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惧是一种基本的情绪, 在人类的生存和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 杏仁核、背侧前扣带回、脑岛等脑区是条件化恐惧习得的认知神经基础, 杏仁核、海马和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在恐惧消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 催产素与恐惧习得和恐惧消退过程密切相关。恐惧习得过程中, 催产素影响杏仁核、背侧前扣带回的活动, 影响杏仁核与背侧前扣带回和脑干间的功能连接, 促进或抑制恐惧习得过程; 恐惧消退过程中, 催产素影响了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的活动, 并且影响杏仁核与内侧前额叶和海马间的功能连接, 促进或抑制恐惧消退过程。未来研究应从性别差异、神经网络模型、身心发育和病理研究等角度展开, 力图深入理解催产素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
冯攀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579-1587
睡眠剥夺与恐惧情绪加工的各个过程息息相关。睡眠剥夺损害了恐惧的习得过程, 而且影响着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的活动及它们之间的功能连接; 睡眠剥夺削弱了恐惧记忆的巩固和再巩固过程, 不仅破坏了恐惧记忆再巩固过程相关蛋白质和酶的合成, 同时也影响着海马、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功能连接; 睡眠剥夺损害了恐惧的消退, 同时也改变了海马、杏仁核等相关脑区的活动模式。未来的研究应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睡眠剥夺与恐惧情绪相关障碍的关系等角度展开, 力图深入理解睡眠剥夺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好  罗禹  冯廷勇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9):1449-1457
厌恶是由令人不愉悦、反感的事物诱发的情绪。根据刺激类型的不同, 厌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脑岛和基底节是厌恶加工的主要脑区, 前扣带回、杏仁核、丘脑、内侧前额叶也参与厌恶加工。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发现, 不同类型的厌恶、不同感觉通道的厌恶加工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当注重研究厌恶加工的认知机制、神经基础以及与厌恶相关的神经递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我神经基础的探讨常基于自我相关加工的研究, 涉及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协同作用。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其次成分在自我相关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较多支持默认模式下的自我加工、自我信息的觉察和“在线”自我加工, 背内侧前额叶皮质主要参与有意识的自我参照加工、自我信息的评价和“主导的”自我加工。在自我-他人表征中, 自我-他人表征的情感性、认知性和文化性因素均调节内侧前额叶皮质及次成分的活动。未来在动态的时间和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加工的神经机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伟海  乔婧  杨瑜  袁加锦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585-1596
暴露疗法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行为疗法。当被试反复暴露于可引起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如白噪音), 但却不伴有非条件刺激(如足底电击)时, 恐惧记忆将被消退, 形成消退记忆。但恐惧记忆并未从根本上被擦除, 当被试在消退训练以外的情景暴露于条件刺激时, 已消退的恐惧记忆将会重现。海马、内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脑区及其相互连接的神经环路是情景诱发恐惧记忆重现的生理基础。情景变化诱发恐惧记忆重现过程中, 海马可能是通过直接投射至杏仁核基底核、杏仁核外侧核或通过边缘前皮质间接调控杏仁核基底核、杏仁核外侧核的功能, 产生恐惧反应。  相似文献   

6.
华莱士(Wallas)四阶段论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研究的重要模型, 该模型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相关神经机制研究表明, 准备期主要包括题目呈现前大脑状态和静息状态的研究, 内侧额叶/ACC及颞叶构成准备期网络; 酝酿期主要包括酝酿期提示、延迟顿悟以及心智游移的相关研究, 这一阶段涉及左右脑的共同参与, 海马、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在酝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现有顿悟研究反映明朗期和验证期神经活动, 前额叶、扣带回、颞上回、海马、楔叶、楔前叶、舌回、小脑等在内的脑区构成其神经基础, 其中, 扣带回、前额叶在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中均有参与, 颞上回是负责远距离联想的关键脑区, 海马参与定势打破与新颖联系形成, 外侧额叶是定势转移的关键脑区, 楔前叶、左侧额下/额中回、舌回在原型激活中起关键作用, 左外侧前额叶参与对答案细节性的验证加工。未来研究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三方面加以改进, 以对创造性思维过程作更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常用情绪调节策略的自发脑网络特征及认知神经活动进行深入探讨。研究采集36名在校大学生的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数据, 经过源定位和图论分析发现节点效率与两种情绪调节显著相关的脑区, 以及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研究结果表明, 在使用认知重评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顶叶、海马旁回和枕叶等多个脑区, 在使用表达抑制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顶叶、海马旁回、枕叶、颞叶和脑岛等多个脑区。因此, 这些脑区的节点效率或功能连接强度可能成为评估个体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调节情绪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自我控制指那些帮助人们克服思想和情绪, 进而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自我行为的心理加工。虽然良好的自我控制对个体的成功与幸福非常重要, 但自我控制失败仍然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借助于序列任务范式, 研究者揭示了自我控制失败的认知机制并建构了多种理论, 包括能量模型、加工模型、中央管理器模型和前额叶−皮层下脑区的平衡模型。相关脑成像研究主要聚焦于额下回、杏仁核、眶额叶皮质等脑区。未来研究应侧重不同理论之间的融合与补充, 强化自我控制失败潜在神经机制的探索, 并推动自我控制与社会决策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中性刺激,情绪信息在记忆的准确性和细节方面都会得到显著的增强,这种增强效应在编码阶段受到情绪效价和唤醒的影响。涉及到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杏仁核、海马前部、海马回和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内侧颞叶(MTL)系统支持唤醒信息的编码增强效应,反映的是情绪对记忆自动化的影响,属于自动加工,主要受情绪唤醒的调节;前额叶网络支持消极无唤醒信息的编码增强效应,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属于控制加工,主要受情绪效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情绪记忆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记忆具有强烈、持久的特点,在记忆中具有优势地位。杏仁核是情绪记忆的关键脑区,其外侧核被认为是情绪回路建立的中心部位。恐惧条件反射是情绪记忆,特别是情绪回路研究的有效手段。情绪记忆的编码,储存与提取受到杏仁核与各相关脑区共同影响,其中激素调节在这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