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伯特·乔治是当代天主教新自然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自然法理论,以中世纪天主教神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为出发点,对由格里塞所创立和发展、经由与博伊尔和芬尼斯等人合作所阐述的新自然法理论,作了辩证的、理性的辩护。其基本伦理学部分的内容包括实践推理与道德判断、自然法与人性的关系、绝对道德规范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杨汲 《哲学动态》2022,(10):57-65
自然法理论是理解霍布斯理论立场的关键。一些学者以“自然法是上帝的命令”命题为依据,主张霍布斯是有神论者。这种解读与霍布斯构建科学的目标相悖,也不符合具体的文本语境,是对霍布斯自然法理论的误读。事实上,这一命题的目的是以理性厘清自然法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而非提供一种神学论证。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学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托马斯这里,“自然法”是神烙在人性上的“永恒法”的一部分,“自然法”又是“人定法”的基础。那么,“自然法”与“存在”的关系是如何发生的呢?托马斯将“自然法”作为人类天生的(自然的)倾向,而所谓天生的倾向,不是生理或物理的倾向,而是形上本体的倾向。形上本体的倾向,就在于人天生追求本体的成全。本体的成全是按照人本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在托马斯看来正包含有上帝的神性。那么,他的这个理论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探讨托马斯自然法的形而上学架构和“自然法”中的“自然”之神学表现,正是本文的主旨。一、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  相似文献   

4.
西方自然法理论在当代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建林 《世界哲学》2007,51(2):76-80
自然法观念构成了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传统,这一传统因19世纪实证主义的冲击而一度中断,进入20世纪后,西方自然法理论得以复兴,但当代新自然法理论并不是对传统的重复。自然法何以认识和证明?自然法包含哪些规范内容?自然法对现实政治秩序和法律体系发生何种效力?正是在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当代新自然法学家通过理论变革和创新而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转向,从而促使西方自然法理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葛天勤 《哲学动态》2022,(10):49-56
亚里士多德在《劝勉篇》中提出了一种古代自然法理论。根据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观念,古希腊自然法具有规范性、自然性和恒常性三个特征。而亚里士多德在《劝勉篇》中关于法律的论述符合古代自然法的这三个特征。《劝勉篇》的写作受到了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反驳伊索克拉底对思辨哲学的批评也是一个重要动机。正是这两个背景,促使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8,(1):177-181
法治的核心理念,一是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和限制,二是对人民权利的维护和保障。法治是政府存在和运行的重要依据,政府亦是践行法治精神,实现社会法治的重要运行载体。法治与政府的结合要求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遵循着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原则。在现实中,法律和制度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常会受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使政府在行政过程中陷入良法与恶法、现实法与自然法两难抉择的困境。而如何在这种困境中明辨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正义性,是法治国家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阿奎那把自然法分为首要条规和次要条规,首要条规是基于人性及人性倾向的行为规则,而次要条规则是从首要条规派生出来的较具体的条规.关于首要条规及次要条规的学说,是阿奎那自然法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其整个道德哲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试论国家的道德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对人们的道德生活进行干预 ,具有合法性 ,由此产生国家的道德职能 ;还具有合理性 ,即国家的存在有助于促进个人美好的道德生活。现代国家的道德干预是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的 ,其特点是干预能力和干预范围都是有限定的。对国家的道德干预本身也要进行限制 ,这种限制的方式主要有 :对立法的限制 ,对权力本身的限制等。国家对人们的道德生活所进行的道德干预 ,主要是通过调节道德关系、安排道德行为等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苏格兰启蒙初期,普芬道夫自然法体系开始传入苏格兰。其中,格森·卡迈克尔对普芬道夫著作在苏格兰学界的推广功不可没,而且他对普芬道夫文本的注释也为苏格兰的后续学者提供了全新思路,哈奇森便是受其启发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哈奇森之后,苏格兰学界的自然法体系开始呈现与传统自然法体系完全不同的理论倾向,并染上了启蒙时期苏格兰特有的情感主义色彩。普芬道夫采用的是启示神学的体系,认为善恶由是否遵守自然法来界定;卡迈克尔则把对上帝的情感植入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体系之中;到了哈奇森,他的整个自然法基础都建立在道德知性的能力之上,而行为动机、情感更成为了道德判断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在该部分洛克提出:现实的功用不是自然法的根据或义务的基础,依循自然本性生活也并不保证世俗的幸福,自然法本身另有其得以成立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