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著名诗人和思想家杨万里 ,潜心研《易》 ,撰《诚斋易传》 ,开引史证《易》新学风。书中借《易》理阐发其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体常通变的革新思想和敬德力行的自律精神 ,对古代易学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诚斋易传》蕴含的经邦济世思想 ,至今仍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作为"史事宗"的代表人物,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易学代表作《诚斋易传》以"引史证易"为主要诠易特色。这一诠释方式虽然不是杨万里首创,但却被充分运用成为其易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成"史事宗"的最终形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杨万里"引史证易"这一诠释特色。通过对杨万里经学观中《易》与《春秋》关系的分析,提炼其对史易关系的看法,把握"引史证易"的诠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在史易关系史上,乃至经史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作为"史事宗"的代表人物,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易学代表作《诚斋易传》以"引史证易"为主要诠易特色。这一诠释方式虽然不是杨万里首创,但却被充分运用成为其易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成"史事宗"的最终形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杨万里"引史证易"这一诠释特色。通过对杨万里经学观中《易》与《春秋》关系的分析,提炼其对史易关系的看法,把握"引史证易"的诠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在史易关系史上,乃至经史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帛书易传初探》,廖名春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该书收录了廖名春1992年8月至1995年9月关于帛书《易传》的19篇论文和6篇释文,另附首次发表的帛书《易传》的16张照片。是迄今为止帛书《易传》研究最为重要的成果,因此获得了由东方国际易学研究基金委员会和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联合设立的1999年度第一届国际易学龙马奖。 本书分为5编。第一编“帛书《易传》简说”由介绍帛书《易传》(除《系辞》以外)基本内容的4篇论文组成。它们发表于1993年8月,是研究帛书《二三子》、《衷》、《要》…  相似文献   

5.
子夏易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周易研究》2006,(3):19-30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卜子夏学《易》传《易》,并有易学著作《子夏易传》。由于《子夏易传》早佚,以及其他原因,后世很多学者怀疑子夏传《易》之事。文献告诉我们,子夏学《易》传《易》应为事实。而《子夏易传》的一些佚文和其他有关文献,说明子夏易学主要承绪孔子,兼容《易》之“古义”和“新义”的特点。特别令我们注意的是,子夏研习并传授《归藏》,这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在儒家易学的传承中,可能存在同时传授《周易》和《归藏》两大易学系统的传统。而这一点被以前的易学研究忽视了。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对《易经》的研究,随着儒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日本就开始了,至公元757年,《易经》正式成为了日本古代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伊藤仁斋、北村沢吉等人的"义理派",也有根本通明等人的"象数派",还有许多易学家既重视象数,也重视义理的"易理与象数兼容派"的研究。综括日本古今对《易经》的研究途径:一是对《易经》的讲读。通过讲读而研究《易经》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本古代多次实施宫内讲学的制度,大规模皇室主持的讲《易经》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的易学研究和普及程度。二是日本学者对中国易学文本的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对《易经》的研究,不仅研究《易经》《易传》原典,还研究中国历代对《易经》《易传》原典的注解。江户时代日本易学者主要依据朱熹对《易经》诠释的文本《周易本义》,也可以说日本江户时代盛行的是朱子易学。当然也有学者研究中国汉代易学文本,热衷于《易经》象数,但非主流。三是日本对中国《易经》分支"术数"的应用研究,并出版了诸多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7.
苏轼易学与其人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轼易学与其人格耿亮之今之论东坡者,多知其为文学家,不知其为易学家,多赞其文学成就之高,而不晓《东坡易传》之重。东坡于其《易》,一曰:“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其他何足道”,一曰:“自有《易》以来,未有此书也。”《东坡易传》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刘大钧$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彖传》是易传各篇中成书最早的一部作品,也是易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易经》本是占筮之书,《周易》的哲理化而成为一部哲学著作始于《彖传》,易经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本无必然联系.而《彖传》的作者为寻求其间的关联开始试图将六十四卦的内容予以逻辑化、体系比。这种逻辑化的企图和战国时代学术思潮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参见朱伯■:《易学哲学史》上册,第2章,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易经和易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如朱伯■教授所说:“传是对经的解释,但其解释.不是《易传》的作者凭空臆想的,而是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文…  相似文献   

10.
太极之美     
太·极·之·美王明居一太极的无极美在《易经》中,未见太极一词;在《易传·系辞上》中则有“易有太极”的理论。那么,最早提出太极的究竟是谁呢?出自何书呢?北京大学朱伯先生在《易学哲学史》上册第二章中认为:“‘太极’一辞在先秦的文献中,仅见于《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分析了《二三子》、《要》、《衷》等帛书《易传》中所蕴含的卦气思想,说明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卦气思想是与其前的卦气思想一脉相承的,汉代的卦气思想,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构完善起来的。探讨帛书《易传》中卦气说的存在,对于推进两汉象数易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子》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相似文献   

13.
程颐易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程颐以毕生精力研究易学,著《伊川易传》,创宋代易学之义理学派。其易学的特点是以新儒家的义理解释《周易》,认为《易》是载道之书,天地之道便包含在《易》中,《易》与天理相通,即事尽天理,便是“易”。程颐以天理说...  相似文献   

14.
《经义考》和《四库》皆认为,今本《子夏易传》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今本《子夏易传》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子夏易传》。考证清楚此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子夏易传》,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的辑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马王堆帛书《易传》出土四十多年来,学界从不同角度了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帛书《易传》六篇,仅其释文就计72种之多。刘彬教授很久以前就关注帛书《易传》,倾其全力对其研究,扎硬寨,打死仗,对其进行漫长、艰辛、细致的校释研究,打下良好的文献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对孔子易学思想进行深入的考证和探讨,最终形成了训诂、考据和义理兼备的综合研究体系。2016年9月,《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下简  相似文献   

16.
<正>刘玉建著,齐鲁书社2012年1月出版。全书共22.8万字,298页。为刘玉建先生主编的汉代易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汉代易学的理论先导———《易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该篇分为四个部分,集中探讨了作为《易传》思想体系核心  相似文献   

17.
略析吴澄易学中的阴阳卦对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宋元学案·草庐学案》认为:“草庐(吴澄)出于双峰,固朱学也。”从...  相似文献   

18.
受康有为的影响,梁启超早年以易学为"魂学""天人相与之学",笼统地认为《易传》为孔子所作,其思想是孔子人生与社会理想的终极归宿。1918年后的梁启超,对孔子与《易传》的关系作了逐步深入的分析,最后认为《系辞》而下为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间的孔门后学(思孟一系)所作,皆与孔子无直接关系,目前可以相信的只有《彖传》《象传》为孔子作。结合柏格森、罗素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观念,梁启超对《易传》哲学作了初步探索,他以"流动哲学""数理哲学""自然法""归纳法""因果律"等现代学术范式来诠释易学哲学,确有其精妙之处。他对《易传》"神无方而易无体""乾元统天""继善成性"等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作了高度评价。梁启超是近现代易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他对冯友兰、熊十力等人的易学观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是汉代易学史上的重要环节。它在接受先秦道家之说的同时 ,继承、发展《易传》的思想成果 ,提出了自己关于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的理论。它以“道”为最高范畴 ,而“道”是阴阳二气尚未分化的原始物质实体 ,阴阳二气的运动又造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发展。它承于《易传》天地人一体观和整体思维方式 ,追求社会和谐安定乃至天人之间、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整体和谐。基于一种深广的忧患意识 ,它以天地盈虚、盛极必衰之理告诫人们居安思危 ,并发挥《易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纯任自然、无所作为的无为之说加以改造。与此相应 ,它弘扬《周易》的变革精神 ,明确主张改革社会政治制度。另一方面 ,它也吸收了《易传》天人之论中不少神秘主义的思想因素。《淮南子》的易学思想与陆贾、贾谊、韩婴等人的易学思想一起构成西汉前期易学的总体格局 ,并清晰地展现出当时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20.
帛书《易传》中有关于《恒》卦的四处解释,仔细研读这四处解释,了解其内在含义,一方面对于推知帛书的成书年代或有帮助,另一方面可知帛书《易传》中所出现的不同卦序正是《周易》自身变化的重要标志,透过帛书《易传》,可以对《周易》中的占筮与德行有着新的认识,并且对于重新把握孔子的易学思想亦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