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心而活     
正我有一个同学,声音甜美,唱歌非常好听,她的梦想是能成为一名歌唱家,至少也要当个出色的歌手。可就在毕业的前一天,她半夜突然坐起来,把大家喊醒,然后大彻大悟般地说:"我想好了,我不要当什么歌唱家了。我要到大山里教孩子们唱歌,唱山里的花多美,唱山里的云多白,唱山里的生活多自在……我要带着孩子们唱一辈子。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大家都以为她在说梦话,还没等她说完就都又纷纷睡了。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祖母是个生在旧社会的妇女,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做事干净利索,在世的时候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经过她。从我懂事开始,就记得祖母有个不成文的"家规",家里的任何物品都必须要放到固定的位置,大到生产农具,小到针头线脑都是这样。用的时候去固定位置拿,用完后必须要放回原来位置,否则就会受到祖母的数落和指责。祖母总是说"东西乱扔乱放,找的时候太费劲,有时候还找不  相似文献   

3.
在屋里,我独个儿默默地注视着“全家福”中那张和蔼慈祥的脸,眼睛渐渐地模糊了 祖母啊,您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吗?! 亲爱的祖母啊,您不愿再看孙儿一眼了吗?! 我沉浸在悲痛之中。父亲走了过来,他抽泣着告诉我:“在你祖母病重的时候,她常常叫到你的名字,就是在睡梦中,她也时常唤到你。但是她不让我把她病重的消息告诉你,怕会影响你的修道生活。现在你放假了,这一切 我再也抑制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亲爱的祖母啊,我知道您现在一定生活在天堂里,我也知道在那里您仍然会关心着您的孙儿。然而,以后谁还能如同您那样给我讲那些美…  相似文献   

4.
    
正每次看电视上那个公益广告,眼睛就会潮湿起来——"儿子带着痴呆失忆的父亲与朋友一起吃饭,父亲看别人不注意,迅速抓起几个饺子藏在自己的衣兜里,儿子说,您这是干嘛啊。父亲含糊不清地喃喃着,留给我儿子吃。"这时候,我就会想起祖母来。我记事起,祖母就已老了,拄着拐杖,弓着腰,头上像落了雪。我八岁时,她的儿子、我的父亲去世了。她有六个儿子,我父亲是老三。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伤痛可知。那时候,她在五婶  相似文献   

5.
在路上     
是傍晚,车轮滑入城市边缘。家,就隐在不远处的灯火里。想着,我油然地正了正身子。 一盏盏路灯,齐刷刷亮起昏黄,很像祖母迷糊的眼。祖母在世时,每次我们叫她,她都会展开笑颜,脸上铺满日子一样的安详。  相似文献   

6.
一位离过两次婚,第三次婚姻又濒临破裂的好莱坞女影星,对她祖母的婚姻竟维持了60年感到不可思议。她不相信祖母能使她做演员的丈夫爱得死心塌地,因为这位祖母只会洗衣服做饭又不十分漂亮。一天,她拿出一张磁盘,这张磁盘是她第一次结婚时,父亲  相似文献   

7.
青春的邮戳     
她穿石榴红的真丝衬衫,搭配雪白的长裤,是22岁的都市女子,从知名大学的外语系毕业之后,申请去偏僻的西部山区支教1年。她想在层峦叠嶂的安静的山里,给自己的青春盖上一个绿色的、诗意的邮戳。然而山里生活是艰苦闭塞  相似文献   

8.
姐姐     
正每次一听姐要进城,就一个头俩大,说"如临大敌"一点都不夸张——她恨不得连地皮儿都揭起来带给我。姐总说城里走步路都得花钱,能省点就省点,能从家里带就从家里带。我真怀疑在姐的眼里,"城市"就等于"水深火热"。她曾发牢骚道,这鬼地方,喝口水都要钱,没人味儿。姐没文化,只断断续续上过一年学。  相似文献   

9.
母亲以前常常问我,身体中什么部位最重要。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猜测我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声音对人类而言很重要,因此回答:"是耳朵,妈妈。"她说:"不对,世界上有许多人是聋子。不过你还要继续想这个问题,以后我再问你。"当她再次问我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自从第一次没有回答正确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答案。于是,这次我对她说:"妈妈,视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应该是眼睛。"  相似文献   

10.
1990年2月17日21时35分,我的叔父马继高先生在北京人民医院归真了。在极端悲痛之中,许多往事涌上我的心头。听父亲说,叔父八岁时,我祖父、曾祖父先后归真。当时,我祖母一人要抚养五个子女,而最年长的我父亲,年仅十四岁。全家生活无着,父亲只有去给别人家赶牛。祖母领着我的几位姑母在家编织毛袜。  相似文献   

11.
严子祺  岳清华 《天风》1994,(9):18-19
如果,在许许多多年之前,当她的嫂嫂接过刚刚产后的弱小如猫的她,狠下心来按照“重男轻女”的祖母的意愿把她溺死,那么《中国当代高级医师》一书里就失去了有关她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正"这生活怎么这么别扭,想着就堵得慌,有时真想逃进山里去修行。"小军郁闷着。想想他的生活也是别扭:投资房产,遭遇了泡沫;跻身商业,赔光了本钱;妻子不解,吵着要离婚;儿子不争气,家长会被数落……整天奔波,却没有多少收获,确实让人郁闷。但是,这有什么呢?生活本来就是别扭的——不别扭无生活。生活中的别扭无处不在:女人娇嗔地称"女汉子",男人非整出个"伪娘",别扭不?没钱的人叫嚣着"土豪",有钱的人忙碌着"相  相似文献   

13.
土炕记忆     
正若是冬日于大雪纷飞中独自踌躇街头,我会忽然特别向往儿时老家温暖的土炕。对于我们这些乡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作为乡村生活的符号的土炕,不仅是乡情的承载,更是潜藏在心底的未泯情愫。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祖母总会说,上炕坐吧,炕上暖和。来人如果只站着,说几句话就走,她就踮着三寸金莲的小脚送出大门口,嘴里不停念叨:"这就走啊,你看,连热炕都没坐会儿……" 在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大多数人家的屋子,进门就是炕,临着窗户,铺着炕席,席上面才是褥子和床单。床单以大红大绿  相似文献   

14.
半月前,我从河北老家回山东的家,带回一只大公鸡。不是吃肉的,是放生的。是俺们老家一个九十四岁的老太太过生日,她的山里亲咸给她。这家人说生日生日,人要活动物也要活,委托我放生。  相似文献   

15.
正我过世的祖母曾经有句话,叫"送饭送给饥人,送衣送给寒人",德国人送礼物很有这个味道。我的朋友露西过去有一个小本子(当然她现在记在手机里了),记载的都是朋友的生日和朋友的爱好。一旦受到邀请,她就胸有成竹地出门购物了。那么,德国人送礼,送什么东西为多呢?实用的东西。它排  相似文献   

16.
张俊兰教友出生在山东省阳信县黄金寨村的一个世代信奉圣教的农家。她天资聪颖好学,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她因终日侍奉在祖母的病床前,不得专心温课备考,造成了高考时仅差两分未被录取。好些教友为她惋惜,她却说:“遵守  相似文献   

17.
“都市乡民”与乡土传统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周 《学海》2015,(2):59-66
"都市乡民"指进入城市生活,实现了职业非农化,但没有完成人格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进城农民。"都市乡民"群体代表了"农民终结"以后乡土传统在城市社会的复活,表现在同源、同乡、同业、同居、同俗等乡村特性。中国城市化将会在未来10-20年内进入尾声,但都市乡民群体会在未来50-100年内长期存在。我们应该思考"农民终结"之后的"都市乡民终结"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平艮  皮皮 《佛教文化》2016,(2):92-97
“我记得小时候,曾经有邻居问我们家借了钱,借了不还,差点产生邻里矛盾,祖母信佛,她就轻轻的一句话,她说:‘就当布施了。’这个细节对我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佛缘     
缘于母亲的信佛 ,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出生在五十年代 ,生长在六七十年代 ,当时农村极度贫困 ,温饱尚难解决 ,更无文化生活可言 ,因此 ,母亲所有的佛事活动 ,便成为家庭一道热闹的景观 ,也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兴奋点。母亲与佛的结缘 ,最初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外婆的影响 ,二是生活的艰辛。外婆是最初的老师。母亲是长女 ,善良的外婆除了对他进行“三从四德”儒家思想教育外 ,更处处用佛教行因报果的观念影响她。外婆也是佛教徒 ,小时候母亲常常向我们谈起外婆。有时她也谈起我那早逝的祖母 ,但在母亲的心里 ,外婆…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笔下的"商州系列"小说人物游走在"进城"与"返乡"之间,但是进城者在城市中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他们经历着身处底层的挣扎和精神世界的空虚,而返乡者在故乡感受到的是失望与无奈,他们无力改变传统文化遭受现代文明冲击的现状,也难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进城"进不去,"返乡"回不来的矛盾书写,体现出贾平凹对当下乡土中国城乡发展困境的思考,表达出迷茫与悲哀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