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慧芳 《心理科学》2011,34(4):915-919
采用问卷法对个性心理因素中的人格、决策模式与非理性金融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决策模式对非理性金融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人格类型、不同决策模式的个体的非理性金融行为差异显著。研究发现,人格、决策模式对各类非理性金融行为以及各类非理性金融行为总和的预测力皆达显著,并且对不同的非理性金融行为有不同预测力;理智型、即时型、依赖型的决策模式与感觉-直觉人格维度对非理性金融行为总和的预测力显著。  相似文献   

2.
决策与推理的双系统——启发式系统和分析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来,在决策与推理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双系统作用模型:基于直觉的启发式系统和基于理性的分析系统。启发式系统加工速度较快,不占用或占用很少的心理资源,容易受背景相似性、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系统加工速度慢,占用较多的心理资源,遵从逻辑和规则,而且两个系统有不同进化历史和神经基础。该文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双系统在决策与推理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相互关系、个体差异,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陈晓惠  石文典 《心理科学》2020,(6):1418-1424
研究以选择决策中决策任务的主观性为关注点,通过现场和实验室两项实验考察决策任务重要性对启发式和分析式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感知任务重要的情况下,采用分析式策略的被试决策后满意度高于采用启发式策略的被试;在感知任务不重要情况下,采用启发式策略的被试决策后满意度高于采用分析式策略的被试。研究表明,决策者感知到的任务重要与否会影响启发式和分析式两种决策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利用加工分离程序范式,检验了跨期决策过程的主导策略究竟是分析系统的时间折扣策略还是启发式系统的单维占优策略。3个实验分别操纵了决策目标、认知负荷和策略启动因素,实验结果一致性地发现:能够影响分析系统策略的决策目标和策略启动因素没有导致分析系统策略贡献率的变化,能够影响启发式系统策略的认知负荷和策略启动因素导致了启发式系统策略贡献率的变化。研究结果支持启发式系统的单维占优策略在跨期决策中起作用的假设,但不支持分析系统的时间折扣策略起作用的假设。本研究或能加深人们对跨期决策心理机制的理解,并为建立、健全与跨期决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陈石  李虹 《心理科学》2014,37(1):83-87
探讨当信息以不同方式呈现时双系统逃生决策的顺序替代效应。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80名被试平均分配到直觉、分析和直觉后分析三种条件下考察其逃生决策。结果表明:(1)信息直接呈现时,直觉和分析决策、以及直觉和直觉后分析决策均差异显著且趋势相同;(2)信息隐含呈现时,直觉和分析决策差异显著,但直觉和直觉后分析决策差异不显著。结论:当信息直接呈现时个体的逃生决策存在顺序替代;而当信息隐含呈现时存在反顺序替代。  相似文献   

6.
选取82名被试,探讨在突发危急事件的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人们对不同信息源的采纳偏向,同时探讨直觉和分析两种思维倾向以及直觉和分析两种决策风格对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信息源采纳的影响。结果:(1)在模拟突发危急事件的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人们对不同信息源的采纳倾向存在明显差异,来自权威、熟悉以及具有高信任度的信息源更容易被采纳;(2)直觉性思维倾向启动条件下和分析性思维倾向启动条件下的信息源采纳倾向差异不明显;(3)直觉型决策风格对信息源的采纳倾向具有明显预测性,而分析型决策风格对信息源的采纳倾向不具有明显预测性。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刘希平  方格 《心理学报》2006,38(6):859-867
研究包含3个实验,分别探查了儿童在“速度定向”、 “准确性定向” 以及“速度和准确性定向”3种任务定向下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3个实验均采用3×3混合设计,选择小学2年级、小学4年级、小学6年级学生各24人为被试,提供难度不同的3种材料,考查在限定的时间内儿童在3种材料间进行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结果:(1)在三种任务定向下,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不同的任务定向要求对不同年级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的影响不同。(3)在本实验条件下,儿童学习时间分配策略的使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不使用策略;第二个阶段,使用策略但效果不稳定;第三个阶段,使用策略且有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快速节俭启发式框架假定人们使用一套简捷的决策策略——启发式——进行推理、选择、评价及其他决策。这些启发式策略能顺应任务情境结构中的规律, 利用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正基于此, 启发式成就了适应性行为。本文拟对启发式框架进行回顾, 并简要陈述引导研究者研究人类适应性工具箱的五条原则。我们强调, 启发式模型应(ⅰ)精确界定(ⅱ)对照检验(ⅲ)与策略选择理论相符(ⅳ)能评估其对新资料的预测力(ⅴ)能既在实验室又在现实世界中得以检验。  相似文献   

9.
李佳洁  于彤彤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52-2063
在干预国民健康饮食行为方面, 更“隐性”的助推策略因其针对直觉思维系统发挥作用, 比传统的干预政策更具优势。基于助推策略对食物选择决策影响机制的不同, 健康饮食助推策略可构建为提供决策信息、改善决策选项、影响决策结构和提醒决策方向4个大类及9个小类的框架体系。助推策略在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因而在中国实施时需与传统政策结合使用, 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消费群体特征, 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优势, 助力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讲我们提到决策有三种类型:一是确定型决策,二是风险型决策,三是不确定型决策。对于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其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是确定的或是可以预计的,可以利用文献资料获得的,其结果是确定的或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而临床实践中由于病人个体体质的不同,病情的变化,医生对病情的掌握程度,医学技术的发展等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往往决策者无法获悉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概率,只能凭主观直觉进行决策,这时就需要采用决策程序来构建不确定条件下的临床决策。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临床决策最直观,而且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采用决策树。1决策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