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虹 《美与时代》2006,(8):4-13
随着影像艺术越来越红火,油画创作在年青一代艺术家那里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地说,经由写生获取画面图像的传统方式,正在被经由影像获取图像的方式所取代。最近在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青年油画展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艺术家南方在不同时段的油画创作,则十分生动地表明:这两种创作方式曾分别起过绝然不同的作用。比如,在南方稍早的作品中,他更多用近似于肖像的图式表达当代青年人的生存状态;但在他近期的作品中,则明显借用了照片的因素,从而也创造了他画中的新形象。正如大家所见到的那样,南方近期的创作主要以婴儿的头像为母题。据南方…  相似文献   

2.
《学海》2021,(1):32-53
《飘》是以亚特兰大为场景描写美国内战和重建时期南方人的日常和情感生活的史诗级文学作品。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赋予该作品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相较于历史著作,《飘》对家庭情感和价值的刻画更为细腻和生动。因此,若将《飘》置于美国历史整体中来研究,就可以从中发现"老南方"的家庭生活及其变迁的模式和动力结构。南方人家庭想象和生活的三重模式即血缘和姻亲家庭、种植园以及整个南方,建构和维系这多重家庭模式的动力结构是家长制与母爱、等级与平等、忠诚与责任等三对范畴,它们在现实生活和历史变动中各自辩证结合,或维护老南方的家庭生活,或适应社会的变革。但是,内战和重建为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新南方"的兴起创造了机会,这一个人主义为拯救家而生长,却让家失去了灵魂。这样,"回家"和"回不去"就成了战后南方人不得不面对的困境。《飘》所揭示的这一困境,其实是现代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人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八月之光》展示给我们一个被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压抑了人性的荒诞世界,描写了南方人被清教主义所异化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精神困境,表现了福克纳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苏尼是四川凉山彝族社会类似于萨满的仪式专家,从萨满教视角研究包含彝族苏尼在内的中国南方民族萨满宗教民俗正在成为学术界思考的新取向。苏尼在产生方式、宗教体验、与神沟通方式及宇宙观与神灵体系方面展现出萨满特征。苏尼萨满特征的个案探究,为从中国南方民族萨满教视角与国际萨满学理论对话、构思完整的中国萨满学研究体系提供了南方民族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张箭 《宗教学研究》2004,52(3):89-97
三武一宗灭佛有三次都发生在南北分裂时期,而且都在北方.这就促使人们思考南方为什么不灭佛.本文从与北方灭佛皇帝对峙的南方政权的皇帝对儒佛道的态度入手,论述他们三教并用并重的态度和政策.然后与北方政权灭佛的原因对比,研究剖析南方不灭佛的原因.最后拉通考察,从宏观上阐述南方不灭佛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的政治重心从来都在北方而不在南方,南方缺乏上演灭佛这类大型历史剧的历史舞台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1995年6月27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广州市南方制漆厂联合主办的“企业工作与爱国主义”研讨会在广州市南方制漆厂举行。与会者40多人参观了南方制漆厂这家“中国明星企业”,听取了“爱国主义与明星企业”演讲比赛优胜者汇报,交流了该厂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在企业工作中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具体问  相似文献   

7.
南方的庄子     
正庄子是南方的,正如孔子是北方的。南方的庄子是水,北方的孔子是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蜿蜒,曲折,居无定形,神动而天随,渊默而雷声。这是南方的水。而南方多水。这也是南方的庄子,而庄子属于南方。南方的庄子,在森林里潺潺流响。南方有虎,有豹,有大象,有鹿群,有犀牛,有鳄鱼,有茂密的森林,  相似文献   

8.
六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时期,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发展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等因素以外,还应该进一步探讨六朝政权实施的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9.
李煜与佛教     
五代十国时期,总体而言,动荡的政治形势阻碍着佛教的发展。但是,与战乱频发的北方相比,南方诸国则相对承平稳定,加之许多帝王都热心护教,所以南方的佛教事业显得蒸  相似文献   

10.
油画作品中亮丽典雅、热情洋溢的愉悦色彩情调反映出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是作者颂扬美好生活,抒发审美愉悦感的一种精神诉求。文章以油画创作中的愉悦色彩情调为切入点,并以与此相关的作品内涵、作品意境、作品表达及作品体验等为论述主线,展开深入探讨与研究,阐明了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下,愉悦色彩情调在油画创作中的不同体现。同时通过对中、外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并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与创作实践,进一步阐述其形成的社会根源与作品面貌。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佛教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佛教地域差异的基本特征是南方密度大、北方密度小;文化发达之地兴盛,文化落后之地薄弱,而且多集中于通都大邑、山水秀丽的地方。北方地区以律宗为主,南方地区各种宗派都很发达。北宋中期,禅宗南宗开始向北方传播。北方律宗的拘谨与南方禅宗的率直,都与各自的地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双方既有适应性,又有互补性。宋代佛教分布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宗派上,都在不同地域内呈现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对英国伦敦会案卷中所藏之梁发1830年《日记言行》手稿(约四万字)进行校订、整理与解读,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其作为稀见史料在十九世纪早期汉语基督教文献结构中的位置与意义。作为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助手或"中间人物",梁发撰写的这本历时八个月的日记事实上乃是一部工作"日志"。在日志中,梁发围绕1830年"科举分书"活动的前后进行展开,不仅对宗教小册的撰写、印刷、分发情况有详细记载,且亦多处提及其自身的宗教活动,包括对宗教书籍的阅读、讲授,并涉及基督教与中国南方本土信仰的对话与辩论。这份日记材料所反映出的宗教观念思想还可以为研究梁发《劝世良言》作品的形成提供互证。  相似文献   

13.
何德章 《学海》2005,(2):16-24
六朝时代是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在魏晋南北朝总的衰退背景下展开的,不利的气候环境以及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灾害都影响着南方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在南方社会经济发生了有别于汉代质的变化的同时,汉代发展落后的局部地区后来居上,远远超过汉代水平;但一些汉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却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长江流域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并非都呈上升趋势。在六朝这一特定时期,大族广占依附人口及封占山水,是南方开发中必要的先进生产力形式,应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先秦南方兵学,是指楚、吴、越等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地域性兵学流派。它深受道家和阴阳家思想影响,具有明显的诡诈用兵特点。拥有众多的兵学名家和兵学著作,为先秦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本文对南方兵学的发展轨迹略加描述,并将其与另一地域性兵学...  相似文献   

15.
1990年8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召开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来自南方九个省区,包括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彝族、壮族、回族、汉族的学者7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中心,与会同志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民族文化与宗教、风俗习惯有的代表认为中国传统宗教以祖先崇拜为特点,注重天命  相似文献   

16.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广泛利用和分析相关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完整地概括论述了道教仪式在唐代以前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围绕天师道仪式、方士仪式和灵宝科仪这三种仪式传统展开的。在五世纪以前,天师道仪式与南方方士仪式各自发展,到东晋时期有了交涉,互相产生影响。自五世纪以降,融摄南方方士传统、天师道和佛教的灵宝科仪兴起,且因刘宋道士陆修静加工整理而变得更加成熟完善,新、旧各种道教传统大都借鉴或仿效灵宝科仪,道教仪式向灵宝化的方向发展。南方和北方的道教仪式原有较大差异,至北朝后期,北方道教几乎全盘采纳南方灵宝化的道教仪式,南北道教仪式基本上趋于一致。因篇幅较长,本文分四次连续发表。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藏彝走廊的重要地区,历史上多元族群与多元宗教砥砺共生。论文通过滇西北的社会文化生态与多元族群、佛教各派在滇西北社会的浸润影响、滇西北社会多元宗教格局的形成三个维度的考察,认为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多元信仰格局的形成,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藏彝走廊文化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滇西北族群与宗教的多元共生,相互融摄互动,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随着田野调查之风的盛行,海内外学者对于广泛流行于南方的、以驱邪为核心的法师仪式传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挖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贡献不言而喻。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无疑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它,了解民间不同地区法师教派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派属性、形态、其与儒释道巫的关系以及它在南方族群社会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形式好比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基石,是作品观念与思想的外在表现,没有形式或形式感弱的作品,就谈不上艺术的思想、意境与内涵。那些作品中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例如画面的形式上的平衡、形体结构的分析、绘画元素的把控等,都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反映绘画艺术家对画面把控能力及专业素养。文章以保罗·塞尚的绘画作品为例证,结合形式的概念,对"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并论证其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成为时代的主题,朱谦之为“文化救国”、“科学救国”计,大力倡导“南方文化运动”。朱先生的理由在于南方文化有自己的优越性:“科学的文化”、“产业的文化”、“革命的文化”。朱先生还用“文化的地理分布理论”对其进行了论证。“南方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关于文化的现代化运动,它除了对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有重要贡献外,对促进近代以来南方文化的觉醒,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探讨,也有鲜明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