   

17.
论“所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对旧著《逻辑》一书的自我批判”一文中我曾经提到形式逻辑有没有阶级性是应该具体地研究的问题;当时我认为“所以”有时是有阶级性的。整个的形式逻辑问题,本文不提出,这问题太大了。我现在认为“所以”基本上是有阶级性的。本文就是对于这个看法作一个说明。文中所用的名词有的要事先规定一下。命题指的是用陈述句子表达的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但是还没有断定的思想。这就是说,它可以只是思考着的思想,不过有一个限制,我们要求它是在具体的思维认识过程中出现的,而不是逻辑工作者在强调形式正确性时所制造出来的。判断是一个断定了的命题。例如我们断定了下面这个命题:“如果一张桌子是四方的,那么,它的四边相等。”在断定了它的条件下,它不只是一个命题,而且是一个判断;但是这个判断里面的“如果”和“那么”之后的都只是命题。本文所论的是  相似文献   

18.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连词的数量很多,它在句中表示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本文仅就连词“和”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谈几点看法。一、有关系“和”与无关系“和”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常使用连词“和”。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联言判断是同时断定几种思维对象的判断。连词“和”在这两种判断中表示了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②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例①是一个关系判断。它表明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有“邻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六、关于主谓项的周延和存在问题 1、关于特称主项的周延和存在一种看法认为,特称量项只指数量上的部分(包括单个),故为不周延,其量词可为“某些”或“某个”。当时有些著作都是从断定主词的数量上来区分全称和特称的。他们认为,既然全称断定了主词的全部,特称就是断定了主词的非全部,即只断定了主词的部分。故有人把特称判断规定为“从主辞外延底一部分,肯定之或否定之的判断,”其形式为“某(些)S是P”或“某(些)S不是P”,因为它“仅能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命题(判断)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对这一点人们没有疑问,至少在二值系统中是如此,人们都承认无所谓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命题。那么,命题的真假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一般逻辑教科书的回答是:判定命题真假的标准是事实,凡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命题为真,凡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命题为假。以事实作为判定命题真假的标准是有道理的,但并不是很全面,它至少不能解释这样的现象:有些命题的真与假由命题自身的意义决定,不依赖于任何客观事实。例如“金属是导电的或者并非金属是导电的”这个命题就恒为真,无论事实上金属是否导电,而命题“金属既是导电的并且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