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我国呼伦贝尔地区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被称为"三少"民族,其民间美术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呼伦贝尔"三少"民族民间美术是呼伦贝尔"三少"民族人们与自然相亲近,热爱生活的美好见证,是他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一种态度,是他们对于美的价值的另一番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隋唐时期著名的道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的"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的"四少"养生法,即使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几希"是孟子哲学中特有的一种说法,用以描述"四端"的存在状态,包括了"有"和"少"的双重意蕴。从词义来看,"几希"是指很少,但其间也暗含了"有"的前提。作为"有"的"几希"意味着"四端"是人所独有、人人皆有,由此肯定了所有人都具备道德实践的可能性。作为"少"的"几希"则意味着人禽之分殊很少、很隐微,若不能自觉,"几希"就会变得更"希",离禽兽更近,因此道德实践也就成为必要。综合来看,作为"有"的"几希"肯定了人人皆享有道德实践的自由,而作为"少"的"几希"则确认了人人皆负有道德实践的责任。前者给予我们以充分的鼓励,而后者又给予我们以严厉的鞭策,"几希"的道德力量也正是在这两方面的推动中得以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之乎者也"可以说是古代文言书面语的标志性词汇,也成为斯文典雅的象征。所以古人写文章,"之乎者也"用得多,文章就"雅",作者也受人敬重;若"之乎者也"用得少甚至不用,文章成了大白话,就只能归入"通俗"之列了。但矛盾的是,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在古代小  相似文献   

5.
王刚 《孔子研究》2015,(2):117-124
《孔子家语》载孔子"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这是对"孔子诛少正卯"一事最详细的记载。"诛"、"戮"、"尸"三字皆至少有两重义项,故对于"孔子诛少正卯"问题亦有两条不同的诠释路径。其中某条路径若能成立,则需与周代礼制相合。如若其中的一条路径走不通,就必然要求转向另一条相异的诠释道路。通过对周代相关礼制的分析,可以看到孔子实际上并未诛杀少正卯。"诛"当为诛责、惩罚之意,"戮之于两观之下"是指孔子在两观之下责让、惩诫少正卯,"尸于朝三日"即让少正卯"坐诸嘉石"三日作为惩罚。  相似文献   

6.
嘉庆年间,江浙地区有位张老板做皮革生意亏了本,不得已回到家乡开了家杂货铺。小生意赚钱少,奸猾的张老板便想到一个缺斤短两的主意——买通制秤匠,让他给自己做一把十五两一斤的秤杆(当时的市斤采取十六两进制)。张老板的女儿得知此事,私下找到制秤匠说:"家父经商向来讲诚信、重信誉,你一定是听错了,把他说的多一两听成了少一两。"说完,还掏出两锭银子以示酬谢。哪有人会出钱把秤杆做得多出一两?制秤匠心里清楚,张老板的女儿在撒谎,可实在禁不住银两的诱惑,还是答应了。张老板用上了新秤,总以为自己占了"少一两"的便宜,  相似文献   

7.
人生如月     
正月亮一直挂在天空,按照自己的规律和节奏自顾自地阴晴圆缺着。寂寞的夜里,因为有了月亮,而平添了许多的诗情和画意。我爱月亮,爱她的"变"与"不变"。她的"变"在于没有一直圆满,但也没有一直缺失;她的"不变"在于她总是缺了又圆,圆了又缺。变,让她少了单调乏味,多了情调雅趣;不变,让她少了捉摸不定,多了韵律兴致。我最爱她的宁静而不张扬,像一个冷艳的美人,从不浓妆艳  相似文献   

8.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四大建筑设计大师之一,他摒弃了豪华繁琐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少即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的设计思想,并主张人—自然环境—建筑应融为一体,表现人机环境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功利之美与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密斯·凡德罗在建筑设计上不仅表现了功利间的有用、实用的功能,而且在外观设计及内观装饰上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对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解读,了解了当代设计的"少"非空洞而是精简,"多"非繁琐而是完美。"功利"不是唯利是图、私欲泛滥,而是艺术与哲学间最神圣、最尊贵的产物,其不能作为伦理道德与政治决策的高级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9.
家园     
陈南耀 《天风》2009,(5):60-60
家,是生长爱的园地!所以称"家园". 在这个园地里,浓浓的亲情是松软肥沃的土壤,感情的流露是涓涓的细流;爱心所发出的光芒如同暖洋洋的阳光.在这个园里,播种的是爱心,耕耘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 家,就是生长爱的园地!没有爱的家,好像天空没有太阳,阴冷可怕,犹如菜汤里没有盐巴,淡而无味,又似旱地少了雨水,绝迹绿色.如果少了爱,等于少了家庭黏合剂,这家将是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10.
减肥     
<正>不知从何时开始,减肥成了现代人疯狂追逐的目标,人们见面的口头禅也从"吃了没有"变成了"减了没有"。我只是不知,这一"吃"一"减",是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别人认为你做的事毫无意义时,一般都会抛给你一句"吃饱了撑着"!其实,减肥还真是"吃饱了撑着",与其胖了再辛苦减肥,早些少吃点不就行了吗?可是,少吃、节食,谈何容易?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常见到一些像我这样"身材圆润"的人,在进餐时,总会用类似  相似文献   

11.
正做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曾国藩说:"做人要收敛。"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苦而不言,喜而不语。苦而不言不是要你打断牙和血吞,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学会吃一点无伤大雅的亏。少抱怨是因为没有人喜欢听你的抱怨。面对苦难时,很少有人真的想要了解你的苦难,苦而不言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辛弃疾,20岁便出入行伍,曾在万军  相似文献   

12.
梅子的弟弟都上小学一年级了,可梅子仍在家放牛。梅子吵着要上学。母亲说:"女娃要上啥学?再说我们家也没钱。"村里女娃上学的少,穷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今后是别人家的人,念了书也是给别人  相似文献   

13.
正转眼又到毕业季,又一批大学生要离开校园,展开全新的职业生涯。学子们初入职场,懵懵懂懂,自然会有许多"前辈"来为他们指点迷津,给出各样"忠告"和"生存法则"。然而,有些忠告不但不利于新人成长,还会让他们沾染坏习惯,既学不到本领,又混不好职场,最终被社会淘汰。"好工作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有些人认为工作轻松、稳定最重要,这样不仅付出少还有不错的收入,还可以用节省下来的精力兼顾亲情、爱情和友情,是一笔很赚的"买卖"。  相似文献   

14.
一模一样     
正侄子在我开的骨头汤店学了半年后,回去也开了自己的店。那天,侄子来电话说:"叔,我这店开两个多月了,生意还是平平淡淡,和您的店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我说:"质量是关键,质量不好难招客。"侄子说:"原料是我亲自精挑细选;技术是您亲自传授,操作规程掌控严格,质量一点都不敢含糊,可以说和您店的质量一模一样。"我说:"要不就是分量少?分量问题至关重要,应该一碗饭能让大多数人吃饱。"侄子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别采用文字启动和图片启动两种方式,探讨不同性别比下男性择偶标准的动态变化。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均显示:相比于男多女少启动,在女多男少启动下,男性对女性"好资源"的要求会明显升高。不同性别比启动和男性资源获取能力(而不是童年经济状况)在男性择偶标准上存在着交互效应。相比于男多女少启动,资源获取能力强的男性在女多男少启动下对女性好资源的要求会明显提高,而资源获取能力弱的男性在两种启动下对女性好资源的要求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对资源获取能力强的男性而言,对女性"好资源"的偏好是择偶选择过多时所产生的奢侈需求。  相似文献   

16.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人生有太多的"是"与"不"。或者说,人生是"是"与"不"组成的。有人喜欢"是",即是说,要多做正面的事,多肯定,少说"不",少否定。连尼采也在划分的人生几阶段中说,说"是"的"婴儿"也高于说"不"的"狮子"。在他看来,说"是"比说"不"的人境界要高。说"是"果真比说"不"好吗?  相似文献   

18.
标点趣谈     
正偶读顾颉刚先生的《笔记》,其中一则言及"标点之必要",实在极有趣味,让人发笑。顾先生引一山东农民之《春帖子词》,无标点"一气"而下,是:"今年好劣运少不得打官司做酒做成醋又酸了喂猪喂成象老鼠都死了"。那么要去读,总是要点断,却是点在不同的地方,完全是善意恶意"两读法"了。善意读之:"今年好,劣运少:不得打官司;做酒做成;醋又酸了;喂猪喂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中的"大道至简"与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在景观设计上的应用对比进行研究,分析两种哲学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异同,论述"大道至简"哲学思想与"少即是多"的美学特征和应用,通过案例对比进行进一步对比阐述,最后将两种设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同"进行应用创新,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三清"含蕴的教义考察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从历史文献上看,玉山人称三清,德兴人称少华,原本是山麓两侧两地的不同习惯。因为两个名称同样渊源于道教,所以不管称谓习惯对于地方来说究竟有什么特殊含义,站在道教文化的角度来理解,都是归本一元的。只是由于奉祠太华三仙的说法历史性地没有着落,太华三仙并未在三清山真正落户,所以相因太华山的少华山之称,也就成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