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控制指那些帮助人们克服思想和情绪, 进而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自我行为的心理加工。虽然良好的自我控制对个体的成功与幸福非常重要, 但自我控制失败仍然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借助于序列任务范式, 研究者揭示了自我控制失败的认知机制并建构了多种理论, 包括能量模型、加工模型、中央管理器模型和前额叶−皮层下脑区的平衡模型。相关脑成像研究主要聚焦于额下回、杏仁核、眶额叶皮质等脑区。未来研究应侧重不同理论之间的融合与补充, 强化自我控制失败潜在神经机制的探索, 并推动自我控制与社会决策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我神经基础的探讨常基于自我相关加工的研究, 涉及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协同作用。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其次成分在自我相关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较多支持默认模式下的自我加工、自我信息的觉察和“在线”自我加工, 背内侧前额叶皮质主要参与有意识的自我参照加工、自我信息的评价和“主导的”自我加工。在自我-他人表征中, 自我-他人表征的情感性、认知性和文化性因素均调节内侧前额叶皮质及次成分的活动。未来在动态的时间和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加工的神经机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常用情绪调节策略的自发脑网络特征及认知神经活动进行深入探讨。研究采集36名在校大学生的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数据, 经过源定位和图论分析发现节点效率与两种情绪调节显著相关的脑区, 以及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研究结果表明, 在使用认知重评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顶叶、海马旁回和枕叶等多个脑区, 在使用表达抑制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顶叶、海马旁回、枕叶、颞叶和脑岛等多个脑区。因此, 这些脑区的节点效率或功能连接强度可能成为评估个体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调节情绪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理论与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念冥想可调节个体的负性情绪、促进个体正性情绪,对于心身疾病具有显著的干预效用.正念冥想的再感知模型、正念应对模型、推动性上升螺旋模型以及正念情绪调节模型都强调了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正念冥想可促进左侧前额叶脑区激活增强,涉及的脑区主要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正念特质是通过改善前额叶对边缘系统反应的调节来实现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而且,这种调节作用还有可能体现为通过冥想训练分离联结在一起的两种自我参照神经机制,从而加强体验性神经机制.另外,研究者还发现,正念冥想训练还可以改变与情绪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进一步澄清冥想训练与大脑偏侧化的关系和不同类型被试之间的比较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在人类的生存和适应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认为对恐惧情绪的加工存在着两种方式——阈上加工和阈下加工,而最近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对恐惧的加工是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的阈上加工.在恐惧的形成与表达中,杏仁核、前扣带回、眶额叶皮质等脑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恐惧记忆的编码与巩固受到海马和各相关脑区的共同影响;前扣带回、内侧前额叶皮质等相关脑区是恐惧情绪调节的高级中枢;在恐惧的消退过程中,内侧前额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杏仁核、海马等相关脑区的活动.未来研究应该从恐惧情绪加工过程中脑区的交互机制、恐惧易感性以及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等角度对恐惧神经机制展开大量研究,力图全方位地理解恐惧加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两难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合作选择强调个体是通过分享使集体利益最大化,而非个人利益最大化。"自我控制"、"信任"与"内疚厌恶"被用来阐述两难情境下合作选择的机制。而神经层面的研究也发现,合作选择主要涉及以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为主的执行控制脑区、以腹内侧前额叶为主的情绪调节脑区,以及包括纹状体、伏隔核和眶额叶等在内的奖赏相关脑区。未来研究需从完善研究方法和内容、深化内在机制以及整合合作决策的神经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文化影响自我解释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我解释是指个体如何思考自我及其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下, 东西方人分属于典型的相依性-独立性自我解释:自我参照任务中, 东亚人的自我和重要他人(如母亲)均表征于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 西方人的自我和重要他人分表征于不同脑区; 偶发任务和词-音不一致任务中, 相依性自我解释程度分别调节P3和N400的活动; 文化启动任务中, 双文化被试可通达相应的自我解释。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和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对此进行了阐释。未来应研究中国人的关系自我, 尤其是探索本土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尽管有学者认为自我控制资源和认知资源应该是两种独立的资源,但近期的研究却表明两种资源是互相影响的.以往研究从执行控制的角度解释两种资源为什么相互影响,但却没有指出两种资源如何影响执行控制,以及缺乏考虑神经机制和自我控制资源调节变量在其中的作用.为更系统地解释两种资源相互影响的机制,作者提出了一个整合模型,该模型指出:(1)两种资源相互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两者都受到执行控制和前额叶皮层的影响;(2)个体进行自我控制或认知加工会消耗能量,产生心理疲劳,降低执行任务的动机,表现为前额叶皮层激活水平下降;(3)前额叶皮层激活不足进一步限制了执行控制在随后的自我控制和认知加工任务中的作用,因而影响后续自我控制或认知加工任务的表现;(4)自我控制资源调节变量通过提高个体对疲劳的耐受性、补充能量和提高动机等方法,使前额叶皮层和执行控制在完成前一阶段任务后仍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个体在后续自我控制或认知加工任务上的表现.未来的研究可考察自我控制资源与其他认知加工的关系;用动态的认知神经研究方法,建立前额叶皮层激活水平在前后两阶段任务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以及研究自我控制资源调节变量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际情绪调节是社会互动一方有意改变另一方情绪状态的过程,它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发展,并且具有不同于自我情绪调节的独特优势。近年已有不少脑成像研究考察了人际情绪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过程的脑神经基础:人际情绪调节涉及心智化系统(楔前叶、颞顶联合区、内侧前额叶等)、情绪反应系统(杏仁核、脑岛等)和情绪调控系统(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扣带回等),其中心智化系统是不同于自我情绪调节的特异性脑区。未来研究可纳入不同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脑观测技术与脑调控技术相结合,从单脑和双脑两个层面对人际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深入探讨,为人际情绪调节在应用领域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玲  李荆广  宋宜颖  刘嘉 《心理学报》2012,44(4):446-458
为探索注意控制能力个体差异的遗传来源, 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基因对参与注意控制加工的前额叶脑区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回答COMT基因是否也对全脑范围的注意脑区具有调控作用, 本文对17篇遗传影像学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 COMT基因Val/Val (vv)基因型的被试在注意控制任务下, 不仅前额叶脑区的激活水平高于Met/Met(mm)基因型的被试, 在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等前额叶之外的脑区激活水平也高于mm基因型的被试, 而且在这些脑区的效应值(vv>mm)都较大(Cohen’s d > 0.8)。由此, 元分析结果表明:COMT基因不仅调控前额叶脑区, 而且对形成注意控制网络的多个脑区都有调控效应。此结果提示注意控制能力的个体差异可能部分的来自于COMT基因对注意控制网络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