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省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通过雕塑形态将江西省红色文化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传播,是助力江西省红色文化品牌推广的有效方式,也是社会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与红色历史对话的沟通纽带。  相似文献   

2.
街巷空间是川渝地区传统场镇公共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以川渝街巷最具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檐廊街为例,借鉴社会学研究成果,从檐廊街的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细节控制三个层面,集中探析檐廊街如何创造机会来促进人们在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活动中的公共交往,从而揭示川渝地区传统街巷公共空间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建筑装饰艺术同时存在三个作用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层次:判断层次、提示层次和观念层次。一切建筑装饰活动几乎都是基于对上述三种基本层次的理解,通过形态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由诸形态之间的关联与分离的控制手法,唤醒人们对建筑意义主动解释的机能。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处理好装饰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对促进大学艺术教育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公共空间场景化营造方面,注重将生活设施、文化实践等与公共空间紧密结合,不仅可以促进社区内活力的形成,而且能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以辽宁沈阳为例,从场景理论的概念入手,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场景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并从出入口、停车位、入户空间、活动空间等方面提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场景化改造方法,以期为类似小区的场景化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逐步转向以空间品质提升为目标,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从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第三空间",是城市形象的外部载体,是定义城市活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城市空间品质的视角出发,从舒适性、审美性、历史性、经济性、政策性以及交互性六个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规划设计、政策、案例、后期维护等方面系统提升的有效参考意见,从而提升"第三空间"的活力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设计说明:针对目前黄埔村所面临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以及传统建筑的保护问题,该设计将祠堂作为主体,对内部空间进行改造,旨在通过设计将传统的祠堂建筑与乡村公共空间的需求相结合,解决目前祠堂使用率低、空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让传统老建筑展现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过渡空间实质上是两种相异的物质、空间或区域的过渡、交会地带。小区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场所,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呈现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文章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老旧小区过渡空间类型的探讨与研究,为老旧小区过渡空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参考,从而提升老旧小区的整体空间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建筑空间历经"容"与"器"相互关系的演变过程,步入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叙事形态阶段,呈现了典型的跨媒介叙事特征。用户获得的不同层次的体验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共鸣式接受、身临其境和互动式参与。相应地,空间的叙事形态也分为三种类型:自然型、场景型和交互型。当代博物馆建筑空间强调交互型叙事形态的表达,即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注重体验深度、参与方式而非表述内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逐步引导交互型叙事方式从初级的人机界面形态发展为身体的自然"延伸"状态,即以最自然的方式促成交互行为,它代表了未来展示空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组建着空间的诸要素,例如方位、大小、深度和运动等等,通常被看作是客观自在的,但实际上这些要素是先于且高于客观事物乃至客观世界的"非现实事物"。梅洛-庞蒂通过对个体在黑夜、睡梦中所感到的空间以及中毒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看见的空间的描述和分析向我们证明,这些要素是现象身体的成就,它们来自"存在的基本结构"。这些要素也是建筑空间的要素,正是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所趋向的意义节点构成了建筑风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林峰 《美与时代》2013,(11):40-41
通过利用空间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空间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构成模式相关方法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室内设计所追求的是情感与意境的结合."情境"是室内设计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决定设计优劣的主要因素.情境营造基于界面围合的空间,而空间界面的情境营造主要通过其自身色彩设计、形态设计、材质设计等因素在界面上综合应用.室内空间情境的深入营造还在于空间中陈设、造景、光影等要素的巧妙组合.情境是需要有特定的文化因素来支撑的,这种文化感受与体验正是室内空间设计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侗族聚落景观公共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广西侗族聚落景观公共空间类型及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同时以传承和发展为前提结合时代背景与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并对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设计营造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进程存量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具有社区居民老化和城市基础设施老化的双重特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快旧城旧区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不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下保障社区养老功能。嵌入作为一种更新手段,可以实现社区更新和缓解养老难题。基于嵌入理念,从嵌入要素、功能、布局和氛围四方面提出双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期为双老社区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使其建筑空间获得重生,促进居民生活活化,同时推动城市更新,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岭南传统古村落建筑空间形态,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村为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仙岗村的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全面剖析,提炼该村的历史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结合仙岗村的实际情况,总结该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策略和途径,以此为岭南地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李田 《美与时代》2023,(8):54-56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是一种将人类生活空间完全包围起来的艺术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对城市开展全面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既是关键又是难点。当前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人们要么注重空间的可利用性而忽视了环境的特定需求,要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环境状态上,从而产生了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管是哪一种设计,都会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设计的调整和优化。对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展开论述,具体介绍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设计要点、陶瓷艺术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6.
黄晓燕 《美与时代》2014,(11):18-18
通过探讨博物馆建筑形态文化,来研究博物馆建筑形态文化的性质、特征及其价值,文中所提到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建筑形态的基本形体及其内涵,来表现出建筑形态的文化性质、特征和价值;通过建筑形态的要素来表达它的文化性质,体现出建筑形态文化与其要展示的主题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加强建筑对展示主题的气氛渲染,展现了建筑的社会服务价值与精神享受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将拓扑几何结构作为设计手法,运用到原南京链条厂旧建筑更新研究中,并以类型学理论指导,研究建筑类型转换和宾馆空间的流线规律、空间建构、建筑历史信息保存。在链条厂旧建筑的改造和利用中,通过对原有建筑要素整合,为新新空间注入了活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和自由。本文作为一种项目实践性分析,补充了公共空间室内类型的研究资料,对旧建筑更新和室内类型设计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规则空间方法与属性层次方法是两种常见的认知诊断方法.前者通过建立规则空间,用马氏距离进行判别归类;后者主要根据相似概率判别归类.本文采用模拟研究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属性层次方法的诊断准确性较规则空间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19.
庭院作为当代大学校园里一种常见的建筑空间形式,它不仅能为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往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具有突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空间层次等多种景观作用。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楼的内庭改造设计为例,对当前校园庭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初步探讨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往往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西方城市广场的发展,走过了数千年的漫漫路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广场也开始在各地城市建设中蓬勃兴起。城市广场的设计在功能使用和景观观赏等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向多职能、多单元、多级别、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